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树乡谈

应该做而没人做的,那就让小镇试一试

大树乡谈  · 公众号  ·  · 2025-03-27 22:5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几天听了几场专家学者的讲座,主要是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名头不小,但质量还不如好点的自媒体。比如昨天就听了一个分析特朗普2.0对中国的影响,但他无非就是把美国财政贝森特去年11月写的《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给拆解复述了一遍,而且仅停留在表层。
从他讲座来看,大概率没把这份41页的报告看完一遍,列举的关于中国的论证、分析也是错漏百出,小镇忍了好久才没在直播的时候留言驳斥。关于贝森特的这份报告,确实啰里啰嗦,小镇之前花了几个小时认真看了一遍,还做了5千多字的笔记,已经写了《 疯狂的想法,正常人很难理解 》,看完这一篇就超过大多数谈这个报告的学者了。
感觉现在很多研究经济的,最大的问题不是认知落后时代、也不是受西方理论影响对中国模式充满偏见、更不是学习能力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连原始的材料都不去亲自看一遍,不过是看看不知道第几手的拆解,就直接拍脑袋。
这就跟焦虑需要多读书,反而去听拆书稿一样,这种浮躁也严重影响到学术界。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今天头条文章《 下给东南亚的病危通知书,怎么就成了对中国的唱衰?》,梳理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来龙去脉。
小镇非经济学科班出身、也不从事经济学工作,不过是把世界银行2007年的报告原文好好看了一遍,然后上知网梳理了与“中等收入陷阱”相关的文章,跳着大概看了下题目,做了一个最简单的综述。
这就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被扭曲成唱衰中国,给搞清楚了。
这事很难吗?
这么多学者、专家,甚至很多还很有名气,他们难道不知道“中等收入陷阱”最初是怎么定义的?不知道世界银行原始的报告是怎么写的?
如果他们但凡看过世界银行报告原文,就应该很清楚,中国的做法就是世界银行给出的跨越陷阱的标准药方,而且中国做的比世界银行期望的更好。
怎么到了2024年还有专家学者大谈中国与中等收入陷阱?
小镇本来不想谈“中等收入陷阱”的,因为觉得把这个跟中国关联,本就很荒唐,就跟一个人说发射火箭得烧煤,根本不应该搭理。
但没想到小镇搜索了一圈,竟然没看到有人系统、通俗的谈一谈演变,甚至连世界银行最初的报告都不容易找到原文,顶多就是提一句世界银行2007年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然后就自我发挥了。
太荒唐了。
小镇最近还在整理全球公务员财产申报和公开情况,之前说过已经写了初稿, 之所以想谈这个问题,就是因为网络上到处有人大谈特谈全球多数国家公开了,然后抨击中国, 但却找不到有人系统的谈谈所谓的多数国家公开了到底怎么回事?
比如一个基本的问题: 既然全球多数国家公开了,那么为什么在中文互联网上却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的财产公开报告?甚至连美国总统的都看不到,更诡异的是,都没有自媒体去谈谈特朗普、拜登如何公开的。
算了,既然发现了问题,别人没做,那就小镇试一试,抛砖引玉。
本月计划发的阅读文章,就是谈谈全球公务员财产公开。
其他文章推荐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公积金、消费贷加在一起,都不如农民的养老金

决策层如何看待“内卷”?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