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思想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下属自媒体,旨在通过传播教育常识、更新教育理念、发起教育讨论、发现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与社会大众一起追求好的、理想的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江阴  ·  刚刚,江苏多地下雪!江阴…… ·  12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春日旅行第一站,去看大地的“五线谱” ·  14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地方,是“万龙甲”照进现实景观了吗? ·  14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江南水乡之夜! ·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红色崖壁下的自然奇观 ·  2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红色崖壁下的自然奇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思想网

劳东燕:家长都承受不住社会压力,为什么认为孩子能承受得住?

教育思想网  · 公众号  ·  · 2025-01-06 12:02

正文

劳东燕,清华大学法学教授
转自 劳东燕教授 微博,标题系编者所加。

这几年得抑郁症的学生肉眼可见地增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我家孩子也曾与我说起,班上有同学谈起过自己的自伤行为,手腕上好几道割腕留下的伤疤,那位女生是以看似蛮不在乎的态度说起的,而她父母似乎没发现或没觉得是多大的事。网易近期所发视频中呈现的县中孩子的现状,应该说是有着相当的普遍性。
孩子们感受到的压力与焦虑,往往是父母与老师们传递的,而父母与老师们的压力与焦虑,则主要来自于社会,眼见好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就业竞争日趋惨烈。也因此, 单纯出个学业减负的行政命令,几乎不可能产生预期的作用;在社会大环境未得到改善之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家长与学校确实有可努力的空间,应该尽可能地扛住大部分的社会压力,不要把压力原封不动甚至变本加厉地传递给孩子。家长作为成年人,如果自己都承受不住社会的压力,为什么反而认为孩子能承受得住?学校在追求自身中考与高考的KPI的同时,是不是也有反思调整的余地?
我总觉得,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需要防范的风险清单里,排在第一位的是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别人家的孩子只是小概率的例外,而我们自己的孩子有更大的可能就是普通孩子,天赋与智力普通,心理承受能力普通,再怎么逼迫也不见得能在学业上拔尖。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冒损耗孩子健康甚至生命的巨大风险呢?

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学业不出色是由于不够努力,不怎么信任孩子,殊不知多数情况下很可能与努力与否无关。就像当父母的自己在职业发展上可能也没取得成功,那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不够努力吗?




劳东燕: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寻找与确定内心真正在意的东西


我有两个孩子,个性、禀赋与偏好都截然不同。这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其实人从生下来就不是白板一块,而是装好系统来到这个世界的。
老大从小说话算数,信守承诺,比较好管教。从幼儿园开始就迷宫崎峻的电影,年龄渐长后更是对经典影视乐此不疲。虽然学习成绩一直不怎么出色,比不上我小时候,但影视鉴赏水平明显比我要高。而且,不像同龄的孩子,喜欢动漫或者迷花样美男美少女,最欣赏的国内明星是梁朝伟、周迅与汤唯。这明明是我们这个年龄层喜欢或曾经喜欢的明星嘛。前段时间回来,一副气鼓鼓的样子,说有同学问这个动漫有无看过,那个动漫有无看过,孩子都回答没有。然后,同学说了一句:你不会只看过宫崎骏吧。一下子把孩子气着了,然后打开影视列表,说自己这个看过那个看过什么的。
老二呢,个性固执,经常耍无赖。从幼儿园到现在读小学,最喜欢看的片子是小猪佩奇与朵拉之类的。同时,比较热衷于知识的学习,经常自己主动要求打开学习软件,属于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那种。自尊心也较强,做不好或者别人认为不行时,就发脾气甚至哭天喊地。还有,就是特别着迷画地铁线路图,几乎每天都要画好几张,饶有兴致地标注上站名,很多汉字就是这样认识的。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地铁。去博物馆啊美术馆啊,都兴致廖廖,没待多长时间就嚷着要离开,坐地铁就总嫌时间短。
老大读幼儿园时的理想是当总统,不过很快就以总统老要加班太辛苦为由放弃了。老二现在的理想是当地铁驾驶员,前段时间还说,以后要考个好大学,以便能当上地铁驾驶员。
孩子个性不同,连带着会影响我对孩子的态度与方式。最终形成的模式,其实是双方博弈与相互作用的结果。上次老大还特地问我,为什么自己小时候乱发脾气受到的惩罚是关卫生间,而我对老二从来不用这种手段。我的回答是,如果把老二关进卫生间,就正中其意了,一定会在那里玩水,然后把卫生间搞得天翻地覆。
所以,有时我不免会怀疑育儿心得的普世性,也很少看育儿类的书籍(老大刚出生的头两年比较热衷)。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是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不是单方作用的结果。 这样的规律也适用于其他的人际场景,就比如家人之中,如果有成员表现出自己不配用好东西的倾向,或者经常自我牺牲把自己排在最后,其他人往往就会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以后也照此处理,并不觉得有何不妥或是对对方有什么亏欠。政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如此,一方的强势,可能正是另一方习惯于退让而逐渐形成的。很多时候,人性复杂,并不是忍让就能岁月静好。


劳东燕: 不断放弃对自己来说不那么重要的事物,慢慢去寻找与确定内心中真正在意的东西。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也是如此。


昨天聊到孩子的话题,看到评论区中有几位提到自己孩子也喜欢坐地铁画地铁线路图,顿时有找到知音的感觉。我其实不怎么能理解,为什么我家老二会喜欢在幽暗没风景的地道里穿行的感觉。
之前在一篇博文中提过,我的体会是, 人生原来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简单说来,就是不断放弃对自己来说不那么重要的事物,慢慢去寻找与确定内心中真正在意的东西。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也是如此。
在养育老大的过程中,我先是放弃了对孩子学业成绩的执念,大概是在小学四年级。当然,这中间肯定有过纠结,沮丧、发脾气的经历都有过。因为自己一路算是学业优秀走出来的,接受自己孩子在学业上落后的现实,是需要做一下心理建设的。
在此之前,我放弃了让孩子在小提琴上深造的执念。孩子从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在音乐方面表现出比较好的天赋。学校里常规的知识教好多遍都记不住,曲子倒是听一两遍就能模仿出来,试奏能力比较强,从来没有拉出过锯木头的那种声音。一度我还想着,是不是可以走音乐的道路,所以也逼过孩子练琴。幼儿园时期每天晚上练45分钟左右。后来发现孩子从最初的愿意变成不情愿,抗拒不激烈,但显而易见。
有两个因素让我放弃了让孩子走音乐道路的执念:一是这条路要求的天赋不是一般地高,要求投入的努力也不是一般地多。可以说, 任何一个领域,如果像拉小提琴所需要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根本不可能做不好,几乎一定会成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最江阴  ·  刚刚,江苏多地下雪!江阴……
12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春日旅行第一站,去看大地的“五线谱”
14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地方,是“万龙甲”照进现实景观了吗?
14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江南水乡之夜!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红色崖壁下的自然奇观
2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红色崖壁下的自然奇观
2 天前
鬼脚七  ·  老子的偏方
8 年前
美食菜谱大全  ·  美文 | 分寸(警醒好文)
8 年前
好奇小姐的好奇心  ·  知道男人为什么不化妆吗,看到真相我哭了!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