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搞哥读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安头条  ·  路遥逝世 ·  昨天  
西安头条  ·  路遥逝世 ·  昨天  
太阳照常升起  ·  星光点点,明月浩瀚 ·  2 天前  
太阳照常升起  ·  星光点点,明月浩瀚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史上因太狂而死的4大战神,第1位号千古第一战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搞哥读史

晚清七十年众生相(六十六):命题作文

搞哥读史  · 简书  · 历史  · 2017-12-06 09:13

正文

袁世凯晚年称帝复辟之举,堪称葬送了前面大半生的大好开局,弄得晚节不保,最终落下个“窃国大盗”的恶名。根据成王败寇的传统,袁世凯立马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独夫民贼,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承受骂名。其中对袁的一项指控,就是他背叛了谭嗣同,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但综合后来陆续浮出水面的种种资料来看,袁世凯虽然有过告密行为(这一点袁在自己的日记中也大方承认),但这并不是造成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

早在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的半个月以前,政治嗅觉敏锐的人早已闻到山雨欲来的气息。在9月4日,礼部发生“六堂官事件”;9月5日,光绪任命谭嗣同等四军机章京参与新政。

这两件事加上后来光绪欲设立“懋勤殿”和召袁世凯进京,想自己亲抓政权军权,如此的僭越举动已经让慈禧觉察到了危险。帝党与后党之间的矛盾渐渐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所以,慈禧在正式发难的十多天前,已经开始着手结束戊戌变法。袁世凯的告密,只是让慈禧扩大了打击力度,让本来只需被革职处分的戊戌六君子,最后遭受了极刑,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袁世凯出卖谭嗣同,不但不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甚至不是慈禧发动政变的直接导火索。此次事件中的这位关键先生,其实另有其人,这个人叫做杨崇伊。

杨崇伊时为掌广西道监察御史,是个言官。杨是江苏常熟人,与翁同龢是老乡,但两人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翁是光绪老师,属于帝党,而杨崇伊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后党人物。

杨崇伊在任上,多次充当了慈禧一派的喉舌,如上奏参劾康有为组织的强学会使其关门、参倒珍妃的老师文廷式等。而他政治生涯中最为高光的时刻,莫过于在戊戌年间,向慈禧上的一封恳请太后“训政”奏疏之时了。

杨崇伊算是个政治投机客。他足够聪明,在戊戌变法后期,察觉到了帝后之间的矛盾,以及慈禧想重掌大权的欲望。但是慈禧想重新干政,不能自己来提这件事,而必须让旁人出面“恳请”,形成舆论,她才好“不得不”出山掌权。

杨崇伊深知,身为一名言官,想要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必须得到太后的赏识。比如张之洞,就是个教科书般的例子。当年他凭着一份奏折,博得了慈禧的欢心,一夜之间连升四级,现如今已官至封疆大吏。

杨崇伊想当第二个张之洞,于是下决心要抓住这次机遇,在慈禧太后面前好好露一次脸。既然知道太后需求是什么,有了命题就好作文了。最后杨崇伊写出来的这篇载入了史册,吁请慈禧训政,并直接结束了百日维新的重量级奏折,正文仅有465字。

奏折写好之后,呈递给太后的过程却并不顺利。首先,请慈禧“训政”这种大事,需多位朝廷大员联合提出,形成“联章”,才有说服力。而杨崇伊为小小一御史,独自上奏,乃是妄议中央。可是杨崇伊找人和他联名时,同僚们都纷纷表示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就连他的老师王仁和,都送给他四个字,“无牵老夫”。

在实在找不到人愿意联名上奏的情况下,杨崇伊只好冒险独告。但他没有权利直接向太后上书,需要通过亲王或者军机大臣代为呈递。最后,杨崇伊选择了庆亲王奕劻。

根据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中的记载,庆亲王一开始没领悟到太后的心思,对杨崇伊的请求面露难色。杨便威胁他道,“王爷不代奏亦可,但这并非御史的意思”,说完拂衣而去。庆亲王也是一点就通,连忙叫住了他,拉着一起去颐和园觐见慈禧。

慈禧见只有杨崇伊一人独奏,没有达到她预想中百官纷议的效果,心里有些不满,说:“这是国家大事,杨崇伊小臣,安敢妄言?须严办。”但随后,慈禧马上给了个台阶下,问庆亲王对此意见如何。最后得到庆亲王肯定的答复后,慈禧立刻便说:“既然你们意见相同,我今日便回宫。”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本区区四百多字的奏折,其实里面也没多少干货,大多数都是老调重弹。主要还是控告康有为等维新党人妖言惑众、迷惑君心,借口变法、安插党羽等。另外上面还专门提到了维新派欲聘请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为顾问,出卖祖宗社稷一事。

“风闻东洋古相依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臣虽得自传闻,然近来传闻之言,其应如响。依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

结合后面杨深秀和宋伯鲁等人提议中日英法四国合邦的奏折来看,杨崇伊在这里的猜测也并非空穴来风。

不过这里杨崇伊猜测也好,造谣也罢,慈禧太后其实并不在乎。甚至“训政”奏折只有一人署名,篇幅只有短短四百字,这些细节都可以忽略,她需要的,只是有人出来帮她提出这件事而已。

所以,在读完这封奏折后,慈禧马上就从颐和园返回紫禁城,准备随时收网,发动政变。而袁世凯向荣禄的那起告密事件,还在两天之后。

那位有着“首告”、“独告”之功的杨崇伊,事后虽然得到了慈禧的几句夸奖,但并未从此一举飞黄腾达。杨崇伊自以为凭一己之力助慈禧重掌了大权,殊不知在这场权力大戏中,其实他也只是慈禧手中一颗小小的棋子而已。

即便没有杨崇伊,也会有张崇伊、李崇伊出来帮助慈禧完成他的计划。在慈禧的目的达到后,杨崇伊也成了一枚弃车,失去了最后的利用价值。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