©The Common Wanderer
把什么比作爱的印记?
一束亲手采撷的鲜花、一首游吟诗人的抒情恋歌,亦或关于一座城市的浪漫回忆?
用旅程勾勒城市记忆。从见证承诺的教堂,到铭刻历史的纪念碑;从温婉江南的水乡雅韵,到奇异颓美的混凝土巨构;从山谷里的小众建筑宝地,到世界瞩目的国际大都市......街巷与砖石,是比玫瑰更隽永的十四行诗。
在2025情人节,我们为你送上一份地理情书——
精选
了亚洲、欧洲、美洲15个城市的建筑地图合集
。愿你在旅途中,与新的故事和美丽房子,不期而遇。
法国西南部的心脏城市——图卢兹
(Toulouse)
,因城市里大部分建筑都保留着玫瑰色红砖瓦的建造特色而被称作“玫瑰城”
(La Ville Rose)
。坐落于加龙河畔的图卢兹,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建筑遗产——从罗马时期到19世纪工业时代,一片天空下容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图卢兹因此也获得了“艺术和历史之城”的美称。
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既有着“法国境内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世界遗产”的圣塞宁教堂,也坐落着著名飞机制造研发公司空客
(Airbus)
的总部。
而普利兹克奖得主、Grafton Architects的两位建筑师,从建筑元素的角度出发,则如此描述图卢兹:“这是一座拥有桥梁、码头墙、城墙、坡道、人行道、砖扶壁、砖石塔楼、神秘的室内装饰、回廊、拱门和庭院的城市。蜿蜒的加龙河,提供了将广阔的地平线与景观相连接的感觉。线性的人造构筑物、绿树成荫的运河,穿过城市,建立起框架、轴向、线性的空间。”
△ 圣塞宁教堂 ©
Didier Descouens
△ 达尔巴德圣母堂 ©
Didier Descouens
△ La Cité创新中心 ©Roland Halbe
△ MEETT图卢兹会展中心
©Marco Cappelletti
埃里温
(Yerevan)
,旧译“耶烈万”,亚美尼亚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外高加索著名古城。城市建立在山坡上,由于山上盛产彩色花岗石、大理石,埃里温市内房屋大多用石材建造,石雕建筑艺术传统也由来已久。
考古证据显示,埃里温的存在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782年,乌拉尔图人的领袖阿尔吉什提一世下令在此地设置了一座军事要塞,名为“埃勒布尼”。1828年由波斯割让给俄罗斯帝国,1920年成为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苏联解体后,埃里温成为亚美尼亚共和国的首都。
曲折、多变的历史进程,给埃里温留下了带有不同时代印记的丰富建筑遗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将20世纪苏联先锋建筑风格与亚美尼亚民族传统相结合的一批公共建筑、教育建筑、纪念碑。
当未来主义遇上民族情怀,粗犷的形体配上细腻的雕刻,埃里温的奇异建筑,等你来探。
△ 埃里温歌剧院
©Aleksey Chalabyan (a.k.a. Xelgen)
△ 国立建筑与构造大学9号楼
©Aleksey Chalabyan (a.k.a. Xelgen)
阿布扎比
(Abu Dhabi)
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位于波斯湾的岛屿上,通过短桥与大陆相连。
阿布扎比是当地和联邦政府办公室的所在地,也是阿联酋总统的居住地。
这里从前只是一个未开发的城镇,后来以创纪录的发展和城市化速度,转变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在阿布扎比2030计划的激励之下,摩天大楼涌现,并成为如今城市的象征。同时,这一计划也促使了阿尔玛利亚人工岛和谢赫扎耶德大清真寺,在首任总统阿尔纳哈扬
(Sheikh Zayed bin Sultan Al Nahyan)
的管理下开始建造。
而近10—15年间,由努维尔、福斯特、扎哈、阿贾耶等国际著名建筑师设计的新建筑接连在阿布扎比落成,一时间让这座城市,成为世界瞩目的新中心。未来,还会有更多建筑继续在这里拔地而起。
△ 阿布扎比卢浮宫 摄影:白羽
△ 亚伯拉罕诸教之家
©Adjaye Associates
2025年大阪世博会开幕在即,大阪
(Osaka)
——这座日本关西名城,再次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焦点;
世博之旅,或许可以成为今年意义非凡的一次出行。
在五十多年前的1970年,大阪就已作为亚洲首座举办世博会的城市,登上了世界建筑舞台。由丹下健三与冈本太郎等建筑师、艺术家领导的1970年世博会,展示了包括预制框架、拉伸结构、充气穹顶、“新陈代谢”和太空旅行等诸多技术和社会的革命性变化,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建筑和城市实验,成为当时最具先锋性的集中建筑展示之一。
人声鼎沸的心斋桥,交通繁忙的梅田,充满文化气息的中之岛......大阪的每个片区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除了大阪出身的普奖得主安藤忠雄,持续为这座城市创作建筑之外,近年来也有许多其他建筑师,在不同的片区留下新鲜的设计作品。
△ 大阪皇家
经典酒店
©Kawasumi・Kobayasi Kenji Photograph Office
贝尔格莱德
(Belgrade)
