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死后,秦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即使广受后世同情和赞誉的皇长子
扶苏
即位,也很难力挽狂澜,拯救帝国,更勿论如同后世汉武帝一般,作为继业之君建立盖世功勋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没有爱惜民力,令久历战乱的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是征发上百万人,南北征伐,并推行各种大型工程,如修筑万里长城、骊山陵墓,并广修宫室无数,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已经令天下百姓“苦秦久矣”。
秦始皇:嬴政
亲近儒生、信奉儒家学说的扶苏,看到了帝国潜在的巨大危机,屡次提出谏言,秦始皇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点,父子二人产生巨大的政见分歧,导致了扶苏被放逐到蒙恬的长城军团。
如果按照“五大不在边”的古训,这甚至就代表着秦始皇已经将扶苏排除在皇位继承人之外。
秦朝皇长子:扶苏
从最新出土的汉代文献《赵正书》来看,推翻了《史记》关于秦始皇死时,所谓“沙丘之变”的记载。原来秦始皇死前,接受了丞相李斯、御史大夫冯去疾等亲信近臣的提议,同意让幼子胡亥即位,只因为一个庸碌的弱势君主上台,他生前各项既定政策也会被延续下去。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羣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殺其兄夫(扶)胥(蘇)、中尉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趙正書》
假如立扶苏为帝,就意味着秦始皇一生心血草创的各项制度,都可能被自有主张的扶苏推翻,自称“始皇帝”,要为万事之法的秦始皇,又岂能容忍和甘心?
对李斯、赵高等秦始皇身边的亲信近臣而言,也只有胡亥即位,他们的利益和身家性命,才能得到足够保障。而换了是扶苏成为二世皇帝的话,必然意味着秦朝国政的改弦更张,朝堂人事激烈的大洗牌。他们这些之前积极执行秦始皇帝各项政策的大臣,都将化作扶苏一党新贵们变革新政的踏脚石。
像李斯这样幼年审问老鼠,做官坑死老同学韩非,一心求功名爵禄的人,是绝不甘心将丞相之位让给蒙毅或蒙恬,自己当真老老实实回老家,每天牵着黄犬出门打猎的。——他死到临头之前,也就那么一说。
秦朝丞相:李斯
因此,扶苏要继承皇位,就必然要战胜李斯、赵高等朝堂“既得利益者”的竭力反抗,甚至要依靠蒙恬的长城军团,挥军南下兵临咸阳,打一场中等规模的内战。
即使内战胜利后,扶苏登上皇位,也势必要铲除丞相李斯、御史大夫冯去疾、将军冯劫这些国家重臣,及其相关党羽,让秦朝朝堂伤筋动骨,折损惨重。
扶苏与蒙恬:
秦始皇直到死前,还从容地到处巡视,没有意识关东六国故地已经是个大火药桶,只需几点火星就一点即燃,引发足以令整个大秦帝国崩溃的大爆炸。历史上秦二世胡亥即位不到一年,陈胜吴广就起兵了,又过三个月,关东六国旧地皆反,周文的几十万起义军一度杀进函谷关。
那么同样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扶苏就能对帝国潜藏的危机有深刻的认识,并能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扭转乾坤力挽狂澜么?
显而易见,秦始皇多年的高压统治,劳役民力太过,焚书令和不行分封制,又完全不给士人集团出路,即使换了扶苏是皇帝,留给他改革弊政,安抚民心的时间实在太短!关东六国旧地一样必反无疑。
二世皇帝扶苏,将不得不以一个已经内斗得伤筋动骨的朝廷,一个虚弱空洞的统治集团,去迎击如火一般蔓延的各地叛军。
巨鹿之战,章邯和王离的四十万秦军主力,打不过项羽的五万决死之士。那么换了是蒙恬来领军,这一战就能打赢么?
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