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走的音乐
古典音乐不高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行走的音乐

假如茜茜不是公主

行走的音乐  · 公众号  · 音乐  · 2019-03-03 22: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音乐,出自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


1、我多想像你一样


像你一样(Wie Du) ↓

Leben, frei wie ein Zigeuner mit der Zither unter'm Arm

像吉普赛人一样,带着琴,自由自在地活着

Träumen und Gedichte schreiben oder reiten mit dem Wind

天马行空的梦想,写诗,或是迎风策马

Ich möchte mal so sein wie du,

我多想和你一样


在古时候的欧洲,成立一个国家,门槛低得很。

但凡与名门望族沾亲带故,有块独立的属地,名片上有个把爵位,找人设计个logo,就能自称王室。

在这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国家中,巴伐利亚王国谈不上强大,也不算弱小。

巴伐利亚王国(Königreich Bayern)纹章

茜茜的父亲,是巴伐利亚王室中的一员,他生性不羁,厌恶宫廷中的繁文缛节,在巴伐利亚乡间买下一处庄园,自在逍遥的生活。他并非王室的直系,却也流淌着王族的血液。按照习俗,他的子女,是有资格被称为王子或公主的,于是茜茜就有了公主这个头衔。

在那时的欧洲,茜茜这样身份的公主,成百上千。

假如没有遇到约瑟夫,没有人会在乎她的头衔。她只是一个每天都会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纵马驰骋的野丫头。

茜茜15岁时在波森霍芬庄园

她的梦想是追随父亲走遍世界,去埃及攀登金字塔,去印度骑大象,或是潜入神秘古老的圣城耶路撒冷。

可是她遇到了约瑟夫,奥地利王子,未来的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

王子与公主相见的那一刻起,一切就都错了。

约瑟夫本来要迎娶的,是茜茜的姐姐海伦。可是阴差阳错,约瑟夫却对茜茜一见钟情。

于是茜茜挂着公主的头衔嫁入奥地利皇室,这是女孩们的终极梦想,却不是茜茜的梦想。茜茜的心思从未离开过阿尔卑斯山下的草原,她的心里始终居住着一个自由不羁的野丫头,被牢牢地束缚在紧身衣裙中,不得脱身。

皇宫很大,但比起她心里的碧海蓝天,这座建筑,简直就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牢笼。



2、伊丽莎白,我的天使!


伊丽莎白,我的天使↓


Hilf mir einzuschlafen

哄我安睡吧

so wie ein Schiff im sicher'n Hafen,

就像船只休憩在港湾

von deiner Zartlichkeit bewacht

用你的温柔看护我

und ohne Wunsch fur eine Nacht.

度过远离尘嚣的一夜


偶然的相遇,四目交汇时刹那的激情,万千子民的祝福……茜茜与约瑟夫的爱情,浪漫得像是一段童话。

童话里,无论面临多少困难,王子总是能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童话往往到此也就戛然而止,没人关心王子与公主在一起之后的漫长岁月中,是否能执手天涯,白头偕老。

王子终有一天会变成皇帝,皇帝不过是一种职业。与我们的职业没什么不同,无非是不用总惦记着涨工资和跳槽。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年轻时的肖像

朝九晚五每周双休的皇帝已经算是勤政,能做到九九六的皇帝绝对是凤毛菱角。

而我们的约瑟夫同志,清晨4点准时起床办公,每日工作12小时只是起步,全年基本无休。自登基起,他就从未脱下身上的军装,总是睡在一张钢丝床上,早饭只吃一片涂上牛油的面包。他勤奋节俭,堪称皇帝中的劳模。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来,他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刻板,生活中极少有什么情趣。

茜茜,是他坚如顽石的内心唯一柔软之处,他爱茜茜,可是军旅生涯锻炼出来的刚硬的个性,让他无法表达自己埋藏在心底的爱意。

茜茜与约瑟夫

约瑟夫爱茜茜,但更爱他的帝国;茜茜爱约瑟夫,但更爱自由。

约瑟夫与茜茜可以有一个童话般的开始,可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与茜茜皇后,必定不会有一个童话般的结局。

