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的目标人群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危险因素的治疗与控制,同时针对有危险因素的个体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治疗性干预和持续的脑血管健康管理。
以下主要为《脑血管健康管理与脑卒中早期预防专家共识》中关于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内容。
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等5个方面。通过公共卫生政策和生活方式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血管病、肥胖等可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的慢性病患病率,维护脑血管健康,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了适用于2岁以上健康人群的6条核心推荐。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 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 g,薯类50~100 g,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
(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每周应至少5 d进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 min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 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 g,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 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 g。经常吃豆制品, 相当于每天大豆25 g以上,适量吃坚果。
(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推荐每周吃鱼类280~525 g,畜禽肉280~525 g,蛋类280~350 g,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 g。
(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应当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 g,每天烹调油25~30 g,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 g,最好控制在25 g以下。成年人每天饮水7~8杯(1 500~1 700 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6)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保障饮食卫生。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创造和支持文明饮食新风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原则上也是唯一能够完全控制的致病因素。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指出:吸烟可以成瘾,称为烟草依赖。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F17.2。对吸烟者应判断其是否患有烟草依赖并对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烟草依赖者戒烟常需依靠专业化的戒烟干预。强化戒烟干预包括联合使用多种干预方法、进行多次随访、增加每次干预的时间、几位医生共同进行干预等,适用于烟草依赖较为严重并愿意接受强化干预的吸烟者。强化戒烟干预应由经过培训的临床医生实施。简短戒烟干预是卫生计生机构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应建立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明确建议吸烟者戒烟。对于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应提供进一步戒烟指导和帮助;对于尚无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应激发其戒烟动机。这些干预一般耗时不超过3 min,但可促进吸烟者尝试戒烟并提高戒烟成功率。
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过量饮酒者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明显升高。儿童少年、孕妇、乳母等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中饮酒的酒精含量男性不超过25 g,女性不超过15 g。
适量的身体活动有益于健康,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体育锻炼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和体重以及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实现。由于不同个体间身体活动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推荐:
(1)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来降低脑卒中风险。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身体活动前,应考虑进行心脏应激检查,全方位考虑患者的运动限度,个体化制定运动方案。
(2)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 min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