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口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最南端,是自治区级贫困村。该村目前共有村民648户,是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等多民族聚居区。西口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0%,自然生态优美,但也存在海拔高、林区湿度大、气温低、种植期短、缺少农田等不利条件。
李绘新是文化和旅游部派驻西口村第一书记。进入西口村的第一个月,李绘新决定先重点进行入户走访。她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每天走访建档立卡户10户以上,收集西口村的一手材料。不久,李绘新基本摸清了西口村的致贫原因。西口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主要致贫原因为疾病、缺资金、缺生产资料等,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过去3年,西口村连遇干旱,由此产生了更多因种植而亏损的贫困户。村劳动力就业以种地和打零工为主,缺少稳定收入。
“我之前在人事部门工作,一直认为人才是最大的生产力。对于阿尔山包括西口村而言,加强人才培训是一项重点工作。”李绘新说。
据了解,从2017年8月至今,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全国性专项培训,为阿尔山培训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乡村致富带头人和乡村创业人才40余人次,并以“全域旅游和精准扶贫”为专题,为阿尔山市培训干部200余人。
李绘新告诉记者,刚到西口村的时候,她曾向有关部门要西口村发展规划,但是没有。“问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说想发展产业。但是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他们也说不清楚。我觉得这样‘不抬头看路、只低头拉车’是不行的,必须要理清工作思路。”
很快,根据西口村的现状,结合阿尔山市整体发展规划,从谋求长远发展出发,西口村确立了“慢种慢养慢生活”发展理念。
“慢种慢养”主要针对西口村气候寒凉、动植物生长缓慢、生产资料(土地)不足、不具备发展大规模高效农业的现实情况,遵循自然农业生产规律,发展适合当地的差异化产业,将生长慢转化为成长好的优点,生产生态有机高端农产品,满足消费者追求品质健康生活的需求。
今年以来,西口村产业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种植业方面,高寒矿泉水稻和林下赤松茸种植试种成功,今年水稻扩种到100亩、赤松茸扩种到400亩,还增加了冷棚种植猴头菇和黑木耳种植项目共15万余棒。村里的2个冷库建设完成1个。400亩养殖园区农业用地手续已经完成,目前正努力促成一个肉牛养殖项目和散养油鸡项目落地。
“慢生活”指的是,长期来看,西口村应当结合阿尔山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总目标,找准定位,利用好国家扶贫政策,逐步转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力争成为阿尔山市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口村已经争取到部分经费建设旅游厕所、停车场,用于解决游客进村的停留问题,并筹划整合村里的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民宿。
李绘新说,西口村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乡村旅游,在解决村民的基本生活来源后,还要对一些必要的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投入,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呈现西口村独特的“慢生活”,让村子富起来、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