许多年后,当皇帝在自己的办公室收到茜茜遇刺的消息时,他正在给茜茜写信。

此时他们已经结婚40多年,当年的激情早已消磨,皇帝日复一日勉力维持着与自己一样垂垂老矣的奥匈帝国,茜茜则在欧洲各地云游。二人的生活像是两条永不交汇的平行线。

这封写了一半的信,只是一些平淡的嘘寒问暖,顺带转赠一件匈牙利人送来的礼物——那是一副黄金打造的茜茜的手模,约瑟夫已经好久没有触摸到这只手的温度。

晚年的弗兰兹·约瑟夫一世

据宫廷书记官记录,接到妻子被害的消息,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情绪,他只是停下笔,缓缓站起身来,望向窗外。

是皇帝不爱茜茜了吗?

不,他们的爱情始终都在,就像是空气一般,虽已不再有年轻时的芬芳馥郁,可如果失去,会窒息。

皇帝望着窗外,喃喃自语道: “你们都走了,只留下我一人!”

站累了,皇帝又坐下,重新开始工作。他嘱咐处理皇后后世的工作人员,配合瑞士当局的工作,让法医为茜茜尸检;而后又命令宫廷内务官员草拟皇后葬礼的相关事宜。

他没有因茜茜的离世耽搁一丁点工作,他还是那块顽石,只是坚硬的外壳之内,已经碎成了散沙。



3、空空如也的牛奶桶


牛奶( Milch )↓


Wieder umsonst.

再次徒然地来,

Die Kanne leer, wie so oft.

同往常一般,牛奶桶空空如也,

Umsonst gefrorn und gehofft,

徒然地希望着,捱过寒冷的

die halbe Nacht.

半个夜晚


公主,是与王族有血缘关系的未婚女性成员的尊称。

当公主嫁给王子,王子变成皇帝,公主的身份也就成为了皇后。

严格说来,茜茜只在人生的前16年才能被称为公主,在之后长达45年的岁月中,我们应该称她为伊丽莎白皇后。

可是没人习惯这样叫她。皇后应该母仪天下,应该成为皇帝的贤内助,应该为皇帝留下无数子嗣继承国祚,无论以哪个标准来看,茜茜都不称职。

奥匈帝国宣传画

当我们讲起茜茜公主的故事时,一定会有人站出来指摘茜茜身为皇后却任性妄为,不曾为这个逐渐走向解体的帝国贡献一份心力。

可是,仔细想一下,我们真的能因此归罪茜茜吗?

劳模约瑟夫皇帝勤政刻苦,生在任何一个更早些的年代,他都可能成为一代雄主。可偏偏,他在大革命的烽烟之后继位,欧洲早就不是那个属于封建国王和领主的欧洲,时代的潮流有如海啸般汹涌而来,一个人再努力,也无法阻挡其半分,只会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大革命的战斗

某种意义上,约瑟夫的命运还不及他那些混吃等死的同僚,至少他们还抓紧最后的时光玩儿了把最后的疯狂。

从这个角度看来,约瑟夫是无辜的,茜茜更是无辜。她只是结了次婚,不曾想收到的彩礼中,还有一份名为皇后的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是身为乡下野丫头的她所无法承担的,可是她无法推脱,更不能像我们一样一言不合就甩手辞职。

就像让一个从未乘过飞机的人,在暴风雨的天气接手驾驶一架飞在三万英尺高空,还坏了三个引擎的飞机。飞机摔了,我们该苛责这位仓促上阵的驾驶员吗?

假如茜茜不是公主,她就不必背负这些骂名。


4、妈妈,你在哪儿?


妈妈,你在哪儿↓


Mama, mein Zimmer ist nachts so finster.

妈妈,夜里我的房间好黑。

Jetzt bin ich wach und fürchte mich.

