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14天期逆回购规模1500亿元,中标利率2.65%,较此前小幅下调5个基点。这是央行近4年来首次调低14天逆回购利率。但是,这并不能看作央行降息的前兆。实际上这是央行近期一系列货币市场动作的延续。此前,央行在11月和12月已经做了一系列的公开市场操作:
11月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5个基点
11月18日,7天逆回购利率调降5个基点
12月18日,14天逆回购利率调降5个基点。
那么央行为何近期动作频频呢?其实,央行的目的很简单压住银行间市场的利率,理顺利率体系的传导机制,最终降低实体经济的信贷成本。本月LPR的定价一如我预测的那样保持不动。其实,这次LPR没涨就不错了。因为,上一次11月LPR下降,银行就已经吃了暗亏。因为,虽然央行在11月5日下调了麻辣粉的利率5个基点,但是实际银行市场间的实际利率在11月对比10月是上行的。如下图1和图2所示3个月和1年Shibor。
图1
图2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同时下调麻辣粉和LPR,银行是吃不了大亏的。但是,下调麻辣粉并没有压低银行间市场的利率,这相当于银行吃了个暗亏。如果,央行不出手压住实际利率,下一次保不齐银行不买单了。毕竟,现在LPR不是只有5大行参与,还有外资行和中小银行参与定价投票。央行心里清楚的很,银行体系每多让1个基点出来就意味着少了上百亿处理不良资产或者补充资本金。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银行少赚的利润还是要通过外部融资把缺少的资本金或减值准备补上。
但是,目前看央行在年底的频繁出手虽然可以保证银行市场间中期利率(3个月-1年)不至于像去年年底那样飙升,但是并没有彻底压住利率的上行。归根结底主要是市场的流动性不够充足。这也是难为央行,毕竟现在CPI这么高,央行也不敢大肆放水。但是,现实情况就是继续不放水单靠压低央行各期的拆借利率已经无法压住银行间利率上行的步伐。
央行拆借较大的问题是需要高等级债券(主要是国债)做抵押物。而银行体系中高等级债券配置较多的主要是国有银行,中小银行持有的高等级债券较少。这样会形成一种尴尬的局面,需要钱的没有足够的抵押品,而有足够抵押品的又不太需要流动性支持。所以,目前央行的当务之急是在元旦前后通过降准的方式给市场注入长期的流动性。实际上央行在最近启动的14天逆回购到元旦后大概率是需要其它流动性手段对冲的。种种证据显示,央行已经准备好了下一次降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