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左上角蓝字“老吕考研”关注我们
并点击
右上角
●●●
菜单栏
,选择
“设置星标”
每晚12:00
,老吕陪你考研
最近,有一个新名词
“新型冠状病毒”
,突然在人们的视野中引爆了。
截止1月22日20点,
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13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444例,死亡17例。
在这个全国上下喜迎新年的日子,新来的病毒无疑给这个祥和的气氛罩上了一层阴霾。
翻看了同学们的朋友圈及群聊记录,也收到了一些私信,有不少同学担忧,这次的“武汉肺炎”事件是否会像17年前那次“非典”一样,再次引发一场浩劫。
1
非典时间线对比
这次新型病毒的发展状况,和之前的非典相比,有着惊心动魄的神同步。
1.2002年11月16日,广东发现第一例非典。(补充: 2003年2月1日为大年初一)
3.2003年3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北京为非典疫区。
4.2003年4月20日,北京非典病例从5天前公布的37例增加到339例,卫生部宣布疫情从5天公布1次改为每天公布。
2002年11月——2003年7月,共计
8069例病患,死亡774例。
1.2019 年 12 月 30 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
2.01 月 03 日,武汉已发现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 44 例
3.01 月 15 日, 武汉卫健委通报新型肺炎不排除有限人传人可能
4.01 月 15 日,海外(泰国、日本、韩国等)纷纷出现新型肺炎病例
5.01 月 20 日,全国确诊新型肺炎218例,其中武汉198例、北京5例、广东14例
2
那悲剧还会重演吗?
不幸中的万幸,和上次非典相比,这次中国不会再重蹈旧辙。
对于这次的流行性疾病,我们比17年前已经有了很多进步很多。
首先体现在信息透明上
。2003年那场非典,在历时3个月的疾病曼延过程中,媒体并无大方面宣传,各地也没有任何疾病预警。
17年过去后,情况有了改观,
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快的消息流通速度,官方也有了更快更广的渠道来宣布信息,辟除谣言。
多年前的白酒、白醋消毒传遍天下的谣言,终究不会再出现了。
其次是医疗技术上。多年前,对于疾病防治意识的缺失,以及治疗方法长时间的摸索,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疫情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
由于相对落后的治疗手法,即使是疾病治愈以后,也会产生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和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等后遗症。
而今天,在面对
病毒类传染病上,相应的技术都有突破:
比如
诊断上
,现在核酸检测已经是病毒类传染病诊断的首选了。
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序列拿到之后,上海几家公司连夜就拿出了诊断试剂盒,比如上海伯杰,生产线连夜赶工,并且将试剂盒打飞的、开车送到各个单位。
再来说
预防
,现在已经有可以用少于一周的时间生产疫苗的技术——核酸疫苗技术!
最后是
治疗
,SARS时期,我们是直接使用的是恢复期患者的血清,
现在有单B细胞技术了,直接将康复患者的血液中的B细胞拿到,直接将抗体基因扩增出来,再体外表达出来,这就是中和抗体,那可就好办多了,而且比使用血清来说免疫排斥低得多。
来源:知乎用户(@Vigorous Cooler )
虽然悲剧不会再重演,但两个疾病相似的时间,相似的生理结构,相似的传播速度,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很难不让人回忆起17年前的那场灾难···
3
那些真实而惨痛的故事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有印象,17年前,我能记得的只有:价格疯涨,但是仍然拦不住抢购的板蓝根;四处弥漫的消毒水的味道;街上稀少的人烟和紧闭的商户···
那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身临死亡的感觉,电视上轮播的疫情,周围的人们的担忧,无时无刻不在加深着这种恐慌的气氛。
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下,有一些人,却是站在第一线,和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谈之色变的病毒在抗争。他们是——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与我们并无不同,同是一般的血肉,同是一般的普通人,同样有着他们也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恐惧,可是当他们穿上白大褂时,却要冒着生命风险,为了我们,去和病毒做殊死的搏斗。
据后来统计,截至2003年7月11日,死亡人数774人,患病人数8069人,
而其中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成为这次中国非典疫情的最大牺牲者。
在网上,偶然看到了一位网友
@南飞雁归来
的分享,很是触动,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