现在我醒了,好害怕。

Niemand streicht mir übers Haar, wenn ich wein.

当我哭泣时,没有人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

Warum läßt du mich allein?

为什么你总让我孤单一人?


茜茜也许从未想过当一个好皇后,但她绝对想成为一个好母亲。

可是她未能如愿,我们通常将原因归结于她的婆婆,皇太后索菲。

索菲将茜茜的孩子一个个从她身边夺走,母亲想要见孩子,必须提前申请,太后批准后,才能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说上几句话。

皇太后索菲,于1864年,59岁时

作为茜茜的婆婆,索菲的做法的确残忍无情。

作为奥匈帝国的皇太后,索菲这样做,却无可厚非。

茜茜的孩子,也是帝国的孩子,皇太后不希望这些未来将主宰帝国命运的孩子们,像他们的母亲一样不懂规矩,散漫不羁。

可偏偏,事与愿违。

茜茜的儿子鲁道夫与女儿吉塞拉

茜茜唯一的儿子,皇太子鲁道夫,性格脾气几乎就是茜茜的翻版。

孩子需要从母亲的关注和触摸中感受来自世界的爱意,幼年时剥夺母爱,会导致孩子成年后对人、对世界缺乏安全感,敏感叛逆。

身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鲁道夫整日与一帮自由主义分子混在一起。23岁那年,鲁道夫奉父皇之命与比利时公主成婚,这段政治婚姻注定不会幸福,几年之后,这对夫妻逐渐疏远,鲁道夫开始终日混迹风流场。

鲁道夫与妻子,比利时公主斯蒂芬妮

30岁那年,鲁道夫在皇家狩猎场的一间小屋中,开枪杀死了17岁的情妇,之后举枪自杀。

茜茜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自此之后,她永远只穿一袭黑衣,再没有脱下。

奥地利失去了继承人,约瑟夫只得安排弟弟卡尔·路德维西为皇储,路德维西不久后因风寒离世,其长子弗朗茨·费迪南大公继位,1914年,费迪南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刺杀,整个欧洲因此陷入一战的腥风血雨。


5、当我想起舞时,我便随心所欲


当我想跳舞时↓

Ich allein bestimm’ die Stunde.

我自己决定时间

Ich allein wähl’ die Musik.

我自己选择音乐

Wenn ich tanzen will,

当我想起舞之时

dann tanze ich auf meine ganz besond’re Art.

我便随心所欲


茜茜唯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身体。

她健身有如自虐一般,每天清晨起床,冷水浴后,体操、游泳、慢跑、骑马…

她可以一天骑几个小时的马,堪称整个欧洲最好的女骑手;心血来潮时,她会一连暴走十几英里,她的身后总是跟着一辆马车,车上坐着累瘫的侍从。

她的餐食非常简单,柳橙、牛奶、鸡蛋,有时会喝一点肉汤,她的体重从未超过50公斤,腰围一生也没有超过50厘米,一旦觉得自己发胖了,就立即开始节食。

茜茜肖像,于1856年

营养不良、贫血、萎黄…身在衣食无忧的皇家,茜茜把自己搞得一身是病,在外人眼中,她是为了美貌不择手段,甚至连约瑟夫都骂她愚蠢。

然而,站在她的角度考虑一下,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亲自抚养的她,她除了自己的身体,还能控制什么呢?

运动,是向往自由的她,找回自我存在感的一种方式。

她竭尽全力让自己变美,美丽是她的终极武器,几乎成为奥匈帝国外交的名片。

她四处旅行,足迹遍及欧洲的每个角落,直到1898年在瑞士日内瓦遇害——我们甚至可以说,看似偶然的被害,也是茜茜自己的选择。

茜茜公主遗像,1898年,60岁

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们一生中经历的一切事情,都是自己主观选择的结果,甚至包含那些看上去完全是意外的事件。

