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地广记》
[宋]欧阳忞 撰 李勇先 王小红 校注
《舆地广记》是宋代一部重要的地理总志,欧阳忞撰。全书三十八卷,记述历代地理沿革,反映了北宋后期的政区建置情况。《舆地广记》与以前和同时代的历史地理学著作相比,在编撰体例上具有许多独到之处。前四卷首叙历代疆域沿革离合,五卷以后分叙宋代路府州县及其沿革,前代州邑宋代所不能有者,如燕、云十六州之类,仍以“化外州”附各路之末。该书要言不烦,条理清晰,详今略古,纵横结合,为历代舆记中之佳本。本书的点校整理,以清代学者黄丕烈校印的《士礼居丛书》本为底本,参校国家图书馆藏宋刻递修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武英殿聚珍本等版本,并广泛参考历代正史地理志、历代地理总志、政书和其他典籍所引《舆地广记》的内容,吸收最新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校正文字,施加全式标点,编制附录和地名人名索引,为读者提供一个便于阅读利用的版本。
推荐者
中华书局
zhonghuashuju1912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
(
全八十册
)
姚蓉 主编
诗词唱和是以诗词为形式进行的酬答应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现象,也是一种文学生产方式,还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交往方式。诗词唱和滥觞于先秦,成熟于魏晋,兴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明清时期的唱和集约有六百余种,《丛刊》精选318种进行影印整理。明清唱和集反映了明清人交往、交流、创作的各种特征,向我们鲜活地展现了明清人的心理面貌和精神状态,可以说是一幅动态的明清人生活、交游史。同时,唱和集所反映的文学、文化信息可以深化明清诗词的研究和明清文学生态学的研究,拓宽明清文学的研究领域。
推荐者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nlcpress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晚清以来,以上海为中心,近代报刊杂志蔚然兴起。词话顺应潮流,绝大多数改在此一新阵地发表,近现代报刊词话史料丰富,亟待整理,以提高利用。《近现代报刊词话汇编》是继唐圭璋《词话丛编》、朱崇才《词话丛编续编》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词话史料整理之作。该书收录了1949年之前报刊杂志所发表之词话130余种,210万字。《近现代报刊词话汇编》按照《词话丛编》和《续编》的成熟体例做整理工作,所收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条目式、漫话式词话,力求做到丰富、精鉴、便用并重。相关词话资料系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所藏或相关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25300余种报刊杂志中查检所得。所收词话的整理,以原发表之报刊杂志为底本,录入、标点、校勘、整理,并加作者简介、刊载说明,原无标题者,为便检阅,增拟了序号小标题。总而言之,这是一套收录内容较为全面、整理严谨的近现代报刊词话汇编之作,对研究古典文学、词学、近代学术史以及文学传播都有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
推荐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
renwengudian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明代气象史料编年》于《明实录》《明史》《国榷》及明清以来方志、笔记中的明代气象史料,勒卷编年,全面再现了有明一代风、雨、雪、霜、雷、雹、雾、霾、旱、热、寒、冰、潮等气象状况及与其相关的其他灾害(如震、蝗、疫、饥、荒等)。本书不仅可见明代气象的生成因素、类型特征、地域分布、变化规律、社会影响、政府应对等翔实、可靠的历史信息,也可为学界进一步探究明代气象史提供重要的史实线索和必要的史料基础,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献价值。
全书分为六册,精装。按年、月编列,共约270万字、2800页。采用繁体横排排印本,录文保留异体字。每条史料后注明出处。每月中先录《实录》,其他史料则以次穿插。
推荐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sapcn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墨林掇英系列》
(经折装)
《墨林掇英》编委会 编
“墨林掇英”系列为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碑帖善本丛刊,选本皆出自京城著名碑帖收藏家孟宪章先生妙鉴斋之旧藏,选本规格高,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出版。本系列已出版《魏晋小楷兰亭五种》《明拓孔宙碑并阴》《明拓史晨前后碑》《明拓礼器碑并阴》《宋拓欧阳询书化度寺塔铭》《宋拓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宋拓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二种对勘赏鉴版》,各册所有碑帖元素均原色原大,底本完整页面呈现,裱边、序跋齐全,信息齐备。
