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QQ:1006051333
加虎哥微信 micaihu123 畅聊军事
虽然火炮出现的时间很早,但是穿甲弹这一弹种的出现却是在数百年之后。19世纪蒸汽铁甲舰取代了风帆战舰,原本的实心铁弹再也不能砸开那一层厚厚的乌龟壳。一些聪明人想到了增加炮弹初速,另外,炮弹的形状也需要改变,柱状尖头的炮弹外形一直延续至今。这种炮弹在撞击目标时产生的压强更大,这样穿透铁甲就更加的容易,最早的穿甲弹就这样出现了。
1916年8月,索姆河畔第一次出现了坦克的轰鸣,这场源自海洋的矛与盾之争也延续到了陆地之上。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中极大的促进了坦克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式坦克纷纷出现。穿甲弹以此为契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穿甲弹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加长火炮的身管借此提高穿甲弹的初速。第二是提高穿甲弹的质量,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下,提高穿甲弹的质量就意味着不可避免的要增大火炮的口径,到二战结束反坦克炮的口径比战前提高了几倍。
但是普通的尖头穿甲弹在面对采用倾斜装甲的T34等坦克时,很容易发生跳弹和未击穿的情况。为了对付倾斜装甲,新的超速穿甲弹和次口径穿甲弹应运而生。通俗的讲, 这两种穿甲弹的结构都可以称为肉包铁,外面是由软金属制成的弹体,用来穿甲的弹芯则由钨、钢等较硬的金属制成。这两种穿甲弹在撞击到坦克装甲时,弹体会发生形变,由于惯性的作用,弹芯会以一个较高的速度与装甲板发生撞击。由于弹芯的截面积较小且密度较大,对装甲施加的压力也会更大,穿甲威力也提高了不少。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超速穿甲弹和次口径穿甲弹由于弹形及气动等原因,穿甲威力在远距离上有很大的衰减。另一个缺陷就是弹芯细而尖,在入射角较小的时候,仍然会发生跳弹。 二战结束之后,随着火控技术和火炮性能的提高,坦克交战距离已经达到了1000米以上,然而传统的穿甲弹在1000米以外的威力都差强人意,武器设计师们开始着手研制新的穿甲弹。
脱壳穿甲弹可以看做是超速/次口径穿甲弹的深度改进版,脱壳穿甲弹在飞行过程中包裹在外面的弹体会被抛掉,原本浪费在弹体上的动能都得以利用。然而由于这一时期的坦克炮都是线膛炮,炮弹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利用旋转来保持飞行的稳定。当弹芯的长径比超过一定比值时,自身的旋转反而会使得飞行稳定性恶化,从而导致精度和存速能力急剧下降,脱壳穿甲弹威力因此受到了限制。
60年代,苏联人率先在 T62坦克上装备了滑膛炮,并且研制出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由于采用滑膛炮发射因而弹芯长度不受限制,可以极大地提高穿甲威力,为了保持飞行稳定性又在尾部加装了铝合金等轻金属制成的尾翼。这种穿甲弹自从出现之后就迅速占领了各国坦克的弹药舱,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如今中国的穿甲弹主要有两个口径,一是105mm。80年代中国获得了105mmL7线膛炮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国产105mm坦克炮,装备到了各种59改上,据传前不久曝光的国产新型轻坦就装备了一门大幅改进的105mm坦克炮,采取了电渣重熔,身管自紧等先进技术,堪称世界最强105炮,配用的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足以应对印度的T90S坦克。二是125mm,中国目前装备的125毫米滑膛炮主要包括2种型号:身管长度48倍口径的装备在96式坦克上,身管长度50倍口径的装备在99式坦克上。
据该型坦克副总设计师王哲荣院土介绍,99式坦克配用两种穿甲弹,一种是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均质装甲,一种是“特种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同距离穿甲能力则可以达到960毫米以上,相比之下美国M1A2主战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为810毫米,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为650毫米,放眼全球,似乎没有对手可以扛住这样的致命一击。
这场矛与盾的较量已经延续了100多年,每一次碰撞都意味着技术的进步,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作为后发者的中国军工人用自己的不懈坚持和聪明才智完成了一次华丽的逆袭,今日的中国陆军笑傲全球,铁骑所指,战无不胜。这背后少不了几代军工人的默默付出,在这里,虎哥要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迷彩虎
微信号:micaihu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