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画报》4月新刊已经发行
认出封面人物了吗?
呶,
大家的“国民老公”陈粒来了!
陈 粒
1990年生于贵州贵阳,
独立音乐人、唱作人
代表作《奇妙能力歌》、《历历万乡》等
陈粒在微博上有超过153万粉丝,超强吸粉能力远超大部分民谣人。她的新歌放出不过半月便有超过十万的收听量。她创造了票房达千万的剧场巡演纪录。她还引得台下一群女子激动大声呼喊她“老公!”。
这大概是她所独有的“奇妙能力”。
四月份我们的封面人物是陈粒,她的封面照片一露出,微博上不少
陈粒的真爱粉已经开始躁动,传视频、发文字、翻拍杂志图,花式表白陈粒。今天,我们终于要正式跟各位剧透杂志上的陈粒专访啦!
专访当天,陈粒穿着一套浅蓝色的衬衫睡衣,手上套着亮黄色的塑胶手套,拿起扫把在客
厅里以一股胡乱的样子挥扫。
她身后的两只猫从房内蹿出,悠然地行来走去,晃悠的一大片背部展示着陈粒用剃须刀给睡着的它们剃毛后的瞠目痕迹。
墙上开关处,有一个按下乳头便会响铃的乳房装置品,她说:“每一个来我家按它的人都是流氓。”
她的家中随处可见色彩一亮的小物件:被插在玻璃缸里的绿色小恐龙玩偶,藏在窗帘背后的黄色小鸡,立式多层书柜顶端几本色彩艳丽的外文立体书……
她翻开一页立体书,上面画着一个撑着石壁从岩溶中爬起来的印第安女子模样的人像,皱着眉,张着嘴,仿佛身上有无法被驯服的顽固,始终保持着抗争。她兴奋地笑着说:“快看,这个是不是很像我?”
以下
是《城市画报》4月新刊的花絮视频
▼
陈粒大笑起来的时候,眼下皱出几道笑纹,一看就是爽快人。美黑的肤色,爽健的脾性,都仿佛指向着她的故乡,“贵州那边就是民风很彪悍嘛。”
小时候的陈粒,在军人长辈的教育下已早早学会独立。在游戏匮乏的童年里,她受到华语流行音乐的吸引。
小学后,她考过童声五级,升上初高中后开始参加校园歌唱比赛,成为文艺标兵,校园红人。
在“文艺萌芽的高中时期”,陈粒还爱带着相机到处拍,当时留下的底片在将来的日子里一直陪着她走南闯北。那时,老师最常对她说的话是:“响鼓不用重锤敲。”
▲
旧时光的照片
来到上海念大学后,陈粒加入了“空想家乐队”,担任主唱。那时学校在松江区的陈粒,每周要来市区进行两次的乐队排练,坐地铁成了她最深刻的记忆,“
那时虽然穷,但感觉自己身上拥有的可能性非常多。
”
退出了乐队后,在广州出租屋里录的一首《奇妙能力歌》让她一时间大红,当上新“国民老公”,作品也开始登上豆瓣音乐排行榜和各大音乐平台,那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怎么会有这种事,不花钱也能上!”
退出乐队后,陈粒曾说过:“感觉自己就像失了一场大恋。”因为自责,她不敢再联系之前的乐队成员,更是拒绝了外界可能的一切契约关系。
毕业后不寻工作,半路出家搞音乐,野路子的陈粒就这样从上海到广州,再从广州到北京,过着漂泊不定、任由性子的生活,一直到她成立了自己的趣果工作室才缓下来。
“奚韬(经纪人)主导我的音乐事业,我主导我的音乐,”陈粒说。
陈粒最初拒绝选秀节目,拒绝签约,拒绝一切会令她有更大发展空间但会“被安排”、“被控制”的机会。如今她已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拍摄、商演、综艺、电视演出、项目合作等工作,“我接受它们作为我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她意识到——“越往上越进步,就能遇见、接触更厉害的人”。
“以前的我觉得拒绝是很重要的能力,但现在我知道,敢于尝试和接纳是同样大的能力。”
短短时间内,陈粒便从地下的独立音乐人变成了工体演唱会嘉宾、电视节目歌手、剧场巡演里造型百变的女王。
她对“搞音乐”的认识从“就是出专辑和演出”演变成了“模式创新可帮助产业变好”。她对独立的认识也从“自由的,非功利的”变成了“独立支配时间,自己决定一切事情”。
▲
第一次团建,陈粒和工作室的同事们一起在巴塞罗那时她买的礼物。
在一次采访中,陈粒曾挑选了“庸俗”作为自己的标签,而她的微博小号上也开始不断地重复出现一个词:
朴实
。
如今,面对外界不断飞来黏附在她身上的词汇:自由、不羁、江湖气、深情、独立……她说:“看多了之后,我感到魔怔……和麻木。我对这些本来应该是很美的词,失去了任何感觉。”
过一会儿,她又变得更加认真,“这是文字,文字要慎用,文字要节制。一切都需要节制。”
自从少了行政事务的干扰,创作对陈粒而言,变成了一件很纯粹的事情。从用吉他弹出第一首歌以来,陈粒对创作已从“让一切自由生长”的新鲜感过渡成了“让自己做到枯竭”的使命感,更开始有了转型幕后来避免外形体重加诸自身的压力的想法。
她自称为
“玩歌单的女孩”
,每天听大量的歌,而且“很认真”。或许就是这汲取量极大的歌单库存,让她像一个蓄足了电的充电宝,“品味正蹭蹭蹭地往上涨。”
她歌曲的格局也越写越大,从“让我占有你在你最好的年纪”唱到了“一瞬间宇宙生,一瞬间宇宙灭”,从“我还是把回忆紧握,太多都散落,散落太多好难过”唱到了“人生不能太过圆满,求而不得未必是遗憾”。
她透露,下一张专辑将不再囿于都市和爱欲,而会像《山海经》一般有宏大的自然系统。
但并不是所有歌迷都接受这样的变化。
面对粉丝群体中“你越来越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从而要脱粉的“玻璃心”,陈粒冷峻而决绝:“我甚至有一点点幸灾乐祸去看这样的反应。……
我可能会骄傲,因为我的东西曾经大家听懂过,后来大家听不懂了,那必然是我进步了,或者说是我与大家分道扬镳了。
”
现在,陈粒感受到生活对她最大的拉扯,是时间。她的日程常常被排得很满,而一个人的时间又度过得有些空洞。她希望能自如掌握这个平衡,就像掌握生活本身。
“我觉得我的生活……实在是太平静了,好像……永远都是一样的。”
言毕,仿佛感觉到自己的词不达意,她又笑了起来。
不止专访,城画还拍到了陈粒的一些私人物品,可窥见她的真性情。
吉他
▼
2015年在《如也》巡演前买的吉他,此后陈粒所有演出和作曲用的都是这个吉他。“它就是我的一部分。”
陈粒的字
▼
陈粒素日里喜欢抄写和练字
,
一张张纸叠起来悬挂在大厅的墙壁上。她说
:“
写字能让我安静下来。
”
立体书
▼
有海洋类型、恐龙题材、神话故事等内容的立体书,是陈粒常常翻阅的酷炫的读物。
好朋友送的礼物
▼
初中时期的好友2011年送给陈粒的20岁生日的手工礼物,上面摆出了立立,lily四个字母形状的图案,并为之起名为“粒粒在目”。
第一个艺术品
▼
陈粒购买的第一个艺术品。
长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