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caixin-enjoy
"
Sorry ,
You Are Not My Cup of Tea."
“抱歉,你不是我的那杯茶。”
曾这样拒绝过别人,也这样被人拒绝过,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1
食物和人的感情状态有着天然的关联,
想吃一种食物和想念一个人,往往是同一种感觉
。
有些东西你突然很想吃,Right Now Right Here 就要吃到,比如公司楼下便利店,加热即食的便当。
有些东西你想吃,却愿意等,
毕竟最好的东西值得最漫长而艰辛的等待
。比如至少提前一年预约的,需要打飞的前往的米其林三星。
有些东西你以前爱得要死,但现在却避之不及,甚至懒得回忆当时的味道。
有些东西你之前吃并没什么感觉,但多年后回忆,惊觉其味之美,绕梁三日,
只怪自己当年不懂珍惜与欣赏
。
食物与爱人间的微妙关联,构成了这个食色性也的世界
。
2
一生一次的重大事件才用“喜”
。比如,喜酒、喜糖,毕竟“丧”才是互联网生活的日常啊。但“喜茶”却不是结婚时才喝的茶。
“喜茶”很日常,
其实就是一种有味道的水
——只要是人,每天都得喝水。
“喜茶”很有仪式感——
你得排队
。
为了一杯茶,除了付出
25元以上
人民币,还要花费
平均2小时
的等待。
如果你也是三里屯拿时薪的人
,那么这确实不能成为你的 Daily Routine。
“芝士”,自带高级感,甩同义词“奶酪”3条工体北路,甩近义词“奶霜”5条鼓楼东大街,甩冒牌词“奶盖”5条长安街吧
。
毕竟提起“奶盖”,映入脑海的是植脂末和添加剂。
“黑金”,自带特权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美食面前却尚未做到。只有在三里屯黑金店,你才能喝到定制款“芝士黑金茶”。
3
人挑食,食物其实也挑人。
喜茶5年北上,落户三里屯,不是国贸、建国门、中关村、五道口......
实体店铺黑色主调,画龙点睛的金色点缀。
门口别有用心的几本杂志 ——
Kinfolk、Monocle
、《知日》
,可见其深谙三里屯弄潮儿之道。
现在的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一提自己立刻就
“不喜欢被定义”、“不愿意被贴标签”
。但谈论起他人时, 最快捷最高效最普遍的办法,就是贴标签。
没办法,Judgemental 是一种人性
。
好的食物自带人设
,You are my cup of tea, 你就是我的那杯茶。
当三里屯邂逅喜茶,你喝什么,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点击查看大图
▽
❤️
愿你早日找到你的那杯茶
互动话题:
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去换一杯不用排队的喜茶?
✎ p.s.
知道喜茶为什么在
8月12日
北京首秀吗?
因为那天是 Melissa 的生日。
后台回复“🎂”,获得喜茶完整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