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幸福的孩子,都有成长密码。
那就是他们从小就被允许比同龄的孩子“慢”一些,“坏”一些,更加自我一些。
——鹿妈
◆
◆
◆
你爱对孩子了吗?
你给孩子的是温暖和力量,还是焦虑和恐惧?
父母只有“爱”对了,孩子才能变优秀
12月10
日
晚上
19:00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我邀请了
著名教育学者郑委老师
给你一份“真爱路径图”,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
来源 | 萨提亚育儿(ID: satiryuer)
读海明威传记,看到一段文字,发人深省。
有位年轻的读者问海明威:对您来说,一个作家最好的启蒙训练是什么?
但或许是不幸福的童年,让他拥有敏锐洞察生活的心思,这成就了他的文学事业,一生写出无数惊世作品,并将诺贝尔文学奖收入囊中。
遗憾的是,纵然经历成就了海明威,却始终无法让他摆脱童年的噩梦,最终他用伴随自己整个童年的那把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童年这条没有回头的的历程中,一个孩子最大的幸福,也许就是能够被允许做这几件事……
被允许,胡思乱想
被一对央视点名表扬的父女圈粉:爸
爸三石和他的闺女小钰,印象最深的是三石爸爸那生无可恋的表情。
7点45分就要到学校,女儿小钰却还在一粒粒扒她的早饭。
明明被闺女气得胃疼,可当爸的愣是
闭紧嘴巴,没有催、没有吼,静静等在一旁。
三石爸出圈的表现成为家长圈里的一股清流,仔细扒拉“三石的一家老小”生活日常,不得不感慨:小钰,真的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不同于其他孩子时不时在父母“规范”条律下不断矫正行为,小钰却有大把“胡思乱想”的时间不被打扰,不被喝止。
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雀跃离校,三石家的小钰却双手插兜,用45°抬头仰望天空。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个被允许自由孩子的幸运,以及一个静静等待孩子回家的父亲的无奈。
或许就是这份被精心呵护的自由心灵,虽然在学习上小钰并不出色,但她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却很出众。
香蕉皮摇身一变成了八爪鱼,香蕉祖上十八代都想不到,它们会从水果变成海鲜。
不起眼的香菇,经过她的手,竟然变成活灵活现的乌龟,上演一场“乌龟开会”。
还有螃蟹,在她的鼓捣下,变成了令人头皮发麻的蜈蚣……
一个能在自己生活里天马行空幻想的孩子,他们拥有永无休止的好奇心,这将是他们未来探索世界的动力,将产生无穷的创造力。
而这种力量,必须在幼儿期萌发、茁壮,否则就容易萎缩。
教育,并不只有规范和监督;教育,有时候需要“放纵”;允许孩子胡思乱想,也是一种看似消极,却实则积极的教育。
那些看起来被孩子浪费的静思时光,却其实是在为孩子的生命沃土浇灌营养,待未来厚积薄发,萌发出昂扬的生机与力量。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想起一个痛心的消息,那个曾在5岁火爆全球的表情包女孩,在过完16岁生日没多久,自杀了。
就在她自杀前几个小时,女孩的妈妈接到通知,她的孩子下个月将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
她叫kailia,5岁参加美国一档儿童选美节目时走红。
事实上,早从3岁开始,kailia的生活重心就是参加“选美”。
她浓妆艳抹、盛装打扮,屡屡登上领奖台,收获各种荣誉奖牌。
镜头之外,为了参加选美,她不知付出了多少同龄孩子不曾有的辛苦:
作为一路在镜头下成长的女孩,kailia一直是众人眼里的焦点,她表面上阳光,古灵精怪。
知情朋友说,其实kailia一直在和心理健康作斗争,遗憾的是情况比想象的糟糕。
最终,
她成为全世界的开心果,却无法做到让自己开心起来。
为了孩子未来有一个好的发展,很多父母早早为孩子设计人生赛道,在孩子还踉踉跄跄的年纪里,助力他们向前奔跑。
然而父母却骄傲地宣称:
是孩子享受领奖台上的高光。
但那些在童年不曾释放玩耍天性的孩子,终究会因为生命时光的这段缺憾,无法潇洒纵横人生未来。
就好比kailia,谁能想象这样一个笑容灿烂的女孩,竟如此决绝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曾经花了42年时间采访了6000人,结果发现:
儿童时代不曾无拘无束玩耍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快乐,相对难以适应新环境。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童年被允许玩着长大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拥有幸福感的孩子。
因为,正是那随心所欲的玩耍,滋养了孩子的生命力,帮助孩子用健康的身心应对未来错综复杂的人生。
原来,他每天身陷孩子奇奇怪怪的提问中,大脑不堪“风暴”重负。
起初,孩子的问题还算简单,什么“宠物狗有人给修指甲,野狗怎么办”,爸爸一句“野人给野狗修指甲”也就糊弄过去。
但渐渐的,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刁钻,按照爸爸的说法,那简直就是“连环夺命问”:
儿子:“你为什么肚子那么大?”
爸爸:“因为能吃。”
儿子:“为什么能吃?”
爸爸:“因为饿。”
……
接下来,爸爸的每一次回答,都成为儿子的“为什么”,最终爸爸被逼崩溃:
“因为爸爸是猪!”
这位爸爸的回答令人捧腹,评论区里,却被“同款孩子”刷屏。
其中一条评论却特别触心: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能被认真回答,何尝不是一种童年的幸福?
是啊,追溯我们的童年,年幼的我们何尝不也是这样“纠缠”着我们的父母,希望从他们口中探寻这个五彩的世界。
每一次,当我们能够从父母的口中或真或假得到一个答案,那是一种被满足的幸福感。
而每一次,因为不合时宜的追问,遭到父母训斥或拒绝的时候,我们又是多么沮丧与痛苦,仿佛好不容易找到一条与世界连通的线索,就这么戛然而止。
原来提问是一件好事。由此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知识面不断丰富。
相反,如果父母消极回答、拒绝回答,甚至斥责孩子,那么无形之中就会让孩子觉得:提问是会麻烦别人的。
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被压抑,面对任何事情,他们漠不关心,对于不明白的事情,孩子也渐渐不再想提问。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被认真对待,即便很多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父母至少给孩子一个感受回应也很好,那些“活着可以与新鲜事物相遇”的开心生活,帮助他们走上积极向上的人生道路。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在其自传体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中,讲到了一件令她一辈子都感到幸福和难忘的事。
那天,懵懂不知被退学的小豆豆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巴学园”面试。
不像其他校长严肃令人畏惧,小林校长则拉过椅子,身体前倾,对小豆豆说:“说说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吧!”
就这样,在接下去的四个小时,小林校长饶有兴趣地听小豆豆讲话,全程没有打扰,也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直到小豆豆觉得自己没话说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