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怎么看待横空出世的科创板呢?
时隔近十年后,中国资本市场再度迎来制度性大改革,11月5日科创板宣言书,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中国过去40年增量改革思路的继续,因为存量规模巨大,如果直接在原有板块上进行监管制度和运作机制改革,很容易对原有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不利于市场稳定运行。
科创板的试验田上要种出几颗种子:一粒是注册制,一粒是中国对纳斯达克锲而不舍地追求,最早的中小板、再到2009年的创业板,再到北京的新三板,屡败屡战;三粒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使命。因此也有人将此看成上海与北京、深圳新一轮金融中心政策争夺战中的先招。
一边是注册制改革增量,一边是核准制存量博弈,可以想象,未来中国股票市场将产生类似价格双轨制式市场双轨制,从今天创业板市场的由大涨到大跌再到收红,便可见市场对不确定性未来的不安,有人忧心注册制的到来,有人欢呼陷入撼动的创投PE又将找到一个退出渠道。人们也没忘了就在半年前还在密集酝酿的CDR和独角兽基金。
可以确定地说,金融的问题,从来不是局部问题,甚至中国改革诸多成功经验中的试验田试点+增量改革并未在金融领域获得有效证明,从过去20多年的经验来看,金融市场的“增量改革”,无论是在金融体系内的还是在金融体系外的“增量改革”往往是解决了一些局部问题,但加剧了中国金融定价体系的扭曲,从而带来了全局性的更大问题。
文章:科创板与增量改革
来源: 财新网专栏
作者:何佳教授
在设立科创板时,要充分意识到金融改革发展的特殊性, 要理解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主要矛盾是金融问题的全局性和中国渐进性改革模式的局部性的矛盾
中央决定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这个决定旨在通过资本市场推动中国高科技行业的发展。随后,证监会负责人就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答记者问表示,科创板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将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做出更为妥善的差异化安排,增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总体上是采用了渐进性改革的策略,渐进性改革也可以称作“增量改革”。一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采用所谓的“增量改革”是成功的, 从“增量改革”改革开始再到“存量改革”,这样可以比较稳定地推动改革,避免较大的波动和争议。
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的意义和2009年在深交所设立创业板相近,都是为了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今年A股市场受到重创,股价低迷,投资者损失惨重,人们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几乎丧失,也影响了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如果在这个节点上,对现有板块进行重大改革,可能会在现有A股市场引起混乱。
基于推动高科技行业发展的迫切性,管理层沿用过去的经验,考虑用“增量改革”的策略,通过建立一个新的科创板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增量改革”在产业发展、城市发展方面基本是成功的,但是在金融稳定发展上是否一定会成功?我们是否需要更仔细和全面地考虑在金融领域的改革步骤, 从而落实中央发展高科技行业的决心和推动中国金融稳定发展。
所有金融的问题都是全局的问题,这是资金的低成本快速流动所导致的。而“增量改革”是局部推进的。在“增量改革”的过程中,各种价格双轨制、各种产业资金补贴、各种扶持政策和税收政策都是局部性的,和金融的全局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改革的局部性会导致各种套利机会, 进而扭曲金融资产的定价体系,从而加剧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我们不讨论在金融体系外部的“增量改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只讨论金融体系内部“增量改革”的影响。
在过去20多年,金融体系内部的各种“增量改革”看似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也同时导致了更大的问题。
例如,在中国股票市场设立时,为了避免股票市场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融资的问题,我们创造了“非流通股”,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套利机会。虽然建立了资本市场,但是严重地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后续发展。
再例如, 为了上市融资的需求,我们采用了“存续分立”的股份制改造方式, 把一个公司切成两块,一块是上市公司,另一块是上市公司的控股母公司。 把公司优质资产和优秀员工装进上市公司,从而在资本市场获取较多的资金, 绝大部分上市国企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这个方式虽然解决了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但是也为资本市场留下了大量的问题,包括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源,同样也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深交所的创业板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不久的2009年推出,也是为了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在创业板在推出之初, 为了形成一定规模效应,相当一批企业快速上市,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长期无法解决的“三高”现象。
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的核心是定价体系。只有建立定价体系,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才能有效地发挥各种融资功能,包括为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稳定的问题。
从过去20多年的经验来看,我们的“增量改革”,无论是在金融体系内的还是在金融体系外的“增量改革”往往是解决了一些局部问题,但加剧了中国金融定价体系的扭曲,从而带来了全局性的更大问题。
因此在设立科创板时,要充分意识到金融改革发展的特殊性,要理解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主要矛盾是金融问题的全局性和中国渐进性改革模式的局部性的矛盾,要意识到“增量改革”也许不适应金融改革。
具体说来,在考虑科创板时要考虑和其他A股板块协同发展的问题,包括发行、上市、交易、中介责任、投资者适当性、信息披露等等
作者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与数学双硕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领军教授、上海北外滩金融研究院院长、信熹资本董事长。
来 源:
证券管理委员会
、
、
上海证券交易所
原标题:关于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情况答记者问
关于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情况答记者问
问:
今天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请简单介绍下相关情况。
答:
这次中央决定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上交所发挥市场功能,弥补制度短板,增强包容性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突破口和实现路径。
上交所将认真落实习主席指示,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积极研究制订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方案,向市场征求意见并履行报批程序后实施。科创板是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并在该板块内进行注册制试点。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通过发行、交易、退市、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公司资本约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长期资金等配套措施,增量试点、循序渐进,新增资金与试点进展同步匹配,力争在科创板实现投融资平衡、一二级市场平衡、公司的新老股东利益平衡,并促进现有市场形成良好预期。
下一步,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订工作方案、各项规则以及配套制度,完成相关技术系统开发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落地。
证监会负责人就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答记者问
问: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证监会有何具体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