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爱股君2020
全面梳理股市最新最重大消息,爱股君给您带来最及时最辛辣的点评、最劲爆的题材挖掘!每晚10点推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唐史主任司马迁  ·  分享图片 -20250108172056 ·  2 天前  
爱在冰川  ·  2025-1-7 数据 ·  3 天前  
爱在冰川  ·  2025-1-7 数据 ·  3 天前  
牛村大牛  ·  陈小群、一瞬流光发声明 ·  3 天前  
牛村大牛  ·  陈小群、一瞬流光发声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爱股君2020

巴菲特股东大会来了!但在A股,巴菲特是个大骗子?

爱股君2020  · 公众号  · 股市  · 2017-05-06 22:21

正文

今天,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召开了!作为每年一次的全世界投资者的节日,其被业界誉为“朝圣大会”!而今年,共计4万人参会,其中中国来的与会者达5000人之多,可见“股神”在中国信徒之多。


不过,巴菲特备受崇拜,而中国资本市场那些效仿他的人却饱受煎熬!巴菲特被推崇为价值投资的典范,因为在选股方面的长远眼光而受到仰慕。但到了动真格的时候,许多A股却仍然会选择激进、高举杠杆、冒险的方式。


到底是价值投资在A股行不通,还是A股缺乏价值投资的土壤,这是见仁见智的事,但有一点,“股神”巴菲特的神话,更多是通过媒体塑造的,甚至可以说,在中国,股神巴菲特是像个“大骗子


他是股神,更是股市老妖精。巴菲特闯荡股市的投资秘籍就是“价值投资”,一句话:一元钱买两元钱的货。


其实,不是巴菲特有多么聪明,而是股市里的傻子太多。很多散户宁愿享受股票买进卖出的快感,也不愿意用漫长的岁月,放缓脚步等一等股价追上股票的价值。你总是抱怨股市的妖魔鬼怪多,总是希望证监会主席能多揪出几个股市妖精,可总有人能躲过股市的明枪暗箭的伤害,你不是输给了市场,而是输给了自己,一个焦躁而渴望暴富的贪婪自我。



26岁实现财务自由,股神不是一日炼成的!


26岁,许多学霸在读博士,许多白领在为北上广深天价房发愁,许多小城青年在纠结是去大城市淘金还是留在小城岁月静好,也有许多人在犹豫能不能成为创业风口飞起来的猪,还有许多人甚至在啃老经济尚未独立,而巴菲特26岁就已实现财务自由,成为千万富翁,加上他高超的理财技巧,完全可以不用工作就可以逍遥一辈子。


这一切是因为幸运吗?别忘了,他是一枚久经沙场的“商人”。


6岁时,巴菲特就开始挨家挨户兜售口香糖,每包口香糖赚2美分的小本生意他也不放弃;后来,他扩大业务逐门逐户叫卖可口可乐,汽水比口香糖赚得多,每卖6瓶汽水,他能挣5美分;9岁的时候,他和小伙伴在高尔夫球场卖二手高尔夫球,成本极低,球大多是捡来的;10岁了,巴菲特盯准商机,在橄榄球比赛场馆售卖花生和爆米花;11岁的巴菲特第一次买股票,就赚了5美元;12岁时,巴菲特在爷爷的杂货店干零活,能挣到10美分/小时;14岁的时候,巴菲特已经开始填报个人所得税;15岁的巴菲特通过送报纸赚的钱,已经累计超过了2000美元。


从6岁开始赚钱,20年之后他才实现了财务自由,这条路他走的很漫长。


即便他数钱数到手软,却不愿归隐山林,“复利”这个疯狂的想法让他开启钱生钱的伟大游戏。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1000美元会变成1600多美元;10年内,会变成将近2600美元;25年内,做个数目将超过100万美元。


伟大的“复利”使得巴菲特的财富呈爆炸性式增长,他又是一个敢和时间叫板的人,在“价值投资”的圣经信仰之下,别说是25年,就是一辈子,巴菲特也愿意投资下去。这是渴望一夜暴富的中国人等不起的时间成本。


投资江湖里,巴菲特的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在投资的世界里,多次击败市场本身就不容易,而获胜时间长达几十年的更是绝顶高手。数据显示,美国股市过去两百年平均回报率差不多是6.6%,而股神的战绩是年均投资回报率超过标普500回报率的幅度接近14%。当然,股神也有偶尔眼瞎,投资失败看走眼的时候,但总的回报率是令人望尘莫及的。


他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当很多股票价值被低估时,他果断买入,等到公司股价合理回归后再卖出,如此反复操作。比如,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等。


