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热爱滑雪的你在夏天做什么?当然是去南半球滑雪了!
为什么去智利?
今年已经是北美的降雪大年,但到了7月份也难找到质量比较高的雪滑了,7月4日独立日的时候还有不错的corn,可是到了7月15日即使是11000海拔滑到的都已经是很差的雪质了。对于我这样没有雪滑分分钟就抑郁的狂热分子,7月底到11月初的等待实在太长了,不得已,必须跑一趟南半球了。
南半球比较成熟的滑雪国家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以及南非?),如果住在中国的话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相对方便些,如果住在北美,那么智利和阿根廷则是不二之选。
因为北美的Mountain Collective Pass带有两天智利Valle Nevado雪场的雪票,我们早在四月就在北美滑雪大群号召了起来,成功拉出了一个多达21人的智利滑雪群,最终参与本次trip的共两人,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了。
为什么说走就走?
既然要花宝贵的假期和大笔的银子去那么远的地方滑雪,那一定是要追个storm才尽兴了。智利的滑雪场虽然降雪量在南半球算是一枝独秀(276inces/700cms for Valle Nevado),但拿到北美也就是个科罗拉多的水平,比起更stormy的Utah、Northwest来差得多,既然费尽周折去一次,那么不滑几个powder day肯定是不满足的。
追过Storm的朋友都知道,10天之外的天气预报基本搞笑,想要预测好powder,提前一周订票就已经很乐观了,这也注定了本次trip说走就走的性质...
那到底什么时候走?
从7月最后一次登山滑雪之后,我就开始了每天上班前先看天气的习惯。智利这个国家自己也没有什么靠谱的天气预报,我就同时看几个天气网站的预报以及storm过后去看雪场的webcam,渐渐总结出来了各个网站的预报趋势。8月份倒是有看到几个major storm,不过那段时间工作特别忙根本不好意思开口跟老板请假,就这么蹉跎到了九月,活干的差不多了,9月3号的时候我一刷云图,妥了,周末有storm,我就赶紧发了个朋友圈征人,没有意外,朋友圈是没什么卵用的,没有征到什么人,只有非常靠谱非常flexible的智利老司机
@又又
与我同行了。
(关于
@又又
2016年智利之旅的详细信息请参考伊的公众号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QHVzygtuRU29vh6rfXPoAw
)
好了第一天开始了
从达拉斯出发的直飞航班在当地时间早上5点钟降落在圣地亚哥国际机场,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来这里了,机场的布局我深谙于心,出门右转ATM取钱,左转租车买电话卡... 大约上午十点钟,我和又又租好了车直奔Valle Nevado,从圣地亚哥机场开到Valle Nevado大约2个半小时,但进山的路是这个样子的..:
这条名为Camino del Montanas(Road of Mountains?)的路有连续40几个发卡弯,讲真,开着车的我都要晕车了。
第一天Storm还没有来,我们下午一点钟才换好装备上山,主要的任务是踩点,看好遇到Storm的路线,有快两周没有正经的Storm了,再加上九月份是late season,气温比较高,雪场的base已经不太好,不少山头都露了土。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找到了就在lift边的fresh track,还是到膝盖深的那种...:
规划好了powder day的路线我们就下山赶路,准备第二天去更北边的Portillo继续踩点。
波澜不惊的第二天
Portillo是个令人兴奋的雪场,可惜我们来的时候不对,今年portillo的降雪量不足往年的50%,惨到要提前关门了,
@又又
的朋友Phil在这里当向导/教练,他带着我们走了两趟,告诉我们很遗憾Backcountry路线都很冰,condition很差。尽管如此Portillo还是给我留下了特别好的印象——简陋的拖钎lift把人带到半山,然后hike个几百米就能从很高的海拔一路滑到湖边,40度的路线比比皆是,超级让人兴奋,明年一定要早点来好好爽一下。
从Portillo出发的时候山里已经飘起了雪花,Storm就要来了。
Storm来了固然欣喜,也让我们多少有点心虚——要是下个30、50厘米,我们还上的去山吗?
