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夜读|谢谢你,让我遇见你! ·  昨天  
人民日报  ·  【夜读】新年开工第一天,布局你的2025 ·  昨天  
现代快报  ·  台媒:大S骨灰已乘私人飞机抵达台湾 ·  昨天  
现代快报  ·  台媒:大S骨灰已乘私人飞机抵达台湾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鱼航员”,今年有望再次出征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1-16 14:28

正文

我国“鱼航员”今年有望再次出征太空


我国成功开展“太空养鱼”,“鱼航员”斑马鱼今年有望再次出征,协助科学家开展太空环境对脊椎动物肌肉和骨骼发育影响的研究工作。


我国首次在轨建立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中国科学院供图)


这是记者从近日在沪召开的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科学与应用进展情况介绍会上获悉的,该介绍会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办。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高鸿介绍, “鱼航员”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的热带淡水鱼,它的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有高达70%以上的相似度,是开展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被称为“水中的小白鼠”。 2024年4月,包含4条斑马鱼和4克金鱼藻的“天宫水族箱”随神舟十八号的3名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安装在问天舱生命生态柜开展空间实验。


这是我国首次在轨建立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科学家通过斑马鱼和金鱼藻模拟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实现了水生生态系统气体平衡和长期稳定运行。该生态系统在空间站稳定运行了43天,获得国际上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轨运行的最长时间纪录。


“首次登上中国空间站的斑马鱼,不仅生活得很好,还实现了在轨产卵,这表明我国在轨建立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可以成为斑马鱼协助科学家进行航天员空间健康研究的实验平台。”王高鸿说, “斑马鱼今年有望再次出征。进入空间站的第二个‘天宫水族箱’里,计划包括6条斑马鱼和6克金鱼藻。通过斑马鱼,科学家将重点研究微重力对脊椎动物肌肉和骨骼的蛋白质造成的影响。”


太空微重力会引发人体多种病理生理现象,如心血管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骨丢失、肌肉萎缩、内分泌紊乱等,其作用机制一直是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重要的科学课题之一。通过研究太空中的斑马鱼,将帮助人类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太空环境对基因、细胞和生命整体的影响。



更多新闻

坐高铁,身份证掉椅缝里咋办?

早上8点的站台,有小白箱在排队……网友:上链接!

来源:新华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