在他辉煌的股市战绩中,中石油几乎成了巴菲特的印钞机。股神对中石油是怎样一种感情呢?绝对是念念不忘,因为中石油让巴菲特在几年间的投资回报率达到了700%。而对于买了中石油的中国股民却要开骂了,因为中石油让他们的投资回报率跌入谷底,恐怕永世难以翻身。


中石油这个巨无霸在2000年香港上市之初就破发,最低跌到了1.1港元。在巴菲特买入这只股票之前,中石油也就在1港元和2港元之间晃悠着过日子,而且受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带来的股市暴跌,投资者都不敢入手。 


但股神巴菲特喜欢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买股票,而且老天爷正好赐了一个良机:2002年赶上了国际油价大涨。巴菲特认为中石油的股价过于低估了,他觉得2002年到2003年的时候中石油的价值应该是在1000亿美元,而当时的中石油市值才370亿美元左右。而且,中石油分红非常慷慨,在年报中写明把45%的利润拿出来分红。想想被证监会炮轰17年不分红的“铁公鸡“金杯汽车,估计全世界的石油公司真没第二家敢这么干的。


巴菲特终于发现了一只好股票,疯狂砸银子买入中石油,当然成本嘛,大概就是1.6港元1股。直到2007年,巴菲特在中石油回归A股前夕清仓的中石油,赚了35亿美元,相当于赚了240亿人民币,持有5年,获利高达7倍多。就赚这么多,数钱都能数到手软,巴菲特还后悔卖早了!后来,中石油回归A股后遭遇暴跌,无数跟风买进的中国股民被套牢了。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知道巴菲特兜里那35亿美金有多少中石油给的中国股民乃至人民的血汗钱。


还有一场经典的战役是买进比亚迪。2008年巴菲特以2.3亿美元收购比亚迪10%的股权。虽然电动车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但是要很长时间才能在中国普及。论持股坐收渔翁之利,谁也扛不过这个固执的老头,6年后比亚迪这笔交易价值高达近18亿美元,简直是抢钱的投资啊。


羡慕股神赚钱,上天也赐我一支“中石油”神股吧,有股民会说:我眼拙,分不清优质公司和垃圾公司的区别?估计换做美女,不论隔多远,估计都能看清楚了。对于分析股票,关键看这一点就够了:优质公司的股价跌下去了,几年后还会涨回来,而垃圾公司股价跌下去,有可能永远也涨不回来了。投资需要远大的目光和耐心,找出优质公司后,谁的眼光更长远,谁比别人有耐心等待,谁就能赚越多。


在中国股市中也有聪明人。2014年,白酒行业由于之前的塑化剂风波以及三公消费总体产能过剩,纷纷降价去库存,甚至不少企业是以停止发货的方法来去库存的。结果整个白酒行业利润暴跌,股价惨跌,投资者心慌慌迫不及待地抛售。屋漏还逢连夜雨,又赶上中国股市的大熊市,股民更是望股兴叹。但是有人却认为此时的白酒股票被严重低估,怎么说中国酒文化盛行,这个行业轻资产,低负债,高现金流,还是有前景可以想象的。后来,白酒行业历经三轮股灾之后,仍然活得顽强,甚至股价一度创新高,茅台更在2017年大涨被封为股王。


在中国,为什么巴菲特会被人指责为“大骗子”?


在中国,聪明人通过炒作股票来赚钱,而不是通过投资股票来挣钱。就如同炒房一样:通过某一种途径拿到低于市场价格的房子,然后鼓吹房子的未来规划,例如:地铁前景、学区房等,再引入社会舆论制造恐慌气氛,甚至依靠内部人倒手抬高房价,最后接盘的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尤其是倾家荡产凑齐首付买房的刚需阶层。


股市炒作套路如出一撤。他们关注的是股票的交易属性,而不是长期持有的投资属性。中国股市散户太多,缺乏起码的投资能力,基本上大都是跟风投机,迷信股市追高,似乎只有牛市才大量买入,最后都成了韭菜。一项统计显示,A股换手率全球第一,说明中国股民耐心是极低的,就算拿着好股也无法持有。在充斥着投机气息的A股市场上,价值投资仿佛变成了奢望。


关于炒股的真谛,马云也表示过,“天下没有人靠炒股发财,要靠投资,而投资和炒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多数中国股民把巴菲特投资理念奉为圣经,试图获取中短期的暴利,而巴菲特是在做投资,而不是简单的炒股,这是一种股权投资,乃至一种资本运作。


这种现象在中国大量存在,有的股民即使把巴菲特秘籍翻烂了,也没有赚到一毛钱,反而指责巴菲特是个大骗子。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价值投资在中国有用吗?


