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省网商协会
为协会会员以及行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这家伙是不是应该关进去几年?-2025021 ... ·  19 小时前  
楼市诸葛v  ·  深圳地铁大爆发! ·  昨天  
楼市诸葛v  ·  深圳地铁大爆发! ·  昨天  
财宝宝  ·  如何相亲?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省网商协会

【协会动态】年度直播合规评审圆满结束——多维度评估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浙江省网商协会  · 公众号  ·  · 2024-12-29 19:1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为规范直播行业发展,开展的本年度直播合规评审工作。评审团由协会和垦丁所专家组成,通过实地走访点对点调研了20家直播企业。评审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估企业合规情况,包括线上预审、线下勘验、风险评估、后台抽检和数字化呈现。部分企业在主播培养、亮证亮标、品控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协会计划加强细节管理的指导与监督,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直播合规评审的目的和意义

为进一步规范直播行业发展,督促直播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用户权益,维护网络环境。

关键观点2: 评审团组成和评审方式

评审团由协会、垦丁所专家组成,采取实地走访的方式,点对点调研了20家直播企业。

关键观点3: 评审的综合评估维度

评审从线上预审、线下勘验、风险评估、后台抽检、数字化呈现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关键观点4: 部分企业在合规方面的不足

部分企业在主播培养、亮证亮标、品控管理等方面存在合规意识不足或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

关键观点5: 协会未来的计划和目标

协会计划加强细节管理的指导与监督,推动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合规意识,促进行业整体的健康、稳定发展。


正文

为进一步规范直播行业的发展,督促直播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权益,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应省局要求,组织开展本年度直播合规评审工作。此次评审活动由协会、垦丁所专家组成评审团,采取实地走访的方式,点对点调研了20家具有代表性的直播企业。

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评审团深入企业内部,详细了解了企业在主播孵化与合规意识培训、直播内容审查与流程管理、商品质量管控与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保障与用户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举措,为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评审专家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直播合规评估体系。

评审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一是线上预审 ,组织专家对企业提报的制度性材料进行初步筛查,建立工作台账; 二是线下勘验, 评审团根据行业特点,分类排期前往不同类型直播间,现场检查直播过程中脚本、手卡、话术及人员配置等合规情况,详细记录检查过程,形成检查报告; 三是风险评估, 与合规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现状,识别潜在的风险领域,并评估企业现有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四是后台抽检, 对直播切片、录播进行随机抽查,实际体验直播情况,验证企业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五是数字化呈现, 依托现有的智能数据合规系统,将评审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图表、报告等形式直观展示评审结果,为监管提供决策参考。

从总体情况来看,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直播行业对合规水平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在此背景下,部分直播企业开始积极调整策略,深化合规经营理念,逐步构建起一套涵盖“人、货、场”等多维度的综合管理体系。如交个朋友直播间首创“先行赔付”制度,在售后服务保障方面开创行业先河,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信任度;辛选集团自建产品检测中心,帮助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方面筑起一道坚固的堡垒,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遥望科技创新合规培训体系,以潜移默化、贴近生活的方式将合规要点转化为趣味动画,使培训更易于接受和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白贝壳在直播间运营管理方面显得尤为细致,将流程制度责任到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高效、合规运作,树立了精细化管理的典范。这些企业的经验做法不仅推动了我省直播电商行业规范化发展,也为其他参与企业提供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除此之外,在评审过程中,部分企业由于合规意识不足或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在某些关键领域未能完全达到合规标准,具体表现为:

(一)主播培养力度不足。 多数企业为了追求效率,往往忽视了对主播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短频快”以及“拔苗助长”的培养方式必然导致新主播在服务意识和合规意识方面发育不良,难以达到行业日益严格的规范要求和观众的期望。

(二)“亮证亮标”要求难以落地。 在涉及“三品一械”等特殊领域品类时,部分企业未能充分理解或严格遵守相关从业资质的要求,导致主播缺乏必要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认证。

(三)品控管理制度执行难。 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备的供应商核验制度及商品质量管理相关规范,在企业背调和产品质量把控环节存在明显短板。

(四)直播间管理规则不健全。 部分企业缺乏系统性的直播运营管理制度,如口播规范、商品展示标准、以及直播间互动准则以及全面运营规则并不完善。

(五)行业信用机制尚未建立。 直播行业尚未建立统一具有实操性的主播“黑名单”联合惩戒制度,“劣迹”主播利用平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依然可以“流动作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