是一座拥有古老城门和堡垒的城市,一座在罗马废墟上建造起来的庞大首都,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
与此同时,在河对岸,南斯拉夫的建筑师们又创造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新城,作为旧城的镜像。那是社会主义城市规划的一次实验,是当时的南斯拉夫相信自己正在走向的未来愿景——他们称那个地方为“新贝尔格莱德”。
Genex大厦、阿瓦拉电视塔等项目,作为那段灿烂历史的见证,之于贝尔格莱德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曾经蓬勃的生命力,在这些颓美的混凝土巨构身上,依稀可辨。
△ Genex大厦(西部之门) ©B.A.C.U. 2014
△ 塞尔维亚宫 ©Stef Hoffer
△ 萨瓦中心 ©Sava Center
△ 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 摄影:Relja Ivanić
△ 阿瓦拉电视塔 ©Vedar Cvetanovic 2019
布达佩斯
(Budapest)
,匈牙利首都,欧洲中部著名的古城。
横跨多瑙河中段,布达佩斯最早是遥遥相对的两座城市,后经几个世纪的扩建,在1873年由位于西岸的城市布达和古布达,以及东岸的城市佩斯合并而成。
或许很多人是从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开始知道这座城市。虽然电影并不是在这里拍摄的,但布达佩斯却有着与电影里一样梦幻与怪诞的建筑。这是历史变迁给城市留下的遗产,从古老的中世纪到辉煌的新艺术时期,再由现代主义过渡到当下。
在布达佩斯,你可能会先被那些极尽华丽与繁复的新艺术建筑吸引,然后在疗养院式的浴场里感受神奇的泡澡文化冲击,最后在克制的21世纪博物馆里恢复平静。
摄影:
Krisztián Bódis - We Love Budapest
△ 塞切尼温泉浴场 ©The Common Wanderer
摄影:
Bódis Krisztián - Budapest Images
△ 罗马天主教堂Farkasréti
©Sámson Kinga
卢塞恩
(Lucerne)
坐落于瑞士中部,罗伊斯河出口与四州湖的汇合处。号称瑞士最理想的旅游城市、夏日避暑胜地的卢塞恩,美丽的风景非常迷人。艺术家们在此得到了不尽的灵感,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作家在此居住和写作。
8世纪就建城的卢塞恩,老城区内中世纪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宫厅、邸宅,以及百年老店林立。但古典之美不能概括卢塞恩的全部,这座湖之城也有着一众各具特色的现当代建筑——若你乘船而来,抵达卢塞恩的第一眼就会看到普奖得主、法国建筑师努维尔完成于千禧年的力作,卢塞恩文化与会议中心;若你坐火车而来,西班牙建筑师、结构师卡拉特拉瓦设计的车站入口门厅定会吸引你的目光;这里甚至还留有芬兰大师阿尔托完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公寓楼......
△ 卢塞恩文化与会议中心 ©Jean Nouvel
△ 卢塞恩火车站入口 ©Santiago Calatrava
△ 卢塞恩艺术与设计学院 ©Filip Dujardin
圣加仑
(St. Gallen)
坐落于雄伟的阿尔卑斯山和平静的康斯坦茨湖之间的青翠山谷中,是瑞士圣加仑州的首府。
以612年爱尔兰修道士加勒斯建立的修道院为基础,8世纪时建成的圣加仑修道院,是中世纪欧洲的学术圣地。尽管现在已不再作为修道院使用,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和修道院图书馆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全球访客的欢迎。
现代建筑方面,瑞士保险巨头Helvetia的全球总部即在圣加仑,瑞士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赫尔佐格与德默隆从1989年赢下竞赛开始,花费近20年时间为Helvetia全球总部设计完成了三期扩建。在瑞士成名的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于千禧年前后受圣加仑市和州政府委托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小尺度建筑;而在圣加仑大学校园内,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的新楼SQUARE也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城市虽小,可看的建筑却不少,圣加仑是山谷里的小众建筑宝地。
△ 圣加仑大学主教学楼 ©Oliver Elser 2024
△ 圣加仑大学学习中心 ©Chris Mansfield
△ Ach
slengut II住宅综合体 ©Eduard-Hueber
△ Pfalzkeller画廊
©Santiago Calatrava
地理上,无锡北依长江、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可谓是城抱湖、河抱城、滨江通海。人文上,无锡是江南文明、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富庶江南的高光地带——古有米市、丝都、布码头,今有医药、制造、物联网产业等等。
被唤作“太湖明珠”的无锡,城市与建筑之缘起、布局、发展,都与江南水系及文化紧密相连。在一曲吴歌中,声声字字讲述着江南的故事。
△ 太湖秀剧场 ©Kris Provoost
波尔多
(Bordeaux)