股市价值投资的前提是默认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当中国的会计审计存在漏洞,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作假频出,“价值投资”这条金科玉律在中国大A股上还管用吗?


有人说,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主张只适合美国,中国股市历史很短,太不成熟了,庄家太可恶了,上市公司太不负责任了。因为A股市场环境不同,暴涨暴跌,炒概念,炒重组,炒垃圾股等,上市公司的价值无从判断。


但中国还是有一些实在的公司是在以工匠精神来做好企业的,举几个耳熟能详的公司看一看:万科、格力、国电、茅台,这些公司确确实实从很小的市值发展到现在这么大,最高的涨了一千多倍,最低的也涨了三十倍。


巴菲特经过自己五十多年的实践也告诉世人一个真理:投资人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超出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高出所有其他人更准确的判断。买股票等于购买企业,把握企业的内含价值 ,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的基石。


如果大多数股民都在投机,价格很多时候会严重脱离内在价值,如何能够判定中国未来几十年里仍然会遵循过去两百年美国经济和美国股票市场所展现出来的基本态势?作为投资人,投下去之后如果周围的人都是劣币驱逐良币,股票价格有可能长期违背基本价值,价值投资被股市投机所淹没,股民如何能精准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


这些问题是中国股市必须破解的难题,是大A股的毒瘤。


第一,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超过50多年,而中国股市才20多年的历史。巴菲特用富可敌国的财富证明了价值投资的成功。关于价值投资在中国是否水土不服,是否应该等到A股满50周岁的时候再下断言?


第二,巴菲特不仅投资美股赚钱了,投资中国公司的股票也挣钱了,不能全盘否认价值投资存在的意义。比如,巴菲特买中石油狂赚了7倍收益率,尽管中国的股民几乎赔哭了。


对于价值投资的普适性,巴菲特也曾回应过:“如果在股市上不做价值投资,难道要进行无价值投资吗?”这句话巴菲特绝对没有骗中国股民,否则大A股就真的成了投机市场了,笑到最后的恐怕是那些兴风作浪的妖魔鬼怪!


巴菲特还表达过:“如果你能在股票便宜的时候投资,这并不是一场需要高智商的艰难游戏。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并不难。与美国市场相比,中国的投资环境相对年轻,这导致市场更多地受到投机的影响,而这可能给价值投资创造机会。


未来中国能不能出一个巴菲特式的股神人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告诉你不一样的巴菲特


他是全球最成功的投资者,是可与比尔・盖茨比肩的富豪,是众多商界名流挤破了头想要与其共进午餐的股神,被称为“奥马哈的神谕”,他的公司年会也被业界誉为“朝圣大会”。他是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承诺捐出99%的个人财富。他是沃伦・巴菲特,一名鼎鼎成功的商业巨贾,也是一位平凡的父亲。


超级富豪生活像路人


沃伦・巴菲特登上《福布斯》封面


尽管巴菲特如今的财富可以百亿美元计,但这一家子一直坚守着低调谦逊的生活。对于巴菲特的三个子女来说,父亲就跟普通人一样。他依然住在上世纪50年代用3万美元买来的老房子里,家里的电视机、冰箱、沙发都已用了多年。小儿子皮特・巴菲特说:“如果你今天走进家里,你会看到我在1965年看到的同样场景。”


你能想象一个亿万富豪的日常生活情景吗?很少出席宴会,鲜有涉足豪华餐厅,不抽烟,不太沾酒,爱用折价券,会把一套保守的衣服穿到破为止,一辆福斯金龟车可以开上多年,上世纪90年代初买下一辆气派的林肯四门新车也是出于安全顾虑。 


“我不会随便乱扔东西,直到我已经用了20年或25年。”2013年10月巴菲特接受CNN采访时说。在那次采访中,巴菲特拿出自己使用的手机,一款过时的诺基亚翻盖手机。他还打开随身携带用了20年的钱包,里面的一张信用卡已经使用了将近50年。 


有评论称,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节俭的员工。他可以在上专机前吃着爆米花和洋芋片当午餐,可以前一刻从专机下来后一刻就坐进经济舱,也可以放下身段在机场柜台处询问怎么搭出租车。更不可思议的是,他的车牌号就是“THRIFTY”(意为“节俭”)。就连出租车司机和餐厅服务员都表示,巴菲特的小费给得很恰当,但不够大方。


