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 起
仲春时分,风柔日暖,桃红柳绿,蜂飞蝶舞,出游踏青,正当其时。
县城郊外,但见一弱冠小生,面若冠玉,唇红齿白,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此刻,正举目四望,探寻稍许歇息之地。
视野之内,只见不远山坳处,一农家小院,若隐若现桃花林中。灼灼芬华,清风拂面,沁香怡人。循着幽香,沿着曲径,弱冠少年踏入别院。
雅致院中,但见一温婉少女,面若玉琢,肤如凝脂,清秀高雅,美俞天人。此时,正抚弄瑶瑟,拨冗弹奏桃花春曲。
见小生推门踏入,少女旋即转入屋内。少年诧异,不觉侵扰,正欲转身,即见少女托盘而出,缓步走向院中茶亭。少年不觉莞尔,为自己,亦为少女。
待落座,只见烫杯、泡茶、沏水,丝丝入扣,落落大方,一举一动,映入眼帘;略施粉黛,清新素雅,纯真灵秀,少年不觉心生暗愫。
少女抬头,见其发怔,似察心意,红晕渐显;一把娇羞,令少年心旌摇曳。接过茶杯,轻呷茶水,丝丝絮絮,尽在不言间。
无奈暖阳西垂,少年不得不起身,无限眷念,尽在四目遥遥相望。偶然相遇,令彼此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只待来日,当少年金榜题名之时,即是洞房花烛之夜。
却不知,金榜题名,并非朝夕之间。苦读圣贤之书,深思治国之道,闲余片刻,夜深人静之时的魂牵梦萦,惟有借月以传送。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进士及第,衣锦还乡。快马骑行,寻访昨日旧梦。踏入庭院,一切照旧,只是物是人非;心心念念之人,已成镜中花、水中月。
昨日少年,今日进士;金榜题名已是真,洞房花烛却成空。回想昨日种种,他的少女,却不能再沏茶弹曲。夕阳再次西斜,进士郎怅然写下七绝一首,以表无尽思念: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曾经的少年,姓崔名护;曾经的少女,无名无姓,只唤绛娘二字。
缘 落
千年之后,初夏时节,乍暖还寒,一场瓢泼大雨,阻挡追击敌人的急行军。
四国军队枕戈待旦进犯国土,曾经无往不胜的皇帝,意识到历史的关口即将到来。他必须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在敌人卷土重来之前,一鼓作气,四面出击,将胜利和命运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此,他决定兵分三路,先发制人,并派他的元帅为先遣部队司令,主动追击以解除后翼隐患。为出其不意,决定总攻定于明晨九点。
不曾想,一场滂沱大雨,打乱所有计划。部队行进艰难,与先遣部队失去联系,元帅歼灭敌军的消息迟迟未到。
对敌军情一无所知,皇帝心急如焚,但他必须保持镇定,尤其是在忠心耿耿的部下面前。二十余载,曾经同甘共苦打江山的部下,已所剩无几。他必须有条不紊行事果敢,为忠诚的部队,为无畏的人民,为个人的命运。
好在,一夜的狂风暴雨在凌晨五点终于停下。他骑上战马巡视部队,寒风呼啸战旗飘荡,战鼓作响军号嘹亮,山呼般的皇帝万岁响彻山谷与战场。
三声炮响震耳欲聋,决定他命运的战争正式打响。为此他向各军将领下达作战指令,各司其职开始战斗。
歼击与反歼击,争夺与反争夺,敌我双方无休止的拉锯战令各方消耗巨大。他意识到,敌军统帅也意识到,决定战争走向的决定性力量均在于后援部队。谁的增援部队先到,谁就是历史的最终胜利者。
他不停的派人送信息给他的元帅,要求先遣部队停止追击迅速回援。但遗憾的是,他的元帅,始终遵循皇帝先前下达的命令,在新命令到来之前,追击任务还在严格执行。
只是敌人始终未现,而皇帝新的命令也迟迟未到,先遣部队像没头苍蝇一样来回徘徊。突然,先遣部队所有人感受到大地隆隆作响,那是大决战正式开始的信号。
先遣部队副司令建言,要求迅速拔营回防,与主力部队会合。但司令犹豫了,皇帝要求回援的命令并未到来,他必须忠于执行此前的命令。面对部下急切回援的请求,司令严厉呵斥,未得到皇帝新命令,绝不擅离职守。
皇帝的新命令还未到,而此前隆隆作响的震动戛然而止。寂静,死一般的寂静,似乎笼罩着某种不祥的征兆。元帅很犹豫,不知是应该追击还是回援。元帅对皇帝命令望眼欲穿,新的命令为何还未到?
皇帝对他的增援部队同样望眼欲穿,但他首先看到的是敌人援军,一波又一波,源源不断。
他知道,属于他的历史和时代谢幕了,尽管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的元帅,唯唯诺诺、恪尽职守、忠心耿耿,但在此刻都没有意义了,一切都结束了。从此之后,他的荣耀,他的帝国,他的宏伟蓝图,都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昨日的天妒英才,今日的落魄囚徒,他的名字叫拿破仑;而他的元帅,那个名不见经传却决定历史走向的人物,名为格鲁希。
历史,从不为悲情而落泪。
尾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