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成都迪士尼一夜之间就建成了。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无数青年涌向成都迪士尼,嘴里喊着“鞋底鞋底,我要迪士尼”,来到成都玉林七巷三号互助院,骑在一个全国社区通用款蓝色老年健身器材上,彻夜狂欢。
这,就是新晋世界级“8A”网红打卡地,
成都迪士尼
。
至此,成都成为继香港和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个拥有迪士尼的城市。
不同于香港和上海动辄几十上百亿的投入,成都迪士尼的建造费用据称不足万元,且在多年前就已提前完成。
成都之所以这么快就完成了迪士尼的引进和建设,和一个穿着松垮吊裆裤,看起来上身比下身略微长一点的rapper有关。
据说勒个rapper在一档节目中被勒个rapper淘汰了,于是勒个rapper就拍了一条MV diss勒个rapper,勒个rapper diss勒个rapper的MV,被很多民间rapper看到了,然后就爆火了。
于是,无数民间rapper就来到勒个rapper的MV取景地——
玉林七巷三号
,复刻勒个rapper当时的场景。
他们喊叫:“鞋底鞋底,我要迪士尼”。
就这样,成都迪士尼正式建成和投入运营了。
这种只有成都人才能瞬间get的谐音梗,让喜欢说唱和不喜欢说唱的,都沉默了。
由于这首歌和它传递的精神内核太抽象,以至于观众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后,表现出的状态也一脉相承地抽象起来。
面对此情此景,著名五星评论家麦克阿瑟上将也禁不住连发三问:
为什么一首并不算出众的亚文化歌曲,可以将一个普通的健身器材变成“说唱圣地”?
为什么到玉林打卡并模仿MV中浮夸又虚弱的动作,成了当代青年人的快乐源泉?
为什么这么一个小事情,会如此迅速出圈,成为一座城市乃至全国狂欢的焦点?
答案或许根本就不重要,成都人和很多专程前来“朝圣”的外地人正在这么做,并且感觉他们是真的很快乐。
“鞋底鞋底,我要迪士尼”。
这句洗脑的歌词经过病毒式传播后,在不同群体的参与下,正持续不断创造新的欢乐。
“迪士尼”周边的商业,立刻与时俱进。
卖炸货的推出了“成都迪士尼套餐”⬇️
奶茶店绘制了“成都迪士尼”指路牌
并顺势推销自己的新品⬇️
连充电宝公司都嗅到商机
紧急派发了一台过来供游客使用⬇️
当泼天的流量落在玉林头上时,社区的嬢嬢叔叔们也紧急出动了。
玉林八巷院落自治管理小组连夜成立了
“成都迪士尼服务中心”
,用警戒栏围出一条限流打卡路线,安排红马甲志愿者指挥秩序,鼓励大家
“错峰diss”
。
限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每次仅能进入20人,每次打卡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可以拍照,但禁止大声唱歌。
但是嬢嬢们也会告诉你,
“来都来了,进来耍一哈嘛”
。
不管有没有亲身参与,很多成都人对这件事的态度都显得比较包容。
他们当然知道成都迪士尼的可笑,但并不会因喜好和审美不同,而去diss这份热闹
,这应该就是成都人嘴里“来都来了”的真正意义。
而就算无意义又怎样,无意义的快乐,可能是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东西。
温馨提示:
文明打卡,切忌喧哗
鞋底不在迪士尼楼上,大家理性d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