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砍柴网
国内知名科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胡润中国500强TOP10公布# ... ·  11 小时前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二十五日 ·  21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DeepSeek称不构成诊疗法律或投资建 ... ·  昨天  
始室  ·  首发 . Note Design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砍柴网

全球社交老大,公开抄袭微信!马化腾:没有危机感,是企业最大的危机!

砍柴网  · 公众号  ·  · 2019-03-21 18:06

正文



来源 | 金错刀(ijincuodao)

作者 | 祥燎


扎克伯格很后悔,没有早点向微信学习。


3月7日,国外媒体The Information的创始人转发了该媒体4年前的文章《Facebook想从微信学什么》。第二天,扎克伯格评论:“要是4年前我听取你的建议就好了...”



字里行间,不无懊悔之意。


评论的背景是,3月6日,扎克伯格刚用了3200多字的博文,阐述Facebook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公关平台到私密社交。这是它有史以来最大的业务转型!


扎克伯格在博文中表示,未来的社交媒体“将以私密通讯和小群体聊天为中心”,而不是照片和讯息公开分享的模式。


说得再巧妙,许多人仍一眼看出,扎克伯格是在模仿微信。一时间,诸如《Facebook想要成为微信》的文章,刷屏外网。



不得不说,Facebook太缺乏危机感了。 四年前,它如日中天之时,错过了学习微信的机会。而这两年,它负面缠身,一直等到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 才低下高傲的头颅, 向微信取经。


反观由内部竞争脱颖而出的微信,它的背后其实就是腾讯的危机感。马化腾说过, “作为创始人,没有危机感,是企业最大的危机!”


1


创始人危机:不堪的真面目


Facebook遇到的危机,其创始人与高管们,难逃其咎。


扎克伯格是关键。创始人往往是一家公司的门脸,近年来他一路下滑的个人形象,对Facebook影响极大。


扎克伯格声名鹊起时,在公众眼里,他还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


那时的他,会拿着日本武士刀,假装威胁员工:“如果你搞砸了,小心它会砍掉你的小脑袋”;为了帮朋友讨回公道,他曾穿着睡衣去见红杉资本的人;公司上市时,以及在与投资者的路演会议中,他也不改一身帽衫的装扮;2004年到2006年,他至少十次拒绝了巨头的收购,有一次董事会向他施压,他在会上直接撕烂了雅虎的投资协议书。


这样的性格,在大众看来,瑕不掩瑜,反而更具魅力。


然而,扎克伯格偏偏要为自己打造“完美人设”,因为桀骜不驯的代价太大了——上市之后,无法盈利的Facebook遭到质疑,股票当天破发;收购WhatsApp时,据说红杉资本暗中抬价,一报“睡衣”之仇;艰难时期,高管一个个出走,雪上加霜。


从此,围绕在他身边的,是十几名保镖,一流的摄影师,以及人脉深广的公关天团。


他跑过天安门摆拍,说中文,并给孩子找会中文的保姆;他回到哈佛演讲,和曾被他气得不行的校委谈笑风生,捧起他看不上的学位证书;Facebook犯错时,他态度诚恳,买下各大英美纸媒一整版的广告,亲自署名道歉;最后,他穿上西装,礼貌乖巧地坐在国会。以前说话磕磕绊绊的他,面对40多名议员的诘问,面带微笑,游刃有余。


他成为了一个稳健的企业家,赚足好感。但是,假的真不了。


去年底,扎克伯格发文总结2018。在1000多字的文章中,他三次表示“自豪”,四次谈到公司的“专注”,五次谈到“进步”有多大。但没有一句“对不起”。


同样是去年,他下令所有高管团队只能用安卓手机,只因库克在采访中被问及Facebook的丑闻时,回答道,“我们不会拿你的私人生活作交换。”


更早之前,特朗普在竞选时,曾在Facebook上发布一则极具种族歧视的宣言,而Facebook用户协议里写明了反对一切种族歧视,扎克伯格本人,更是曾协助创办过一个致力于移民改革的非营利组织。但是,最后他妥协了,还说是为了不妨碍言论自由。