Valle Nevado山上是有很多酒店的,不过500$一晚的均价实在炸裂,似乎还只能一周一周订,我们只好订在圣地亚哥每天开1小时20分钟的车上山,不下雪的时候开车也还好,然而那四十多个发卡弯让我这个雪地老司机也心虚了。
并没有什么紧张激烈的讨论,狂热的滑雪爱好者们很容易的达成了共识,今晚上山睡车。
说到睡车我也算是老司机了,当风光狗的那些年出门都是不订酒店,睡车/camp然后半夜撸银河的,不过这次有点尴尬,天气预报气温会低至-15度,而且更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带睡袋。
没带睡袋就去酒店把被子毯子统统搬走呗,EZ!
于是我们匆匆赶回圣地亚哥,checkin了酒店,偷偷的把被子毯子搬到车里,去吃了一顿简陋的sushi(我们为什么要在智利吃sushi???),入夜时分开始进山。
The Storm Is Coming
激情四射的第三天
夜里的气温似乎没有预报的那么冷,酒店的被子也比较厚,我踏踏实实的睡了5个小时,醒来之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我心中有一句大大的Fuck yeah!
然后开始挖我们的车... 带着shovel本来是给雪崩挖人准备的,没想到先用来挖车了...
deepest day of my life开始了:
又又的朋友Thomas在附近的La Parva雪场当教练/向导,我们约了他陪滑。Thomas不但是三级教练还是拿过Freeride World Tour分站冠军的选手,大高手+local向导陪滑+全程gopro摄像,这可是我享受过的最高待遇了。
在雪场还遇到了意大利、德国、加拿大国家队的选手们,德国和加拿大选手们都在放飞自我享受powder day(虽然还穿着他们回转用的piste板),苦逼兮兮的意大利选手们好像还需要训练,于是要顶着暴风雪挖一条回转道出来,心(幸)疼(灾)他(乐)们(祸)。
智利本地人基本是不会在powder day出现的,他们喜欢在晴天滑雪,也不怎么滑off-piste,喜欢在groomer上练习,至于滑雪姿势——当然是犁式了。该国家人民享受冬天的基本上是坐着大巴车上山
堆雪人
...所以Powder Day雪场也没什么人... 零零星星停了那么一百来辆车,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不管你多晚来,还是有满山的Fresh Track给你爽!同志们,同学们,想想北美的Powder Day是什么样子,8点到都停不上车有木有!Lift开之前就排半个小时的队有木有!不到3个小时整个山都被滑烂了有木有!再看看智利,50厘米的巨型powder day,没有一个lift要排队!呸,还不够准确,是
没有一个lift上座率超过20%
...
我说50厘米你们别不信,又又只要一坐下就只露个脑袋了!Thomas大概有185高,不靠Snowboard浮起来的话雪都到他腰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893080394688270336
同学们,什么是heli ski,什么是cat ski,智利的powder day,每一个run都是heli的体验,heli guide也是这么说的!
这一天我们滑了6个小时,除了要回lift走groomer之外,每一个run都是fresh track。
激情继续四射的第四天
不要以为powder day过去了就没有fresh track滑了,在智利一切皆有可能,不需要去树林,不需要hike,就在lift边,还是有没被碰过的处女粉...:
https://www.zhihu.com/video/893080593422766080
又约了Thomas半天时间,他带我们后山走了几条更陡的道,还小小的backcountry了一点:
这条线是第五天补拍的,第四天前三条track是Thomas、又又和我画上去的。
2017年是我滑雪的第八年了,powder day第二天lift旁边还有很多fresh track的雪场我真的没见过...
激情已经烧尽的第五天
经过了两天powder的洗礼,第五天我们果然中午才上山... 上山的路上发现高手们的战场已经从resort转移到了backcountry,路边的山坡纷纷被画上美丽的track:
终于放晴了,这一天的任务是好好拍照,趁着能见度好研究一下明年来搞点有难度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