本系列突出一书多用特点,既可考鉴,又适临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策划创新。印制精良,逼近实物。设计尺寸约合12开,大小合宜,轻便、实用性强。精装本装帧形式为外抽屉式书函,内仿蝴蝶装布面册页。
推荐者
中国书店出版社
zgsdcbs123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束鹿张氏契约文书辑录》
童广俊 张玉 张津 编著
民间文献已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各地区整理汇编研究新作迭出。本书影印整理河北束鹿张氏家族所藏明末崇祯年间起的二百余份契约文书,种类、格式丰富,时间跨度长,归户性强,是一册较为完整系统的华北地区基层契约档案。编著者还从这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文献入手,对清代民国时期的税契制度、农村地价变动因素、华北农村的银钱流通情况、“中人”现象、土地买卖中的契约精神等问题进行实证性解析,揭示冀中普通家庭生活状况,以及诸多社会现象给地方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力图弥补北方契约文书整理研究的不足。
推荐者
天津古籍出版社
TJGJ_1983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本书为2020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系从各地图书馆及已出版文献中搜辑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信札(多为稿本或稿本影印本),共得原始材料20余万字,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释文、考证系年、梳理札中重要人物,系目前对王懿荣书札最全的文献整理,能全面反映出王懿荣的治学思想和交游范围。
推荐者
齐鲁书社
Qilu Press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白水碑刻》
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 编 党斌 主编
范志鹏 杜永智 王志勇 魏亚飞 编著
《白水碑刻》系陕西省“十四五”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是对陕西省白水县境内历代石刻文献的系统整理成果。白水以地近汉唐京畿,历来文风甚盛,碑石遗存亦复不少。该书共收录白水本地出土及外地征集之各类碑刻242种,其中造像7种、塔铭1种、碑碣109种、墓志120种、其他砖石铜器5种。所涉年代上自北魏,下迄民国,其中北魏3种、西魏1种、北周1种、隋2种、唐2种、宋8种、金2种、元1种、明41种、清163种、民国18种。所收碑刻皆配以高清图版,并做文字说明。对碑刻内容进行录文和点校整理,择其要者,以按语形式进行注释和考证。该书所收碑刻少数见于前人著录,大部分是首次整理面世,其内容涉及历代白水及相关地区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可补地方史志之阙讹,可备地方文化研究之检核,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
推荐者
三秦出版社
sqcbs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中国历代书法珍品》
(全二十四册)
程东富等 编
“中国历代书法珍品”丛书甄选中国历代书法经典之作,以朝代先后为脉络,将真草篆隶行五体和小楷进行分类汇编,充分地展示出每一书体风格的形成与发展。除了收录传世书法名作,丛书还精选了一些名家题跋以及佚名的经卷佳作等,可使读者对历代书法的面貌有更广泛、详细的了解。
丛书共6种24册,采用大8开高清全彩影印,锁线精装,力求为读者打造临习、鉴赏、珍藏的精品图书。
推荐者
中州古籍出版社
zhongzhouguji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民国笔记小说粹编》
(全十七种二十一册)
黄濬 瞿兑之 徐一士等
《民国笔记小说粹编》精选民国笔记小说名家名作进行整理出版,共24种(其中14种合订为7册),21册,展示了民国笔记小说主要面目和原始面貌,便于有关爱好者、研究者品读与研究。
丛书邀请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导黄霖先生撰写丛书总序,选择较好底本,补拟小标题,进行点校整理,采用简体横排形式,32开开本呈现,可谓一套颇具兴味、文史兼备之佳作。
推荐者
三晋出版社
sanjinchubanshe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清代南陵司法档案选编》
(全二册)
安徽省档案馆 编 张翅 主编
