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法海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工作信息发布官方平台。法者,平之如水,缘理而行;海者,纳百川,储众水。明世间法理,盛法治情怀,是为法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法海

习法有道,国奖风采丨黄哲瑞(本科生):造船的意义本就在于远航

京师法海  · 公众号  ·  · 2024-12-22 22:48

正文

国家奖学金,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荣耀?

它是学术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凝聚着无数日夜的拼搏与钻研,是对知识海洋执着探索的见证。

它不仅是对知识探索的嘉许,更是一股强劲动力,激励着无数学子冲破阻碍,拥抱辉煌未来。


2023-2024学年,法学院共10名本科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他们分别是2021级卓越实验班黄哲瑞、2022级卓越实验班史欣然、2022级卓越实验班冉劲轩、2022级卓越实验班斯一、2022级卓越实验班李雅欣、2022级卓越实验班徐婉婷、2022级卓越实验班刘佳欣、2023级卓越实验班李晗羽、2023级卓越实验班许嘉诚、2023级卓越实验班王郑涵。 这十位同学将分别讲述学习经历中感悟最深的几个方面,包含学业、规划、实习、竞赛等内容。

让我们一同走进青春引路人、朋辈领航者的世界,聆听他们与大学、与国奖的故事,追寻着他们的来时路,探索出我们的未来式。


大家好,我是来自2021级法学卓越实验班的黄哲瑞,非常荣幸能够获得2023-2024年度国家奖学金。以下所述倒算不上经验,大家各自的舒适圈和赛道也不同,所以只能勉强说是我近三年一些小小的心得和体悟。

之前也有师弟师妹向我反馈现阶段学业的困惑,其实当年的我也是在迷茫和焦虑中度过的。记得当年的我是一个特别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小男孩,因此也错失了很多机会。我记得我在国奖答辩词中写道:“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很打眼的男孩,高三刚毕业的我190斤,大腹便便,自卑、敏感,满脸痘痘,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呆着,正如陈轩禹老师大一的时候对我的评价:这个小男孩闷闷的。换句话说,我不太喜欢做那种抛头露面的角色,谁都不要发现我,谁也发现不了我。”

但或许是北师大这个多元的舞台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或许是法学这门学科天生的社会性、与人沟通性,也或许是我领悟到了如果不去争取,机会是不会主动找上门的。所以我的心态逐渐从“反正这样的好事也轮不上我”向“为什么不去试试呢”转变,“宁要遗憾,不要后悔”,如果机会不去争取,那最终只会让自己倍感后悔;而如果尽力争取了最终却事与愿违,那也只会成为一种鞭策自己还需继续努力的遗憾。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在去年一年内报名参加了北模、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且最终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我更加相信,机会真的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至少是努力争取过的人。

一路走来,我真的觉得自己特别幸运,生命中多有贵人相助,家人、老师、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乃至那些有意或无意中帮助过我的陌生人,缺少任何一环都成就不了今天的我。“停在港口是安全的,但是亲爱的,那不是造船的意义。”虽然这三年仍有诸多不圆满、不顺意的经历,但是人生本就充满了遗憾,走好接下来的路才是当务之急,正如我说的,造船的意义本就在于远航,所以请大胆的乘风破浪吧。

结语:

最后我想引用我曾在各校夏令营面试的时候多次引用的一句话与各位共勉:所以怕什么真理无穷呢,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