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徐文兵
宣传中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drpei  ·  孩子没爬过,会有问题吗? ·  昨天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注册人制度下异地受托方体系考核一般需要多久? ·  3 天前  
drpei  ·  养育一个男孩,需要过多少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徐文兵

借尸還魂

徐文兵  · 公众号  · 医学  · 2018-09-01 14:00

正文

尸字在古代有兩種寫法,意思也完全不同。尸的本字本來就有,是指活人扮演偶像,在祭祀的時候被擺到神位,端坐不動,供人朝拜。繁體字還有一個字寫作屍,專指人死以後留下的遺體,後來簡化字改革,把它簡化成了尸。這麼改的結果就是活人死人不分,造成了極大地混亂。


有個成語叫做尸位素餐,出自東漢班固《漢書·朱雲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尸位並不是說死人佔著活人的位置,而是說活人佔著茅坑不拉屎。

《書經》有句:「太康尸位。」 漢 王充《論衡·量知》:「無道藝之業,不曉政治,默坐朝廷,不能言事,故曰尸位。」「尸位」就是源出於此,用來比喻一個有職位而沒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禮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動作一樣。白吃飯,空佔職位,不盡職守。《詩經》中有「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就是白吃飯,後來也有時用以自謙,表示沒有做出什麼成就。


後人不瞭解尸的本意,結果用屍體附會,衍生出很多離奇古怪的故事。比如八仙中的鐵拐李,相傳他原名李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他修行到了真人境界,遊行於天地之間,視聽於八達之外。也就是說可以魂魄離開軀體,飄飄然遊玩於三山五嶽之間。每次他出神之前,都囑咐徒弟看護好遺體,某次他魂魄四處遊山玩水,流連忘返。徒弟等待久了,見師父的遺體老是僵硬在那裡,總是活不過來,便誤以為他已經死去,便將其火化了。待李玄神遊歸來時,已不見了自己的軀體,魂魄無所依附,恰好當時附近路旁有一餓死的乞丐,剛剛斷氣不久,屍體還算新鮮,李玄於慌忙之中,便將自己的靈魂附在了這具屍體之上。借尸還魂後的李玄,已面目全非,蓬頭垢面,坦腹露胸,並跛一足。為了支撐身體行走,李玄對著原乞丐用的一根竹杖吹了一口仙氣,竹杖立即變為鐵拐,借尸還魂後的李玄也因此被稱為鐵拐李,而原來的名字卻反被人們忘卻了。

鐵拐李借尸還魂的故事還見於元代岳伯川所寫雜劇《呂洞賓度鐵拐李岳》,後《東遊記》也有記載,只情節不盡相同罷了。借尸還魂這一帶有迷信色彩的民間傳說,後來被人們喻指某些已經死亡的東西,又借指某種形式得以復活的現象;有時也可以用來喻指某些新的事物或新的力量借助某種舊的事物或舊的形式求得發展的現象。


尸的真正含義是活人的一種修行狀態,類似入定。古代神權高於君權,巫覡具備溝通天地鬼神的本領,首要的功能,就是入定放空自己,然後進入一種狀態,可以降神附體,代言其事,這是借尸還魂的本意。


中國原始的巫覡日漸消亡,逐步演變為方士、方生,道士、醫生,在鄉村或某些民族的傳統中還保持著一些原始巫覡的遺風,比如薩滿的降神和民間的頂仙兒、跳大神等等。

其實在演藝人員中,優伶娼妓,也保留了很多巫覡的遺風,好的演員入戲,其實就是放空自己,進入角色的過程,面具臉譜、音樂場景的配合使用,同時營造一種氣場和氛圍,能夠帶動全場觀眾放棄後天意識,進入情景當中,神遊物外,同悲同泣,同喜同憂。好的演員演出,無異於一场精神療癒。


遺憾的是,入戲太深或出戲太遲往往對演員的本身造成很大的精神傷害。很多優秀的喜劇演員最終罹患抑鬱症,甚至走向自殺自殘,都是源於失神和附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