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位同事问我有没有能读“
40MSATA
硬盘”的机器。我的第一反应是
40GBSATA
?还是
40pin
(接口针数)
IDE
?
等到儿童节当天,同事一共拿来
4
块硬盘,都是老式
并行
ATA
接口的。二十多年前就开始接触硬盘的我,居然都没有收藏一块这么老的盘。于是作为“超龄儿童”,我对这几块盘产生了兴趣,就把它们当作节日活动吧:)
40pin IDE
(
PATA
)
硬盘接口,旁边就是大
4pin
(
D
形)电源接口
这次的任务之一,是
识别这几块盘的容量。有兴趣试下眼力的朋友,可以像我一样先不去查资料
/
搜索硬盘型号
,看看能否完成这个任务。
当然,最后结尾处我也会公布正确答案的:)
Maxtor
(迈拓)
7345AT
这是一块曾经用在
DEC
(应该是
UNIX)
工作站上的硬盘
第一块盘的型号是
Maxtor
(迈拓)
7345AT
,制造日期为
94
年
6
月
27
日,产地新加坡。后来记不太清哪一年,
Maxtor
收购了我喜欢的
Quantum
(昆腾)硬盘,没过几年他自己也被希捷收购了。
提示一下,上面照片里有这块盘的逻辑
CYL
(柱面)、
HD
(逻辑磁头数,不代表真有
8
个碟片)和
SECT
(每磁道扇区数),有经验的朋友不难计算出它的容量。当然,我在计算之前就认出来了。
接下来看看背面的电路板,怀下旧吧:)
AIC-7166Q
这颗芯片我没查到,但从位置上来看应该是
IDE
接口控制芯片
。
Adaptec
曾经是
SCSI
领域的领导者
,
20
多年前我还真没留意过他们在
IDE
领域也有涉足。
IDE
接口芯片的右边,是一颗
64KB SRAM
缓存芯片
KM68512LG-7
,从字母开头和当年的
Logo
我能认出是来自
三星
。
最上方的
DP84910
,从网上查到资料如下——是一颗
NS
(美国国家半导体)
Read Channel
(读通道)芯片
。它的作用应该是处理磁头从盘片感应到的模拟信号、放大并将其数字化。
当年
HDD
硬盘的记录密度远低于现在,但不意味着处理纠错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当年硬盘厂商还宣传ECC飞行纠错呢(好像是300多bit)。还记着唐杰总在
LSI
和希捷那几年时曾说过一句话:“在
LDPC
(低密度奇偶校验)方面,除了
Marvell
和
LSI
都是小学生”。
当然这中间有一个发展过程,涉及到供应商的并购,以及集成度的提高。如今市面上的硬盘,
接口芯片和读通道早就整合在一起了
。
不过
主轴电机的控制芯片
,应该一直都是独立的。剩下几颗大一点的芯片,包括
NCR
和三菱那颗我觉得应该都不是,而上面有贴纸的最大正方形芯片有可能就是马达
IC
。
注:有的朋友可能见过
NCR
的
ATM
取款机,知道
NCR
——
Symbios
——
LSI
这个渊源的朋友我相信也有。
Maxtor 7213AT
这块硬盘曾经用在
AST
品牌机上(当年称为原装机)
迈拓
7213AT
这块盘看起来更早一点,生产日期是
93
年
3
月
3
日,它的容量您能看出来吗?
看背面的电路板,
Maxtor 7213AT
的
IDE
接口芯片
AIC-7165Q
应该更老一点;硬盘缓存芯片还是用
2
颗
32KB SRAM
组成
64KB
——而我搜到下面这份日文资料却不是来自
三菱
。
Renasas
其实也不陌生,我以前只知道他们和
NEC
之间的关系。而上面这份资料的版本日期在
2003-2004
年,那几年日本半导体存储(
DRAM
内存)产业正处于抱团取暖阶段吧,后来
Elpida
也卖给
Micron
了。
至于DP8491VF
应该也是
National,Semiconductor
的读通道芯片。
IBM WDA-L42
IBM
的
3.5
英寸桌面硬盘,在当年的零售市场中曾经不太多见,反而是服务器
SCSI
盘和笔记本
2.5
寸
IDE
更出名一些。后来从
10.1GB
开始
IBM 3.5
寸也发力了,再往后出现了玻璃基盘片的质量问题,没过几年硬盘业务被卖给
HGST
(日立环球存储),最后又与
WD
并购。
有些日本公司涉足的领域比较多,比如
OKI
的打印机比较有名。尽管我在网上也没搜到这颗
OKI
的芯片,但应该与
IDE
接口有关。而
89F5733
那颗
IBM
的我认为是马达控制芯片,因为挨近硬盘主轴电机。
2
颗
Toshiba
TC51832FL-10
是
32KB SRAM
缓存,总共也是
64KB Cache
。
这块
IBM
硬盘电路板的集成度,明显比前面
2
块
Maxtor
的要低(意味着更老),从有些芯片上看到是
92
年生产的——
距今已经快
30
年了
。我猜测它的读通道部分可能是由
Intel
80C196KB
这颗微控制器芯片来实现,或者再加上附近别的芯片一起。
Seagete
(希捷)
ST32132A
最后这块希捷硬盘对我来说要熟悉多了,因为当年在中关村时,这款
IDE
盘还是流行的新货,而
40MB-1GB
都已经是在卖二手硬盘。可能有的朋友会问,
40MB
不是连装
Win95
都不够用吗?没错,当年我还给一台
386
的
40MB
硬盘,用软盘装过
DOS+ UCDOS
中文平台,做基本的
WPS
文档处理等还凑合。
Medialist
金牌家族
是当年市场中出货量最大的桌面硬盘。
ST32132A
的标识上写了
4,500 RPM
转速、
12.5ms
平均寻道时间,这些都是
HDD
机械盘不容易大幅突破之处。
Fast ATA 16.6MB/s
(即
PIO Mode4
)
接口传输率,是
UDMA
(
Ultra ATA
)
33
之前的上一代,如今
SATA 6G
的
600MB/s
早就不够高速
SSD
使用了。
ST32132A
的背面有金属外壳包裹,就不拆开看它的电路板了。
最后公布下答案:
Maxtor 7345AT 340MB
Maxtor 7213AT 210MB
IBM WDA-L42 40MB
ST32132A 2.1GB
您猜对了吗?再次祝我的读者“大朋友”们节日快乐!
扩展阅读:
《
企业存储技术》文章分类索引(微信公众号专辑)
》
注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任何组织机构无关,如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欢迎在留言中批评指正。
进一步交流
技术
,
可以
加我的
微信
/
QQ
:
490834312
。如果您想在这个公众号上分享自己的技术干货,也欢迎联系我:)
尊重知识,转载时请保留全文,并包括本行及如下二维码。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企业存储技术》微信公众号:
HL_Storage
长按二维
码可
直接识别关注
历史文章汇总
:
http://www.toutiao.com/c/user/5821930387/
http://www.zhihu.com/column/huang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