茜茜的遇害,我们都知道的故事版本,是她在日内瓦旅行时,被一位青年用锥子刺进胸膛,医治无效,撒手人寰。

茜茜公主去世

这位刺客是一位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他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想随便刺杀一个皇室成员,制造一起大新闻。

茜茜在瑞士,用的是假名,偏偏小报记者们消息灵通,把她的行程如实的报道出来,刺客这才得到消息,临时起意刺杀了可怜的茜茜。

我们换个角度想,正是茜茜对自由的向往,让她走出宫廷,脱离侍卫们的保护,漫无目的的旅行。她虽使用假名,却并没有刻意掩饰自己的行程,也并不在意消息的泄露,她好像早就不在乎自己的安全,在到处寻找那位命中注定要行刺她的刺客。

对茜茜而言,皇后的身份永远也无法摆脱,只有自我毁灭,才能迎来绝对的自由。

这正是音乐剧开始第一段场景,刺客卢凯尼所说的那句话的含义:

Ich habe sie ermordet, weil sie es wollte.

我谋杀了她,因为她想死。




6、摘掉面纱!


面纱落下(Der Schleier fällt)↓


Ich weinte, ich lachte, war mutlos,und hoffte neu.

哭泣过,欢笑过,经历绝望,而后获新生。

Doch was ich, auch machte, mir selbst blieb, ich immer treu.

回顾往生,我全无遗憾,忠实自我,永不背叛。


假如,茜茜不是公主。

她只是一个生长在乡下的野丫头,她也许会成为一位探险家,或是舞蹈家,或是诗人。

去埃及、西班牙或是加德满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为任何人强颜欢笑。

1858年,茜茜与两个孩子

假如,约瑟夫不是王子。

他一定会是个好丈夫,每天都有时间和茜茜散步,谈谈艺术,聊聊家常。

他每天还是会很早起床,只是为了给妻子孩子做好一顿丰盛的早餐,全家一起享用。

茜茜,约瑟夫与鲁道夫

假如,索菲不是皇太后。

她就不必将茜茜的孩子们夺走,在孩子们话还说不利索的时候,强迫他们学习种种繁琐的皇家礼仪。

她可以任由孙子孙女们疯玩疯跑,眼神中充满慈爱,唯一值得担心的,是孩子们不小心摔倒受伤。

茜茜、约瑟夫、索菲与两个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重身份,一重身份是穿在身上的衣装,是印在名片上的抬头,是别人对我们的尊称。它可以是皇帝、快递员、公主、护士、CEO、警察、教授、总监……这重身份永远活在人们的注视中,按照人们对它的期望表现出它该有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我们半是自愿,半是被迫接受了它,它是我们对社会责任,是我们赖以为生的工具,是我们抵御伤害的躯壳,可是它并不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全部。

面纱之下,我们还有一重身份,那是我们自由的灵魂。她是在草原上迎着风纵马驰骋的野丫头,他是在惊涛骇浪中勇敢迎向未知的海盗船长。它无法容忍任何束缚,可是我们常常忘记它的存在,于是它只有无声的抗议。当我们停车熄火久久不肯走出驾驶室时,正是它在享受这难得的与世隔绝,不肯走向尘世;当我们深夜漫无目的的刷手机就是不肯入睡时,也正是它在拒绝一觉醒来,又一次在嘈杂的世界中迷失。

你还记得面纱下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吗?

愿你的灵魂自在安然,每日有美好的音乐为伴!

祝大家赏乐愉快!



艺术浪潮下的音乐历史,经典旋律后的名家轶事
乐读:古典音乐漫游指南》↓


- 行走的音乐-漫游指南 -

回复“如何入门”,可以获得经典音乐的入门指导。
回复“有啥推荐”,可以获得最新的推荐音乐列表。

回复“电影”,可以获得电影中的经典音乐。

继续探索其它似曾相识的经典音乐,请回复“似曾相识”。

回复作曲家姓名,可以获得音乐家相关作品和故事。

现在支持的音乐家有巴赫、莫扎特、拉威尔、海顿、肖邦、奥芬巴赫、李斯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