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0
月
21
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兴斌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
2018
-
2020
年)》(以下简称《方案》),把旅游领域列为七大领域之首,足见旅游业在促进消费中的重要地位。在促进旅游消费方面,《方案》提出
“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
”
。
带薪休假是工作与休闲社会与个人双利的体制机制
旅游是休闲的重要方式,异地过夜是旅游休闲的重要特征。民众休假从社会层面而言,本质上是一种国民权利,就其享受方式而言,是民众私事,选择在何时、去何地、以何种方式安排自己与家人的休假活动,应该由每个国民自主决定、自由选择。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实行带薪休假,一般都在年末或年初由员工提出年休假计划(主要是何时休假、一次性休假还是分段休假等),然后由主管方或工会与员工协商,协调各个员工的休假日期,安排本单位员工的年休假计划。
这种做法的好处:一是就一个单位(机关、企业或其他事业单位机构)而言,员工的休假时间可以分散进行,既可使员工能根据个人与家人的意愿安排休假生活,又可保证单位的工作与生产正常、连续进行;二是就全国而言,既能保障国民自主享受休假权利,又能分散全民休假时段,避免全社会过分集中在某一时段,缓解全民集中休假引发的一系列弊端,并保证国家政治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正常、平稳进行。
休闲经济转型与旅游品质提升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旅游经历了从快速起步到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实行周末双休日和五一、国庆、春节
3
个长假以后,国内旅游迅猛崛起,出现了黄金周客流井喷现象。进入本世纪后,国民旅游进一步向出境旅游延伸,同样出现了黄金周集中出游的状况。用挪假办法全国集中统一放长假,满足了走马观灯式观光游览的初步需求,然而,这种安排导致长假期间旅游供给的常年稳定与长假期间旅游需求集中爆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如果按照黄金周的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游乐供给设施,往往造成常年性的供给过剩;如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则会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行食住价格上涨,安全隐患增加。为此,无论国内游还是出境游的游客,一般要比平常时间出游多花三四成乃至更高的费用,而且得不到良好的旅游服务与休闲感受,长此以往,既不利旅游休闲经济的稳中向好发展,又挫伤国民旅游休闲的积极性和幸福感。周末双休日和元旦、清明等拼假
3
天的休假制适合在居住地及附近的短期休闲需求,不能满足在异地过夜度假旅游、探亲访友、康复健身等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今后一二十年中,城市人口将增加到
10
亿左右,更多数量的民众要求高质量旅游的需求与旅游设施供给及休假安排不平衡、不充分、不自主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主张恢复
“
五一
”
黄金周、增设暑期黄金周,景区实行预订门票、限定接待量,运用大数据、智能通讯设备调控游客流量与流向。尽管智能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了解并引导部分游客流向,但不可能从整体上解决黄金周期间供求失衡所带来的种种矛盾。因此,增加黄金周只是增加了两个拥堵长假,并不能解决国民自主、轻松、品质休闲旅游的问题,也不能解决旅游经济转型升级问题。
另一种则是加大推广带薪休假制度的工作力度,让越来越多的员工及其家庭能享受自主安排、自由自在的休闲权利。《方案》提出:
“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抓准了解决目前休闲时间不均衡、不充分、不自主的关键,是从体制机制上促进休闲旅游消费既增量又提质的根本之举。
”
逐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
今年
7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机构发布的《休闲绿皮书:
2017-2018
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显示,
2017
年
40.1%
的受访者表示
“
没有带薪年休假
”
,
18.8%“
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己安排
”
,
“
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且可自主安排
”
的占
31.3%
。当前国民经济和城市化现状还不可能在所有地区、所有机关企事业和所有员工一步到位实现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在一部分地区、行业、企事业单位和职工中首先实行带薪休假,带动更多、直至基本落实这个休假制度是个必然的过程。
全国各地的地理气候、民族习俗和经济水平不同,除了周末双休、元旦、春节、
“
十一
”
等重大节日外,其余法定节日的调休安排可以由各省、直辖市自行决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社会性节日可依传统习俗与国家法定节日组合,学校寒暑假和春假秋游也可由各地、各校自行安排,尽量缓解全国统一、集中放假形成的超常拥堵,引导全民错峰出游。由于各行、各业、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劳动形态和计酬方式不同,鼓励各自探索实行带薪休假的制度和方式,鼓励实行弹性作息。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探亲休假实施办法,在时空上疏减、分流探亲访友与休闲旅游高潮。
经济发展水平、行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与能否实行带薪休假有密切关系。目前职工带薪年假按工龄长短分为
5
天、
10
天、
15
天,符合我国经济的总体水平。区域经济不平衡还将长期存在,在职工休假方面不应该一刀切。国企、外企和著名民企与大中小企业并存,企业经营状况优差同在。国营、外资和品牌民营等企事业单位是推行带薪休假制度的重点。在这个标准基础上,各地区、行业、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适当浮动
,
有条件的可适量增加休假天数。
10
多年来,已有约半数的职工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带薪休假。从现在开始,经过一个过渡期,从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单位、企业实行带薪休假做起,逐步发展到全民实行带薪休假,建立周末、节日与带薪休假相结合的国民休假制度,是提升国民旅游休闲品质、不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要求的长远之策,也是推动休闲旅游经济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相结合的转型升级的必然之举,还是国民休假制度与国际接轨的必然之举。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版权说明: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配图由编者李志轩编配,图片来自于网络。
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
若来源标注错误、
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烦请告知,我将立即删除。
谢谢!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