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药经理人
我们致力于成为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最前线的思想火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E药经理人

【避坑指南】作为全国第三个GPO试点,广州要如何做才能不掉进同一个坑里?

E药经理人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13 23:12

正文

  • 既上海、深圳之后,全国第三家GPO试点已经确定。但更多的关键信息仍然尚未公布。在上海、深圳两地已经在GPO领域做出探索的基础上,广州的GPO理所当然的被认为应该一一躲过“前行者”所掉进过的那些坑,但究竟表现如何,仍然值得期待。


流传已久的全国第三家GPO试点终于水落石出!

7月12日,广东省卫生厅政务服务中心所设立的微信公众号“广东卫生信息”发布消息称,自7月15日零点起,广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将正式启动。而备受瞩目的广东医改中,药品及耗材的GPO采购堪称重磅之一。
据广州市医改办负责人介绍,此次公立医院改革在药品采购方面,广州市将建立GPO(医院药品集团采购平台),探索和实施坚持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统一配送。

“广东卫生信息”微信截图


实际上,关于广东将成为全国第三个实行GPO试点的地区的消息早已流传甚久,今年4月份广东省卫计委在参加媒体活动时透露的“四个允许”,其中之一便是“允许广州、深圳以市为单位GPO团购”。如今“广东卫生信息”发布的信息尽管涉及到GPO的只有短短数十字消息,但却已经正式将这一说法印证。

而更多的关键性信息,则未随此消息一并披露。例如广州市会采用何种方法遴选GPO组织?GPO采购又将覆盖多少医疗机构?是否会同深圳模式一样明确降价幅度?在上海、深圳两地已经在GPO领域做出探索的基础上,广州的GPO理所当然的被认为应该一一躲过“前行者”所掉进过的那些坑,但究竟表现如何,仍然值得期待。

1


GPO推广进行时


这似乎是一场变革之下的自救之路。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药品加成全面取消的重压之下,药品一夜之间由收入变为成本。随之而来的,一面是医院收入的急速骤减,另一面则是政府补贴的迟迟缺位。也正因此,想要在这轮覆盖全国的公立医院改革中生存下来,重构用药格局,降低采购成本,就成为了公立医院“自救”的一条必由之路。

而药品生产企业的日子也并不乐观。从常规的省级平台集中采购到各地纷纷进行的采购医联体抱团,从各级医院明里暗里的“二次议价”,到各省药品招标的最低价格全国联动,不断刷新的最低中标价格,以及日益难以维护的价格体系,成为了摆在一众药企面前的难解困局。以价换量,从而博取市场份额,也就成为了企业逃离现状的“自救”之路。

当下如火如荼的药品GPO采购模式,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好像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拦各地在药品采购领域施行GPO的跃跃欲试之心了。

最早试点的是上海。2016年2月29日,上海市华山医院等五家三甲医院会同徐汇、普陀、闵行等六个区所属公立医疗机构一起,自发组成了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联盟,并委托第三方机构上海医健中心进行药品集团采购。自此,GPO在国内药品采购领域中正式崭露头角。

深圳则紧随其后。2016年7月5日,深圳市卫计委发布《深圳市推行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相较于上海模式,深圳GPO则是旗帜鲜明的打出了“药品总费用下降30%”的大旗。而到了8月3日,深圳市卫计委更是连发三文,对深圳市GPO的具体实施细则进行了具体披露。

如今,广州也正式迈进GPO试点的队列之中。而此时,上海GPO已经率先完成了共计五批次的药品集团采购,第一轮GPO基本已进入尾声;深圳也已经开始进行到第二批集团采购的品种供应工作之中。

而从目前的趋势来看,GPO大有向全国普及开来的趋势,广州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试点。已经流露出来GPO意向的,至少有佛山、中山、重庆等多个城市。4月5日,佛山市卫计局在向佛山市委汇报工作时便提出,计划开展以市为单位的药品集团带量采购;中山市则直接以透明药品耗材试剂交易平台(THL)的名义,被认为是翻版的GPO;而重庆则是早在2015年便计划进行医保短缺药品的集中带量采购,只是一直未有最新动态。


2


广州GPO能否巧避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