一位如此接地气的富豪,让子女们完全感觉不到父亲登上《福布斯》财富榜单有何不同。“我们并不是和世界上第三富有的人一起长大的,我们生活得很平常。”巴菲特的长女苏西如是说,“让我爸爸感到最快乐的事,就是在家里晃来晃去,看看书,打打桥牌,和我们说说话,他和普通人没两样。”巴菲特最爱的游戏就是桥牌,他可以和比尔・盖茨、《华盛顿邮报》前董事长凯瑟琳・葛兰姆等商界巨头一起玩牌,输赢只不过28美元。 


彼得也说过:“他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门上班,无论多晚都会回到家里来。从我很小时到现在,爸爸就是这样。他没有变化。所谓财富和名声的递增,在家人和他自己眼里,都只是一种外在的符号而已。”


巴菲特如此低调,子女们也跟着一起低调。长女苏西、长子霍华德和次子彼得都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那时巴菲特在奥马哈的投资事业已经起步,且发展迅速。苏西姐弟都在公立学校上学,没有任何特权,彼得还笑说“我的英语老师和我妈妈水平一样”。霍华德的儿子、巴菲特的长孙霍华德・W.也在奥马哈长大,他说:“在奥马哈我就是生活在一个茧里,在一家非常小的公立学校上学。”中学之后,霍华德举家搬到了伊利诺伊州,霍华德・W.表示“那里的孩子们都恨我”。 


小儿子彼得从斯坦福大学退学之后,一直过着很普通的默默无闻的生活,事业也很低调。虽然他曾参与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的音乐创作而小有成就,但他并没有前往好莱坞,而是继续生活在密尔沃基市。他说这是受父亲影响,因为巴菲特一直留在家乡奥马哈,没有随那些一哄而上的投资者涌入华尔街。巴菲特的孙子霍华德・W.曾在白宫和国防部工作过,可后来他还是回到了奥马哈,因为这里是他爷爷和父亲努力工作过的地方。 


2006年,彼得・巴菲特的养女妮可在没有提前通知巴菲特的情况下,就参与录制了强生公司继承人杰米・约翰逊制作的一部旨在揭露美国贫富差距的纪录片《百分之一》,还在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和奥普拉的节目中为其做广告。妮可在这部纪录片中讲述了自己在巴菲特家族中的成长经历,并称“离开学校后我们从家族中得不到任何钱”,“金钱是我爷爷生命年轮里的辐条”。


金钱会让父子关系变复杂


美国媒体和商界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巴菲特只会赚钱,不会花钱,更不会做父亲。”很多人指责他太过吝啬。对于这一点,巴菲特的三个儿女估计最有发言权。 


巴菲特的子女


在苏西姐弟三人都还很小时,巴菲特就在奥马哈家中的三楼放置了一台老虎机,其目的是警示赌博的风险,这也意味着他严格管控着三个孩子的零花钱。“我可以给我的孩子任何他们想要的零花钱,只要它是必需的,而我在天黑前就能将它赚回来。”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一次年会上巴菲特如此说道。 


“很小我就知道钱要靠自己挣。父亲跟我和哥哥、姐姐说:‘我的钱都是干活挣来的,所以不会白白给你们。’”为了挣一点零用钱,小儿子彼得总是抢着干活:扫地、擦窗户、给花草施肥浇水……彼得说,上世纪60年代他的零花钱大多时候只有50美分,有时会有1美元。当他们大学毕业,巴菲特在圣诞节时发给他们的红包也不过几千美元。


彼得继承了母亲的艺术天分,成为了一名音乐家,但巴菲特从不在金钱上支持他的音乐事业。彼得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是在他30岁搬到密尔沃基市之前,他想买个大房子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些,但遭到父亲拒绝。


巴菲特的理由是:“钱会让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你应该像其他美国人一样贷款买房,然后凭自己的能力把贷款还上。”彼得一气之下跑去银行贷款,“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巴菲特不时提醒儿子:“要学会用自己挣的钱,去做更大的梦。”


巴菲特的长子霍华德到而立之年之际忽然发现自己最想做的其实是当一名农民。他想买一个农场,却没有钱。1986年,巴菲特花28万美元买下了奥马哈北部一块面积400英亩大的农场,然后将其租给霍华德,租金按每年5%的速率上涨,每年还要上交农场收益总值的22%或26%――这一收益比重取决于霍华德的体重是否超过标准的182.5磅。


“我知道他在关心我的健康,但我介意的是,即使是22%,他得到的报酬比周围任何一个人都要高。”霍华德抱怨道。霍华德后来搬到了伊利诺伊州的迪卡尔布,便将奥马哈的农场转租了出去,当然租金高过应付给父亲的金额。


