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妈罗罗
六妈关于婴幼儿辅食喂养以及儿童教育、亲子游攻略的靠谱分享,以及少而精的独家团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J小D  ·  今天晒了这张图,今年事业一定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妈罗罗

孩子情绪失控发脾气,那是脑子还没发育完成啊!

六妈罗罗  · 公众号  · 育儿  · 2020-11-03 10:30

正文


01
前两天收到一个朋友发的私信,说家里老人说一岁多的孩子哭闹不好,好孩子都没有这种毛病,问我孩子总是情绪失控是不是问题,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正好在帮助六六学习管理情绪时研究过。估计烦恼孩子情绪管理问题的家长并不少(留言很多呼唤情绪管理书单的),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孩子的情绪问题。先从上图抽出来两个问题问大家:
小朋友发脾气、急躁是不是毛病?
永远不发脾气、不哭闹就是好孩子么?
估计第二个问题,很多朋友会答错。

02
回答第一个问题前,先讲一个贯穿整个 “人际神经生物学领域”学科的关键概念——整合,它指大脑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共同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的孩子具有整合脑,他就会呈现出开放式大脑的状态:

反之,则呈现防御式大脑的状态:

“开放式大脑的状态”,不就是传说中的天使宝宝长成小学霸的样子吗?

不过,大脑可不是说整合就整合的 (它有赖于上层脑和下层脑的平衡) 随着儿童的成长和成熟,直到25岁左右,孩子上层脑的工程建设才算基本完成,才会更容易表现出开放式大脑状态。
开放式大脑的4个关键特质:平衡力、复原力、观察力、共情力,这些能力,会随着脑整合的过程而提升。其中的 平衡力,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掌握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所以,回答第一个问题,如果孩子会情绪失控,那大概率下都不是毛病,那是客观的生理结构造成的再正常不过的事儿,毕竟,他的脑子还没长好!

那个说一岁多孩子哭闹是有毛病的老人,他肯定不知道“所有小孩儿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只不过是有的小孩儿容易情绪不好,经常发脾气,有的小孩发脾气的时候比较少而已。而且只要是 在童年期,不管这个小孩儿多经常发脾气,只要没有生理缺陷等障碍,那就都是正常的 !”

03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前,我们再了解另一个概念“三色区模型”。

一眼看上去,这个模型有三个区,最上面是红色区,最下面是蓝色区,如果我们进入这两个区了,那就说明我们情绪不好了。

只有我们在绿色区的时候,情绪才是正常的。

为什么我们会进入不同的区呢?
这就要涉及到两个神经系统分支:“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像油门儿,它容易让我们激动,要是孩子的“油门儿”踩到底的话,他就进入了红色区,有可能大喊大叫,骂人,摔东西。

副交感神经系统 像刹车,它容易让我们变得麻木,当孩子的“刹车”踩到底的时候,他就会进入蓝色区,就可能会沉默或晕倒。

只有在孩子在绿色区的状态里,这两个分支才能达到平衡 “油门儿”和“刹车”交互作用,哪怕遇见不开心的事儿也能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灵活地让自己恢复平静。

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这个三色区模型都适用,我们都有自己的红色区和蓝色区。只不过孩子的大脑还有待进一步发育,他们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比大人差一些。不过家长也不用太担心,孩子感觉到伤心,生气,是对他们有好处的,他们也会因此更健康。

反而,如果有的家长发现自己家的孩子 从来都没有生过气 难受,伤心过,那就要格外关注了。 这样的小孩可能是在过度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有可能得忧郁症。

所以,回答第二个问题,从不会急躁、大哭大闹的孩子,不代表就是好孩子,家长需要更留心才行。

04
了解了三色区模型,可能家长们会想,为什么不让孩子一直待在绿色区呢?

这是因为, 孩子能进到哪个区,不是他自己能控制的, 他们的神经系统会基于“目前情境、对过去经历的记忆和天生的性格”自动决定。

而且每个孩子三个区的划分是不一样的:

有的小孩天生绿色区就比较宽,他哪怕遇见了烦心事儿也能控制好情绪。

有的小孩儿天生绿色区就比较窄,随便什么小事儿都能把他点着。

而且每个小孩绿色区里的事儿也不一样,对那种“刚开始上幼儿园,都去了一个月还天天早上哭得死去活来,不愿意让家长走”的小孩儿来说,他“跟家长分开”这件事儿的绿色区可能就很窄,窄到几乎没有。

又比如很多小孩在写作业这件事上的绿色区很窄,写着写着就烦躁暴怒了,有的是吃饭的绿色区很窄,不想吃饭就大喊大叫,拒绝。

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
1.当孩子心烦意乱时,帮他们回到绿色区;
2.帮孩子扩展他们的绿色区。

比如写作业,孩子写不下去暴怒了,是因为题目太难真的不会,还是因为家长一直在旁边唠叨让自己烦躁,找到准确原因解决问题,就容易帮孩子回到绿色区;

而通过合适的方法,帮孩子掌握更多学习的技巧,让孩子感受更多学习的乐趣,那慢慢地,在写作业这件事儿上,孩子的绿色区就逐渐扩大了。

虽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但让孩子更多时间处于绿色区,即有稳定情绪的基础,很多时候是需要父母提供一些帮助的。 而父母可以有效给孩子提供助力的基础,就是好的亲子关系。

05
亲爹妈,正常情况下都会希望和孩子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但真正能做到这点儿的并不多。为什么呢? 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接纳不够,联结不够。

我们看到孩子哭闹发脾气的瞬间,第一反应会不会像文初截图的那个老人,觉得是孩子有问题。孩子大喊“我不想写作业”时,很多家长只看见了孩子的问题行为,觉得这孩子有毛病,别人都愿意写你咋就不想写;而并不知道,孩子处于红色区了,他需要你的帮助。

不过, 联结的同时也要做到差异化。 家长知道孩子现在情绪不好了,既不用跟他变得一样,互相对着大喊大叫;也不用想着让孩子立马好起来,家长只需要理解孩子,用充满爱的陪伴,帮他恢复到绿色区。

如果上面的文字不好理解的话,也可以看看,下面的各种反例有没有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出现过呢?

其实,我们常说,育儿即育己,上面的三色区模型对我们自己同样适用,我们也要保证自己拥有更宽广的绿色区。 只有做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自己能不跟着发脾气, 才能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把他从红色区或者蓝色区拉回来。

END

我有个朋友做英语培训,她说招生标准之一,就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 没有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很难给孩子赋能,孩子就很难坚持下来。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的,就是在小时候和家人的联结特别好,不仅仅是六姥姥,包括我的姥爷,我姥爷的妈妈,他们都对我非常非常好。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候也没什么兴趣,也没什么目标,但只要是他们能高兴的事,我就愿意去努力。慢慢的,随着能力的增加,对事情的掌控感越来越多,才逐渐在自己的成就感中找到乐趣。

今天这篇,分享给大家,也写给我们家的爸爸看。现在我要带七七吃奶睡觉,晚上就是六爸带六六写作业,可六六完成不够好不够快的时候,大人就先到红色区域了,然后两个人越吵越厉害。孩子进入红色区的时候, 他们的暴躁急躁愤怒喊叫,都透漏着他们需要帮助了的信号,大人能克制自己的生气情绪努力引导,孩子就有可能扩大自己的绿色区域,从而更好的 管理 情绪。

情绪管理的书单我一直不写,就是因为我始终认为,父母情绪平和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胜过看一百本书。

参考资料:
[1]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
[2] https://www.utahbrainintegration.com
/brain-integration/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