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智网
悦智网依托国内外独享的科技咨询资源,分享最新的行业技术评论,实时发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打造技术成果的专业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需求转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好机友  ·  神图:放炮天才 ·  3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华硕灵耀16 ... ·  2 天前  
好机友  ·  小米今年最重磅的新机,终于来了 ·  1 周前  
好机友  ·  我们可能真的要整出个人造太阳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智网

云计算之隐喻风起云涌

悦智网  · 公众号  ·  · 2017-06-21 15:18

正文

我第一次写关于云计算的文章是在2008年,那时人们对云计算这种相对新颖的数据和计算资源存储方式还惊叹不已。而在8年多之后的现在,云计算只是技术拼图中平淡无奇的一隅。你如果不信,去看看高德纳著名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最新版本就会知道,如今里面已经不再包括“云计算”这个类别了,要知道,该曲线可是主流接受度的可靠标志。但是网络工程师并没有无所事事——他们一直在忙着创造云计算的新子类技术。当然,这些新型子类技术必须有新的名称,所以近8年来云计算词典出现了相当大的改变。

与云相关的发明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其中的技术所使用的名称都利用了“云”这个源头。例如,雾计算(fogcomputing)是指由附近设备而不是远端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存储、应用、处理和其他计算服务(若云和我们近到可以接触,就形成了雾)。如果你将其中一些以云为导向的服务推向客户端设备,那么就可以说这些服务已经“落地”了,于是它们就成为了露点计算(dewcomputing)。

在典型的网络图中,云计算位于中心位置,接入设备位于端点——用工程师的话来说是位于边缘,其中的许多处理过程都被推向这些端点,这被称为边缘计算(edgecomputing)。如果网络设计中将移动电话和其他移动设备考虑在内,那么它就被称为移动边缘计算(mobile-edge computing),在网络边缘位置的缩小版数据中心就被称为小云(cloudlets)。如果网络能够让一台联网移动设备无缝地在其中的微云(microclouds)间转换,整个系统就被称为追随云(follow-mecloud)。更广泛地说,网络之网被称为互联网,这种云际云(cloud of clouds)也以同样的方式而被命名为互联云(intercloud)。

如今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围绕着个人云(personalcloud),它是指在我们的设备间同步、流动、共享的所有数据、应用和服务。这些内容现在流经大型数据中心,拥有和运营它们的企业在利用我们的信息做着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如果将这些内容改为被你认识的人持有,情况又会如何呢?

社交云计算(socialcloud computing)有望实现这一点;社交云计算将社交网络内的可信内容与云计算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社交云(social cloud)避开了数据中心,转而支持由数百万台个人电脑构成的云基础设施——端到端云计算(peer-to-peercloud computing)系统。只有当足够的人贡献出闲置的计算机资源,形成志愿云计算(volunteer cloud computing)时,这种临时云(adhoc cloud)才有可能实现。这就是分布式云计算(distributed cloud computing)的一个例子,在这样的云计算架构中,网络基础设施横跨多个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小型数据中心。如果将这种个人电脑分布扩大至有共同兴趣和关注点的组织分布,那么就得到了社区云(communitycloud)。如果这些组织是通信服务提供商,就可以将其称之为电信云(carrier cloud)。

怎么才能知道一个新术语成为了主流语言的一部分呢?一个标志是,这个词无须解释即可应用于原始语境以外的其他场景。“云”这个词当然已经通过了这一关,不过,要给这个词提出一个无懈可击的定义,计算专家们可能还会很有压力。另一个标志是看到这个术语被用作比喻。我们还是用“云”这个词来验证吧。例如人才云(humancloud)的概念,它是指一家公司根据任务需要,可以通过在线网络或应用临时聘用的一些独立劳动者;同样,朋友云(friend cloud)可以指你的朋友圈。短短几年,“云”已经从空中楼阁变成了不可或缺之物。看来“云”的前景将一片光明。

作者:PaulMcFedries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回复。<<<

往期推荐

看透”热阻

凹坑”掌门人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中国量子计算将“雨后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