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古装剧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古代女性的固定形
象:
精美的钗环、飘逸的裙裾、华丽的妆容……似乎古装就意味着厚重与过时。
nonono,古代贵妇们的生活可能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时尚,即使放到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也丝毫不会逊色。今天就跟着《
艺术商业
》来直击一场古代贵妇的时尚大赏吧。
正所谓“
包
”治百病,这件出土于南京将军山的黄金链条包精美无比,时尚小巧,近日更是被众网友推上热搜。
和香奈儿、LV走的完全是同款路线,背上一款链条包,你绝对是这条gai上最靓最耀眼的仔。
不过,这款链条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明朝,它是一个香盒,也称为嘎乌盒,里面装香料或者佛教用品,佩戴在身上。
盒面满饰莲花、如意云纹,上嵌红宝石、蓝宝石与绿松石;盒侧面饰缠枝莲纹;
背面有佛教的七字梵
文,
香盒边长8.5
厘米
、厚1.8厘米,重216克,
看起来华贵无比。
香盒的女主人梅妙灯是黔国公沐斌的夫人,梅妙灯因为育子有功,被朝廷诰封为太夫人。大量精美的随葬品在她的墓中被发现,包括各类发簪、银锭等等,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件香盒。
明、清两朝,镶嵌和累丝工艺得到了极大发展,首饰的发展也达到了高峰。
除了帝王和王室贵族拥有的头饰冠饰极其富丽堂皇、巧夺天工之外,即使社会地位不高的中层人士,往往也能有一些较精致的首饰。
明朝时期的重工头冠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耳中一直萦绕着这首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木兰诗》……近日,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预告片一经公布,扮演花木兰的刘亦菲的妆容就在网上引起热议。
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额黄妆扮相
《木兰诗》中有云:“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而片中,花木兰被家人安排去相亲,从衣服到妆容都经过了精心打扮。红红的脸蛋、涂黄的额头、黑黑的眉毛、眉间画有红色花饰。
网友产生争议的焦点还是
在于浮夸的
额黄妆扮相
。
不过,从历史记载来看,“花黄”所指的额黄妆也确有其事。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并且额黄妆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在诗文中,额黄还有鸦黄、蕊黄、约黄、花黄之称。
图为描绘后魏北齐时人物面貌的
《北齐校书图卷》(局部),图中女子鼻梁有涂黄迹象
这一妆容亮相后在网上也引发一股仿妆潮流,小姐姐们的实力模仿:
花木兰仿妆
再来看看英国模特 Thoruton Bregezzi 在纽约秀场上的妆容,额头上洒满如同黎明光芒的细腻闪粉,配上淡粉色的柔嫩嘴唇,整个人都像是被笼罩在柔光中。
还在等什么,这么酷的简约鲜艳妆,赶紧学起来!
南北朝时还流行梅花妆,即在额头贴梅花形的妆饰。据说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仰卧在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正好落在公主额上。额间被染成花瓣状,怎么也洗不掉。宫中女子见此纷纷效仿,剪梅花贴于额间,后来梅花妆逐渐形成一种风尚。
到了唐朝,女子面妆更是奇特华贵,变幻无穷。
唐朝女子的化妆顺序大致如此:一敷铅粉,二抹胭脂,三
画黛眉
,四
贴花钿
,五点面
靥
,六描斜红
,七涂唇脂
。
最近火爆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因对唐朝风俗、服饰、长安城等的精致还原而广受好评。
其中,唐朝女子的妆容也非常值得关注。
在剧中,为了让妆容能够符合历史,同时又能尽量贴近当代人的审美,据主创介绍,上妆时光粉底阶段就要用掉一个小时。
《长安十二时辰》截图
论起对于时尚的追逐,古人真的是毫不逊色,甚至更为狂热。所以,不要怀疑,木兰才是行走在时尚尖端。
完美的搭配怎么可能缺少一款耳饰的点缀,这些行走在耳朵上的精灵可是会让你闪闪发光呢。
不过,古代贵妇们的耳饰设计也是非常的变化多端,没错,上图类似的珍珠耳环,也是宋朝皇后们的爱用款。
《
宋仁宗后坐像轴
》(局部)
有关于佩戴耳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吋代,那时候的先民们就己经知道以耳饰来美化(或者说护佑
)
自己。
但是在周朝时期,对穿耳的习俗从理论上进行了抵制。所以自周朝开始,经历汉唐盛世,直至五代,耳饰在汉族人的生活中极其没落。
不过从宋代开始,这一现象发生了转变。
戴耳饰被汉族礼教与世俗普遍接受,并成为标榜女性特质的必佩戴之物。宋代耳饰的材质以金银为主,也有少量嵌宝石,其中又尤以珍珠耳饰最为名贵。
(南宋)刘松年《
宫女图
》(局部) 绢本设色
纵24.4厘米 横25.8厘米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在纹样方面,宋代则以瓜果、花叶等植物纹为耳饰的主要装饰题材,不仅造型写实,而且寓意吉祥。受文人意趣影响,还喜爱釆用梅兰竹菊等纹饰以比君子德,追求“形外之象”。
宋代耳环式样最常见的一种,耳环多取用花卉瓜果。
其中最常见的一类是菊花,造型如弯月,一般不做成实心
在明清两代,耳饰的普及更为广泛,女子自幼就要穿耳戴环。明代的耳饰也更为丰富,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耳环、耳坠和丁香。
至于丁香,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耳钉,小巧轻便又简约随意。
唐寅《陶谷赠词图》(局部)中女子佩戴的就是环形耳环
(清) 佚名 人物图(局部)
绢本设色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镶珠宝金耳环 江西南城县明益庄王墓万妃棺出土
明代葫芦形金耳环
四川省平武县苟家坪明墓出土
而说到耳饰就不能不提之前大火的《延禧攻略》,因其对于清代一耳三钳的忠实还原而受到好评。
清代的耳饰习俗,一方面和皇家礼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级别佩戴的款式和珠宝等级有严格的规定;另一方面也和满族的习俗相关联,不仅流行一耳三钳,而且在材质的选择上,因东珠产于满洲人的龙兴之地而显得极其尊贵,成为了满族最尊贵女性之耳饰珠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