本项目是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的研究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清代南陵司法档案选编》分为上下两册,精选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光绪十年(1884年)至二十三年(1897年)南陵县诉讼档案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案卷,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对其进行信息采集、内容综述、案件分析、索引编写、图版归类等,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研究使用。书稿丰富了清代县域档案史料的内容,将为中国法制史与社会史研究提供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推荐者
黄山书社
hssspress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中国经学史》全书分为先秦、汉唐、宋明、清代四编,共计120万字。《先秦编》主要讲述经学的形成史,包括介绍经的定义与内涵、阐述各专经的文本组成与主旨大义、探析经学酝酿和形成的历史背景等内容。《汉唐编》《宋明编》《清代编》主要论述经学的流传史,力求呈现经学发展、演变的基本图景,以及解释这种发展、演变背后的社会与思想原因。
推荐者
岳麓书社
Ylss1982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唐刺史考全编(增订本)》
(全六册)
郁贤皓 著
刺史(太守、尹)是唐代重要的地方行政长官,也是唐代诗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职官名,在唐代制度史和文学史的研究领域,是文献阅读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唐刺史考全编(增订本)》在遍求各种文献典籍、出土石刻拓片的基础上,增订内容,修正讹误,参互排比,勾稽考订,汇编成书。全书以州为单位,以时代为经,人物为纬,考证唐代各州(郡、府)历任刺史(太守、尹),将有唐一代三百年间十五道三百六十州郡刺史可考者,网罗殆尽,统于一编。并附有《州(郡、府)名索引》和《刺史名索引》,便于查检。无论是体例的明晰性,资料的穷尽性,考证的缜密性,还是对唐代州郡长官搜辑的全面性,本书都堪称唐代职官研究的重要成果。
推荐者
凤凰出版社
fhcbs2014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甘肃省图书馆藏河西宝卷整理汇编》
(全三册)
甘肃省图书馆 编
本书是甘肃省图书馆藏珍稀河西宝卷资料汇编,包括清代刊本、抄本、民国印本、民间手抄本和宝卷说唱录音以及唱段曲谱等。这批宝卷资料由敦煌研究院退休职工谭蝉雪研究员捐赠。本次整理,点校宝卷20种(其中有18种未曾整理出版过)、影印宝卷10种,根据民间艺人演唱宝卷音频谱曲49首。本书是对河西宝卷的一次抢救性整理,也是对民间说唱文化传承形态的一次比较全面的展示,有利于河西宝卷的保护、研究和传承,也必然会促进文学、民俗、音乐等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入。
推荐者
浙江古籍出版社
zhejiangguji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刘师培年谱(增订本)》是对广陵书社2003年版《刘师培年谱》的全面增订。作者万仕国先生积二十年之功,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剔抉爬梳、采辑遗逸,考辨旧说、勘正谬误,同时完善体例,增注出处,校正讹误,全面展示了刘师培一生行迹与创作,是目前一个较为完备的刘师培年谱版本。此次增订,规模增加了近三倍,字数达八十余万字,重点补充了新发现的刘师培生平资料,特别是民国时期报刊所载的第一手资料,纠正了初版中的个别错误结论;增注相关论述引文出处,以便引用和核对;更新《刘师培研究论著目录》;校正初版中的部分文字漏误。该书广搜博采,精心考稽,为学术界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刘师培研究资料。
推荐者
广陵书社
glsscbs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乐府的历史性研究》
[日]增田清秀 著 樊昕 译
本书分论文篇和资料篇,作者娴熟地运用历史学和文献学的方法,探讨了中国的乐府从汉代的产生到唐宋的沿革历史过程中的诸如各朝代乐府制度,乐府演奏的实态,不同朝代人们对于乐府的观念,各朝代乐府歌诗的制作背景、主题与特色,以及历史上各类乐府总集的编纂情况及文献辑佚等诸多方面。
推荐者
巴蜀书社
Bsss1983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论语详解》二十卷,为明代郝敬《九部经解》之一。郝敬力图重塑《论语》在六经中的地位,他认为“六经以《论语》为心,《论语》是孔子精神所寄;《论语》未通,六经不可领略”。郝敬解《论语》,重视对词义的解释、名物的考证,不仅疏解句意,而且阐发圣人微言大义;在思想旨趣上,他主张依归经典,以孔子思想为宗旨,对郑玄、程朱等人经注多有驳正。虽然书中不乏私意穿凿之说,但郝敬敢于质疑、推陈出新的注经方式,对明末清初的经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推荐者
崇文书局
chongwenshuju1867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文选旁证》
(全三册)
[清]梁章钜 撰 穆克宏 点校