扎克伯格如此,Facebook的高管们,难免上行下效。


2018年11月14日,《纽约时报》刊文详细展示了Facebook的高管处理问题的方式。


例如,去年遭到批评时,高管们找了一家名为Definers Public Affairs的公关公司,让他们写黑稿抨击谷歌和苹果,想以此转移视线;在“删除Facebook”运动兴起时,他们说是有人恶意炒作,箭头直指金融大鳄索罗斯。


Facebook良好的氛围一去不返。调查显示,Facebook员工对公司的好感度、对身为公司员工的自豪感都在降低,且有约12%的人表示他们计划在一年内离职。


2


企业危机:过往恶迹,浮出水面


相比扎克伯格“人设崩塌”,Facebook做过的事,性质更为恶劣。当然,二者可能互为因果。


1. 数据造假,骗广告主


首先受到伤害的,是Facebook的广告主们。


2016年,Facebook承认其用户视频观看时间存在水分。据广告代理商Publicis Media提供的数据,Facebook的用户平均观看视频时长被凭空增加了60%到80%。


广告主们立刻就爆了。更让他们绝望的是,Facebook这么干了两年。也就是说,他们为“假数据”掏了两年的钱。


还有,根据高级分析师布莱恩·维泽2017年的研究报告,Facebook提供给广告主的两个年龄段的潜在用户数,竟然比美国人口普查得出的数据还多。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英国和加拿大。


2. 信息泄露,干预大选


早在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时,Facebook就展现了它对选举的影响。Facebook通过向用户展示已经投票的朋友的照片,并让他们选择点击“我投票”按钮来刺激投票,这使得投票量多了34万人,是2016年同期数据的四倍多。


后来,曝出了俄罗斯势力利用Facebook干预2016年的美国大选。重要的是,Facebook的安全专家一早就发现此事,但Facebook秘而不宣,然后在搜查中,Facebook才提供了与俄罗斯相关的广告清单。据悉,俄罗斯特工发布了大约8万个帖子,触及1.26亿美国人。


Facebook还为特朗普的总统竞选办公室安排了员工,帮他有效利用Facebook。最后,在竞选期间,特朗普使用Facebook筹集了2.8亿美元。大选前几天,特朗普的团队支付了Facebook相关费用。


而当民众、媒体事后指责Facebook扭曲选民行为时,扎克伯格的回应是:“每个用户都很聪明,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


去年三月,又曝出剑桥分析公司滥用Facebook数据帮助特朗普当选。这次扎克伯格无话可说,他沉默了五天。


但后来他还是说,“我仍然认为这(假新闻影响选举)是需要研究的事情。”


3. 助力暴乱,保持增长


“如果Facebook不存在,缅甸就不会有70多万人遭到强奸、谋杀或种族清洗。”这是媒体对Facebook的又一指责。


早在2013年,缅甸的专家就同Facebook的人会面,警告他们正在“煽风点火”,激化矛盾。到2017年3月,已有近100万罗兴亚人逃离缅甸,联合国认为这是一场种族灭绝。


直到联合国介入调查,扎克伯格才回应称,将招聘数十名缅甸语内容审稿人。但这件事进展缓慢,几个月后,Facebook删除了一些账号,更新了内容政策,才算了结此事。


除了缅甸,在印度,人们利用其旗下产品WhatsApp恶作剧,引发骚乱、私刑。当地官员曾一年提出六十五次关闭互联网的请求;在利比亚,人们利用Facebook交易武器;在斯里兰卡,因为谣言,佛教暴徒袭击穆斯林。


Facebook助力暴乱的行为,在2018年被实锤——一份2016年名为“丑陋的增长”的内部通知流出,Facebook的高管安德鲁·博斯沃思写道,“丑陋的社会影响是增长所必需的权衡代价:任何能让我们更频繁地连接更多人的事情都是事实上的好事。”


内部通知流出后,该高管的辩解


一件件丑闻,压得Facebook和扎克伯格抬不起头。


3


产品危机:Facebook“老”了


Facebook创立于2004年,国内和它一同成长的是校内网、开心网。十几年后,中国的社交网络天翻地覆,Facebook的霸主地位仍不可动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