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怪异的变暗模式,遥远巨星“塔比星”一度引发外星人猜想。不久前,这颗巨星再度变暗。
路易斯安那州大学天文学家塔比萨·博雅吉安和同事一直在密切关注这颗巨星,试图揭开尘埃的神秘面纱,确定它们的来源。根据他们的研究,导致塔比星变暗的并非外星人建造的巨型结构,而是尘埃。
塔比星(
KIC 8462852
)艺术概念图,被一个假想尘环围绕
3月16日,博雅吉安和同事在他们的博客中报告称,塔比星的亮度开始变暗,幅度创2013年以来之最。到了3月22日,塔比星的亮度又快速提高,几乎回到正常状态。一会明,一会暗,它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塔比星”这个名字旨在向博雅吉安致敬。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对这颗巨星进行研究。2015年,博雅吉安率领的研究小组报告称,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塔比星身上发现一种全新的现象。塔比星发生间歇性的不规则光变,亮度降幅最大可达到22%。科学家一直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一种理论认为塔比星可能被外星人建造的一个巨型结构环绕,例如所谓的“戴森球”。戴森球是一个环绕轨道运行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由外星人设计建造。
戴森球艺术概念图
博雅吉安等人2018年1月进行的研究推翻了“外星人说”。他们对塔比星的光谱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波长的光线被亮度不同的神秘阻隔物遮挡。这意味着在塔比星和地球之间穿过的任何东西都是透明的,如果是巨型结构,则是半透明的。何种因素导致塔比星变暗?
研究人员发现最靠谱的解释就是非常细小的太空尘埃
。
借助Kickstarter提供的经费,博雅吉安等人对塔比星进行了研究。如果太空尘埃导致塔比星变暗,这些尘埃以何种形态环绕塔比星,是尘云还是尘环?它们又究竟来自何处?
对于尘埃的来源,博雅吉安和她的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在
对于尘埃的来源,博雅吉安和她的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在2016年的一篇论文中,他们指出尘埃来自于小行星带内的大尺寸天体相撞。但他们同时也警告称,这种解释不容易让人信服,因为小行星带也会产生其它可观测的现象,例如不同深度和长度的亮度变暗,对应不同尺寸天体之间的碰撞。
另一种可能性是,
尘埃来自于一次巨大撞击
,例如导致“地月分手”的撞击。不过,这种理论与观测到的变暗模式不符,尤其是小幅度的变暗并没有匹配大幅度变暗的规律性重现时间间隔。第三种可能性是,微小的行星本身就被尘埃环绕。这是一个吸引人的理论,因为小体积小行星或者多岩天体能够吸住尘埃,防止它们消散。但与巨大撞击理论一样,这种理论也与观测到的变暗模式不符。
他们提出的最后一个理论认为,尘埃环绕一个高度不规则的椭圆形轨道,就像彗星一样。研究人员甚至认为这些尘埃可能就是一颗破碎的彗星。假设撞击彗星的天体拥有足够力量,把彗尾往前踢,这种理论符合亮度变暗模式。如果彗尾的颗粒足够大,它们能够保持向后的方向,甚至对抗塔比星的电磁力。
博雅吉安等人在博客中指出,在最近的变暗过程中,塔比星的亮度首先缓慢下降,最后又快速提高。来自反向彗尾的尘埃以及彗星的大块碎片能够解释不规则的变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