清梁章钜撰《文选旁证》四十六卷,是清代《文选》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书摘录《文选》疑难词句,附列前贤、师友和本人解说,以厘清文意或史实,兼具集解和注疏性质。相比2000年所出点校本,此次收入《八闽文库》时除订正断句、标点和编校差错外,在校勘方面用力颇多。增校道光原刻本、上海图书馆藏稿本等,新增校勘记近千条,勘正或指出了刻本、稿本和梁氏引文中的诸多讹误。同时全面查核引文并使用引号标明引文起止、归属和层次,不仅颇便读者使用,也为有关该书“托名代笔”“炫博掠美”的争议提供了大量实证。
推荐者
福建人民出版社
fujianrenminshe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小平原 大城市》是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唐晓峰教授编选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关于北京地区历史地理研究成果的小书。侯仁之先生对北京地区的研究,是其历史地理学探索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创立了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范式。侯先生从地理学的视角,介绍了北京为什么是在这里,而不是其他地方,兴建并持久不衰地发展,最后成为伟大的王朝都城。北京小平原与北京城息息相关,研究北京城发展的地理基础,就是要在小平原多样的地理现象中,梳理出有效的支撑城市发展的系统。本书从北京城的沿革讲到水源水系,再到北京城建设的发展历史,最后从东西比较的角度看待北京城城市设计主题。
推荐者
北京出版社
dajiaxiaoshu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本书系影印清人所绘清代中期长江中下游(自岳阳至入海口)和运河大部(自江阴至北京)的河道总图,以经折装画册形式出版。原画卷首有题签“岳阳至长江入海及自江阴沿大运河至北京故宫水道彩色图”,疑为后人所加,今以“长江运河图卷”命名,以求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本图绘制者对长江中下游和运河沿线河道及主要支流作了写意性质的标绘,注明沿途重要地点的名称,对于研究清代后期的内河航运,尤其是对了解南方士子和漕运粮米从长江流域沿运河航行抵京的过程,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宣传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起见,我社约请本领域知名专家白鸿叶研究馆员为画册撰写导读,力求从学术角度阐发画册的内涵,以飨读者。
推荐者
文津出版社
shangshubook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医学的第一本教科书。它首次界定了构成一个理论所必须的概念体系,即对中医理论的主要名词术语进行了定义,但使用的是古汉语,其义难懂。这些中医术语还常用于对西医英文概念的中文翻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内经》概念理解的偏差。本书以《内经》原文概念中内含的逻辑关系为线索,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作者团队多年经络研究的成果,运用类似数学解析几何中求解未知数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中的部分概念术语进行了解析。本书分为三篇,上篇的内容围绕经络展开,涉及经脉的实质、经脉中运行的营卫之气和经水的实质、任督二脉、肾经冲脉、手三阴的循行路线和经脉在体腔内的循行部位,并对经气流注和经络理论进行了分析。中篇内容是在经络基础上的拓展,涉及经络以外的诸多中医概念,从与经脉密切相关的三阴三阳和经脉脏腑相关开始,包括营卫之外的其它气、精、神以及更复杂的阴平阳秘、补泻手法、脉象、生命观等等。下篇是对《内经》成书的一点探寻。本书不乏原创观点,可作为中医理论研究者、中西医学院校学生、临床医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的参考书。
推荐者
中医古籍出版社
zygjcbs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秋水斋金石丛刊·刊削觚庐印存》
吴昌硕 篆 童衍方 戴丛洁 编
《削觚庐印存》是吴昌硕中年时期的篆刻作品集。因为是吴氏随刻随钤的印谱,版本没有定式,各谱间偶有重叠之作。此印谱成谱的时间正是吴昌硕艺术生涯创造力的鼎盛期,此时艺术家创作欲旺盛,对创作的审美要求亦高。
本书内容包括四种版本的《削觚庐印存》、《铁函山馆印存》和部分《缶庐印集》散页,及其他吴昌硕精品印作。
第一种版本的《削觚庐印存》为宝璧斋藏四册本,载吴昌硕印作九十八方,多为首次出版。第二种版本为平湖玺印博物馆藏钱瘦铁题签二册本,载印作八十方。第三种版本亦为钱瘦铁题签、平湖玺印博物馆藏,二册本。此本应为后人所集,非吴昌硕自钤,载印作八十九方。第四种版本为宝璧斋藏一册本,载印作十六方。
《铁函山馆印存》是一套罕见的印谱,本书所用底本为方去疾旧物,弥足珍贵。共载吴昌硕早年印作四十九方。本书第四册以秋水斋所藏《缶庐印集》散页一册及其他印谱中散见的吴昌硕印作之精者作为补充。计一百二十余方。
推荐者
西泠印社出版社
xlyscbs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