苏西回忆,有一次她在华盛顿机场需要现金付停车费,父亲当时在场,但直到苏西开了一张20美元的支票给他之后,他才拿出现金。“有时候,我会为此感到沮丧,但不幸的是,基本上我相当同意他的做法。”对于父亲的小气作风,苏西早年偶有微词,她觉得既然他们都已经长大了,父亲的态度可以不必再这么强硬。弟弟霍华德对此安慰说,“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希望,他的作风已经弹性许多了。”霍华德还笑称自己可以充当家里的深口袋,虽然“这个口袋有破洞”。 


巴菲特曾告诉《财富》杂志,他会给三个孩子留下“足够多的钱,以便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做任何事,但是又不会多到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做。”他认为只为子女们提供一生无忧的物质,是有害无益的,是反社会性行为。 


这种朴素的价值观也传递给了孙辈,巴菲特仅同意为他们支付大学教育的学费。彼得的养女妮可考上了艺术学校,巴菲特为她支付了六位数的学费。但当妮可搬到校外公寓时询问是否可以为她买一个日式床垫时,巴菲特的秘书告诉她:“你知道规矩:仅仅学费。”


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


“我给你们足够的自由,但你们的钱却不会用吨来计算。”这是巴菲特的教养哲学。 


“你不会想到,我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我的父母常说,‘如果你有幸找到你喜欢的东西,那就立即去做吧。’”彼得・巴菲特说,“我跟我爸相处得这么好,是因为我们从来不问对方他们不愿意的事情。他让我做我自己,而不是做我不愿意的。”彼得认为自己可以给父亲最好的礼物就是跟随他的指引做真实的自己。 


巴菲特并不会强迫子女们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他的三个儿女都没有把大学读完,而且所从事的工作与巴菲特的投资业务也无甚交集。霍华德当了一名农民,彼得当了一名音乐家,苏西在当过一阵媒体的行政助理后成了一名家庭主妇。 


在子女们的成长过程中,巴菲特鲜少跟他们进行金融投资方面的交流,也不在意他们以后是否会传承他的衣钵。苏西说,她向来不知道她父亲买进哪些股票,他有时要我以消费者的角度回答他的问题,例如喜欢吃那种糖果,也许过了两三年后,你才会明白他当初为什么要问你这个问题,而且他从来不会在家里大声宣布哪支股票行情看好。


彼得说,父亲谈论更多的是他对人生的处世哲学。“他会说,你不必在每一个球场上挥杆。当你准备投资一只股票,你就把它看做一个胖乎乎的、缓慢移动的球,等它接近目标时再挥杆。生活中许多事情确实如此。” 


201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上,一名股东问:“怎样做才能不毁掉自己的孩子?”巴菲特回答:“更多的孩子是被父母的行为毁掉的,而不是遗产。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学习,这是很重要和严肃的工作。富人留下的财富数量并不是子女变成什么样子的决定性因素。” 


巴菲特将大部分财富交由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来运营


巴菲特极度反感不劳而获的地位和继承的财产,因而这位被外界一度评价为“吝啬鬼”的投资家在2006年做了一件极度慷慨的事情。这年6月,75岁的巴菲特决定捐出85%的个人财产,价值370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慈善捐赠


随后,巴菲特的捐赠规模不断扩大,宣称要将99%的财富都用于慈善。这笔捐赠不会用于修建刻有巴菲特名字的各种重要建筑,大部分财富交由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来运营,一部分留给以前妻名字命名的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剩下的则交予三个子女建立的基金会来运作,他们每人将分得价值10亿美元的股份。 


2012年8月,巴菲特在82岁生日之际宣布,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200万B类股分给三个子女的基金会。“他打电话给我姐姐,”长子霍华德回忆说,“他在电话中说,‘如果我再把10亿美元投入基金会中,你认为你的弟弟们会怎么想?’姐姐说这听起来不错。我的意思是,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冒出一个想法,如果他喜欢,他就会去做。”


对于这笔钱,巴菲特的要求是必须用于慈善事业。“我相信你们会将这笔钱用在刀刃上,以你们各自的方式。”巴菲特在给子女们的信中写到。他认为慈善成功的唯一标准是这样的:“每花掉一美元,就有人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 


“我想我很幸运,我的三个孩子能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为身边的人做出些贡献。”巴菲特如此评价三个子女,“这三个孩子都很聪明,有很好的判断力,他们都是正派的好人。”(来源:凤凰财经,澎湃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下爱股票APP盘中为大家带来的精彩点评和在线买卖点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