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规模仅次于比亚迪居全国第三的“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正式向员工发出《通知》,承认公司无法按时支付职工劳动报酬,持续欠银行债务等而陷入危机,因订单不足、资金困难等因素,宣布从7月1日起全体职工放假半年。另外,期间工资按规定支付、五险一金按规定购买。
这也意味着沃特玛这家陷入资金困难的企业会停产半年之多,员工也因此大量流失。近年来国内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也催生了一批动力电池供应商,曾几何时沃特玛也是和比亚迪、宁德时代平起平坐,现如今沃特玛却已经“千疮百孔”。
沃特玛的“大跃进”模式导致陷入困境,仅仅是行业里的一个先例。后续国家补贴退坡,对电动汽车和车用电池进入补贴目录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以规模求胜或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会逐渐失去国家补贴的支撑,也会一同倒下。
事实上,沃特玛的失败早已埋下伏笔。今年3月份,大批供应商前往沃特玛堵门讨债还历历在目。
3月25日,供应商在沃特玛公司拉横幅维权:“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虚开商业承兑汇票欺骗供应商,到期无法承兑,请还供应商血汗钱”。期间安保人员还与追讨货款的供应商发生激烈的肢体碰撞,现场一片混乱几度失控。
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无疑是行业巨头,而沃特玛的出货量仅次于它们,排在全国第三位。突然失去动力宣布倒下,让人有些意外。
沃特玛总部设在深圳,2016年7月在创业板重组上市。2016年专注于锂电池业务的坚瑞沃能宣布全资收购沃特玛。根据业绩报告显示,坚瑞沃能2017年净利润为5.22亿元,但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52亿元,这意味着去年第四季度坚瑞沃能亏损了2.3亿元,而其中亏损最为严重的企业,正是这家行业巨头沃特玛。
另外,根据沃特玛此前对外公布的财政状况得知,沃特玛母公司坚瑞沃能整体债务已达221.38亿元,逾期债务19.98亿元。
2017年,国家为了遏制骗补出台了“3万公里政策”,具体为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才能申请补贴。“3万公里政策”出台之后,沃特玛也在去年12月份被爆出了“电动大巴空跑里程,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消息。每天不停的跑里程,车内却只有司机其余空无一人,正是沃特玛创新联盟的车辆。
“3万公里政策”的出台大大延长了沃特玛对整车企业销售回款的速度,针对这一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沃特玛出现了误判,试图以规模上的扩张换取利润,弥补补贴下降的损失,采取了激进的举措,之后就出现了后面的资金紧张负债累累,甚至是被大批供应商堵门讨债,以至于现在迫不得已停产让全体员工放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