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但仅仅是毫无创意的打卡式爬长城又有什么新鲜?把长城玩出新意境才是长城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长城上读汪曾祺的散文,沈浩波的诗,石川啄木精短到极致的诗,普通孩子们的诗……让古老的长城、烽火台和亘古不变的星空做背景,这一切都并非不可能。
昨晚,艺绽君在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西段和近百名观众一起亲历了这个有些奢侈的“并非不可能,烽火台上的倾听”长城朗读会。
登上长城,看群山巍巍,大概很多人会和艺绽君一样,常常有一种想要开怀大喊的感觉。但这次朗读会,却带给我们一种诗意幽微的感受,就让艺绽君带你亲历这次特殊的聚会吧。
刚刚登上长城时,夕阳西斜,金色的余晖给丛林中蜿蜒的长城披上淡淡的金色;
夜色慢慢升腾,长城上的灯光次第亮起,像是一条等待被舞动的长龙,静静地蛰伏着;
长城两侧的野杏树、酸枣树、野桑葚、葡萄藤渐渐褪去绿意,变得静默,不多的星星正慢慢显露身影;
日间的炽热渐渐散去,山风拂过手臂和脸庞,继续在山间奔徙,只剩下一片清凉……
未修复的老长城一端,高高挂起几个大灯笼,台阶上次第摆放着马灯、蒲团、一张桌子几本书、一个小小的白色帐篷,背景是越爬越高的长城,在夜色中明灭可见。
此次长城朗读会,古北水镇特意邀到演员王珞丹、邢佳栋,导演李玉,歌手张楚、成方圆,以及策划人史航和主持人董婧、脱口秀演员梁彦增共同参与。
希望他们抛开社会的标签,专为朗读而来,以文学为指引,大胆跨界、重述经典,用声音的魅力找回倾听的本真。
著名评论人、策划人史航是此次朗读会的邀请人。他一向热衷于朗读这种形式,尤其是名人朗读,已经在鼓楼西剧场组织了许多次朗读会。
著名评论人、策划人史航
在他看来,让导演、演员们成为朗读会的主角,就像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小小转型,让人们看到他们有不一样的另一面,“很多导演,你熟悉他的作品,却并不知道他朗读时会呈现什么模样,那非常有趣。”
史航此次选择的是著名出版人沈浩波的诗,有画面感的《花莲之夜》,热闹的《消失的诗》,幽默的《在雍和宫》……没有什么技巧,没有台词功底,史航就是以自己理解来呈现这些作品。
主持人董婧选择的是两段汪曾祺的散文选段《夏天》和《故乡的食物》,夏夜的凉风中汪曾祺的咸鸭蛋似乎油汪汪地被端到了面前,有淡淡的香味。
主持人董婧
脱口秀演员梁彦增则读了几首自己的诗,他分别将它们称作《垃圾一号》和《垃圾二号》……因为现场还有他喜欢的张楚,所以专门写了一首只有两句的诗《姐姐》:姐姐,你是这个时代最后的温柔,可是因为你的失约,我得到了每一株野草共同的孤独。
脱口秀演员梁彦增
导演李玉则选择了日本诗人石川啄木的作品。这位生于十九世纪的诗人,仅仅活到26岁就去世了。不过,依然能让时隔一百多年的李玉常常感觉不敢读下去,“她细小地写出了一些关于生活的真相”。石川啄木的作品都很短,大都是三四句,李玉一口气读了二十多首。石川啄木的冷和决断,似乎与长城这种亘古不变的环境,有一种呼应,都是以不变应对变化的一切。
邢佳栋则朗诵了一段经文,把祝福送给所有在坐的人。
演员邢佳栋
成方圆读的是三毛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一篇文章。在荒野当中与朋友们相约一起读书,在她看来是一段奇妙的经历,刚好前不久翻出了自己购于1985年的一整套三毛作品,“这些书虽然装帧不够精美,但它是我青春的印迹。”成方圆说,她还因为看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专门跑去非洲撒哈拉沙漠。
歌手成方圆
作为音乐人,大概觉得音乐能为文学增色,她为自己的朗诵配上了音乐。在安静的野外的夜里,这样的音乐与朗诵似乎能传得很远……但似乎又传不了多远,因为会很快被山风吹散,只剩下支离破碎的字符、音符散落在夜色中,不知会飘向何方。
久违的歌手张楚,选择朗诵一段歌词,是他新唱片里写的最多的词。他介绍时有些紧张,说得结结巴巴,写于他的旅行中,“月光洒落在海岸,永不会改变的习惯……”张楚朗读自然没有他唱的好,但歌词中的“月光中的海岸”和星光中的长城,似乎在朗读中形成了奇妙的共鸣,大概也是只有这种朗读会才会带来的奇妙体验。
歌手张楚
王珞丹接受邀请,正是因为想到在星光下的长城读诗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她朗读了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和一些小孩儿写的诗,因为他们纯真的眼里看到的世界,和这个简单、朴素又充满想象力的朗读会再契合不过。
演员王珞丹
没有规矩,不需要技巧,这个朗读会可以说是非常任性,但任性之中又带着奇妙,让每个参与者心中都有一种暗暗的几乎无法分享的感动。艺绽君的分享也许很难准确地将那种感动传递出来,但只要能让你感受到一点就好。
还要透露一下,以“并非不可能”为全新概念朗读会为开端,今年夏天,古北水镇还将开启一系列全新另类长城玩法,骑单车游长城、长城瑜伽营、长城星空帐篷营……这些脑洞大开的玩长城的方式,都很让人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