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张仲景的著名方子——桂枝汤。该方被誉为治疗感冒第一方,有'万方之祖,群方之冠'的美称,已让国人受益两千年。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和生姜组成,主要功能是发表解肌、温阳通脉、利水等,有助于阴阳循环及肠胃功能加强,让血气旺起来,邪不内干。该方剂中的药物各自具有独特作用,如桂枝发表解肌、通脉温阳,白芍补充身体津液等。此外,文章还强调了中医的整体观和圣人的慈悲心在方剂中的应用,考虑周全,用最少药物达到最平衡效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桂枝汤被称为治疗感冒第一方。
桂枝汤是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万方之祖,群方之冠”,具有多种功能。
关键观点2: 桂枝汤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
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和生姜组成。桂枝具有发表解肌、平冲温阳、通脉利水等多种功能;白芍补充身体津液;炙甘草缓和药性。
关键观点3: 桂枝汤的治疗原理。
桂枝汤通过代谢体表多余的水液、补充营养物质、加强肠胃功能等,让人的阴阳循环起来,血气旺起来,从而达到治疗感冒等表症的效果。
关键观点4: 中医的整体观和圣人的慈悲心在方剂中的应用。
中医方剂考虑周全,用最少药物达到最平衡效果,不会为了一个方向的考虑就忽略另一方向,生怕药物的性质走偏,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正文
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张仲景几乎耗尽毕生心血,把这个方子打造成群方之首。治疗感冒第一方,国人受益两千年。这个方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桂枝汤”。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万方之祖,群方之冠”的美称。对于预防感冒,最好的方子莫过于伤寒第一方——桂枝汤。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大枣10枚,生姜3-5片。此方主要是让阴阳发收及加强肠胃功能,让人的阴阳循环起来,血气旺起来,则邪不内干。大火三碗煮成一碗,大人吃一碗,小孩每次吃半碗,婴儿,每次吃两汤匙即可。现在用这个量就行了: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2克,大红枣3枚(掰开),生姜4片。开水泡服即可,上下午各服一两次,同时喝热粥,助身体微微出汗,邪气就散出去了。自古总结,桂枝主要有六大功能——发表,解肌,平冲,温阳,通脉,利水。外感初期,体液会充斥到体表。为什么体液会到体表呢?这时候的体液主要是运输媒介,会把免疫细胞和相关营养输送到体表。作为运输媒介,体液输送这些东西之后就失去意义了。但是因为身体的不正常,体液无法正常循环,就积存在体表形成阻滞。打个比方,我们用运载火箭发射航天飞机,助推器在耗尽燃料之后就会被丢弃。如果还让航天器继续背负着助推器的话,这个助推器的空壳子就是飞行的阻滞。所以,在太阳证感冒时,要用药物把体表的水液代谢出去,这时候选择的药物主要是桂枝。桂枝在这里既是发表药,也是解肌药,更是利水药,还是温阳药,同时也有通脉的作用。怎么理解呢?因为桂枝是桂树的树梢,是最上头的部分,且气味清透,所以走表发散。同时,因为水液积存在肌肉层面,造成肌肉僵硬酸痛,用了桂枝可以放松肌肉。利水是显然的了,没有利水的话,体表的体液不能正常代谢,阻滞就不会消除。为什么会用到桂枝温阳这一点呢?因为感冒的时候,身体的免疫能力需要阳气的鼓动来支持。尤其是身体上半部,是心阳所主。感冒其实主要的症状都是集中在身体上半部的。所以,用桂枝助心阳是强化身体免疫功能的关键。如果仅有姜枣的话,虽然可以驱寒,但是不能助心阳。桂枝加炙甘草,就是助心阳的一个重要方根。通脉一条,主要也是帮助上半身体表经脉通畅,以便更好发表驱寒。所以,这样一个简单的梳理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出,桂枝汤这个方剂之所以以“桂枝”来命名,是很严谨的。桂枝这个药物在这里不是别的药物可以替代的。还有什么药物可以同时具有六大功能呢?另外,炙甘草在桂枝汤里还有缓和药性的作用。这也是炙甘草这个药物特别重要的地方。很多时候,吃药是为了治病,但是药物对于身体确有一些扰动。怎么办呢?就加炙甘草,让药性缓和一些,对身体的扰动小一些,这样身体就可以接受了。在桂枝汤里,炙甘草主要是为了缓和发表的力量。不是不让药物发表,而是把可能峻烈的短效的发表,因为加入了炙甘草,变成了缓和的长效的治疗。所以别小看这里面的炙甘草的作用。比如我们浇地,如果是缓缓给土地注入水,就可以浇灌庄稼。但是为什么洪水一来庄稼就绝收了呢?不都是浇水吗?水确实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速度。下面说白芍。前面说过了,桂枝汤是发表的,要把体表多余的水液代谢出去。但是为什么又要加白芍呢?须知,白芍是补充身体津液的。这是不是相反了呢?其实,这正是中医可贵之处。中医的中就是中和,就是不过度。所以,我们在经典方剂中常常可以见到君臣佐使的药物相互制衡。如果没有制衡的话,一时效力似乎很大,但是极容易走偏。所以药物相互制衡,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矫枉过正的问题。学中医之后,尤其是能把中医的观念和思维方法贯穿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时候,我们在看待社会很多问题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是走极端什么是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