,法国西南部重要政商、文艺中心,也因“世界葡萄酒之乡”的美名而被世界熟知。
2007年,波尔多月亮港周围40%的城市面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此形容波尔多:“一座有人居住的历史名城,一个杰出的城市和建筑综合体,于启蒙时代升起,价值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上半叶,拥有除巴黎以外最多的受保护建筑。”
富裕的城市,在各个年代都给予了建筑蓬勃发展的良机。这里建筑佳作荟萃:住宅、公寓楼、学校、博物馆、体育馆、法院.....汇集了从法国本土的普奖得主努维尔、Lacaton & Vassal,到邻国的普奖得主库哈斯、罗杰斯、赫尔佐格与德默隆的名作,还有当红建筑事务所BIG、MVRDV的最新作品。
△ 院落式公寓 ©Ossip van Duivenbode
△ 公寓-办公混合用途大楼 ©Philippe Ruault
△ MÉCA 摄影:Laurian Ghinitoiu
尼姆
(Nîme)
是法国南部加尔省的省会,靠近地中海,每年阳光照耀的时间达到300天以上。
尼姆历史悠久,公元前一世纪已为繁荣城镇。十六世纪时是基督教加尔文宗的重要流行地之一。保存状况良好的古罗马遗迹,也让尼姆获得了“罗马城市”的称呼。城郊的世界文化遗产加尔桥,是世界最高的罗马渡槽桥;城内建于公元一世纪的竞技场,虽然面积比不上罗马的斗兽场,但保存情况比后者更好,每年4、7、8月,还常在竞技场举行斗牛活动。
这是一个既浪漫、古典又现代的艺术之都。在法语里,“尼姆”是“泉水精灵”
(Nemausus)
的名字。城中随处可见造型特殊的喷泉,美术馆也特别多——从布扎风格的尼姆美术馆,到现代的艺术方屋
(福斯特)
、罗马博物馆
(鲍赞巴克)
,古老与现代,在尼姆进行着永恒的对话。
△ 尼姆的罗马神庙 ©Daniel VILLAFRUELA
△ 艺术方屋 ©Foster + Partners
△ 尼姆美术馆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Nîmes
春天的地中海,也许是这个地球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尤其是西班牙的马略卡岛
(Majorca)
。这里每年300天以上的晴朗天气,更是被称为“地中海的乐园”。这里流传着一段浪漫而忧伤的爱情故事:著名作曲家弗朗茨·肖邦因健康问题,和他的伴侣法国小说家乔治·桑曾一起前往马略卡岛,共同度过了一个冬季。如今岛上还保留着他们的故居,吸引着各国游客前往探寻。
去马略卡岛,一边度假,一边看建筑!从丹麦建筑师约翰·伍重绝美的两座自宅,到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莫内欧为画家胡安·米罗设计的基金会博物馆;当然,还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品酒店......
△ 伍重自宅(1971) ©Terence Chin
摄影:Per Nagel 图源:Jørn Utzon Houses
△ 帕尔马会议中心及酒店 ©Juan Rodríguez
哥德堡
(Gothenburg)
是瑞典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都斯德哥尔摩;坐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第一大海港,港口终年不冻。
哥德堡的意思是“哥特人之城”。直至公元前一世纪,哥特人仍生活在此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地区)
。作为瑞典西部通往外界的门户,哥德堡历史上曾是瑞典、丹麦、挪威三国兵家必争之地。
著名的哥德堡大学和查尔默斯理工大学坐落于此。其中后者是斯堪的纳维亚最优秀的理工院校之一,瑞典全国约40%的工程师和建筑师都出自该校。此外,沃尔沃、哈苏、SKF轴承公司、Astra Zeneca制药、爱立信微波系统
(Ericsson Microwave Systems)
等企业亦落户于此。
哥德堡最初是由荷兰人设计建设的,故颇有荷兰风格。市内目前仍保留有许多17世纪以来的古迹,同时也有许多将历史建筑和当代设计结合的优秀案例。瑞典现代建筑领袖贡纳尔·阿斯普朗德
(Gunnar Asplund)
的哥德堡法院扩建项目,就是其中的典范,被誉为“瑞典式优雅”的代表。
△ 哥德堡音乐厅 ©White Arkitekter
△ 哥德堡美术馆 ©Hendrik-Zeitler
△
沃尔沃世界
©Rasmus Hjortshøj
瓜达拉哈拉
(Guadalajara)
是墨西哥第二大城市,哈利斯科州首府,拉美重要的科技和金融、文化和教育、商业和旅游中心,也是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足球赛的16座举办城市之一。
这里于1532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克里斯·德·奥纳德发现,1542年由卡洛斯五世国王颁布皇家命令建立。城市海拔1560米,气候温和干燥。
瓜达拉哈拉是墨西哥的代名词,从传统的殖民建筑到当代的博物馆和公共空间,城市建筑风格多样、各具魅力,且在各自诞生的时代被视为前卫之作。
墨西哥最知名的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路易斯·巴拉干
(Luis Barragán)
的职业生涯始于这里。从1927年到1934年,在瓜达拉哈拉的岁月是他最具地方主义色彩的创作阶段。尽管这些作品未必是他在国际上最知名的,但它们确实定义了早期的巴拉干,为日后他的设计奠定了重要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