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内的雕塑 。
近日,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以下称为《函件》)。1月10日,教育部基础二司证实该通知确实由他们所发。
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
搜索教育部网站可以发现,早在去年9月,教育部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时已经明确表态,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正在抓紧组织编写修订义务教育历史教材。
《函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函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
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据《黑龙江日报》2016年3月14日报道,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洪袁舒在2016年全国两会时建议尽快将“中国人民抗战十四年”这一历史事实统一规范地纳入到我国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她建议首先应在中、小学历史、政治类教科书中将
九一八事变
明确为抗日战争爆发的起始点,时长强调表达为十四年,以消除原有提法的谬误。其次,在小学升初中考试中加入关于抗日战争内容的简单试题;在中考试卷里加入抗战历史内容的试题。
据教育部官网2016年9月28日的《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349号(教育类232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称为《答复函》)上显示,2011年,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其中明确提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等。
《答复函》显示,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育部正在抓紧组织编写修订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相关学习内容和要求都将相应体现在新编修的历史教材中。
据《新京报》报道,2016年10月,国务院相关领导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当时要求教育部各部门通力配合,两个月前已要求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落实该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
七七事变时在卢沟桥头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安排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九一八事变”章节
根据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的内容,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为什么会有“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
两种说法?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八年抗战的说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入地客观地全面研究抗日战争是有意义的。正是基于此,应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其实,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
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