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2024茶叶品牌建设专题培训班(第二期)将于2024年11月26日-30日在北京举办,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受邀将于培训第一天(11月27日)为学员授课
。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铁丁老师如何看待茶品牌建设?
1.茶具有“生活”“文化”双重属性
在中国文化里,茶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它既是文化的本体,也是文化的载体。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本身就是人们所必须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茶文化,茶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个生活元素。
同时,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的期待。每个民族的饮茶以及做茶之道,都承载着很多情怀。
产茶的地方通常又是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绿水青山里,生活属性和文化属性让茶有了更多的想象力,“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价值得以具象化。
2.“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是行动指南
2021年3月,总书记在福建考察的时候,提出了“三茶”统筹的概念,排序是“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
首先提到的是茶文化,总书记非常重视茶文化的交流发展,多次在重要场合以茶论道。茶是中国最具有文化性的农产品和商品,一端连着历史文明,一端连接市场经济。必须始终坚持茶文化的首要地位,发挥茶文化的引领作用。
第二个词是茶产业,从产业品牌化的角度来看,茶品牌主要包括三个级别:区域公用品牌-地域茶叶的航空母舰;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发展壮大的龙头;产品品牌-充分彰显特色、个性。
最后一个是茶科技,科技在整个农业品牌建设里面是最重要的核心元素。两个核心观点:第一,如果说科学家不是品牌,那农产品也很难成为品牌;第二,如果科学家没有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那农产品也不可能赚到钱。茶靠什么来拉开差异?在风味上略胜一筹?只能靠茶科技。
从“三茶”统筹的角度看,对于茶品牌建设,“三茶”统筹是行动指南,茶文化赋予品牌之魂、茶产业赋予品牌之基、茶科技赋予品牌之力。
3.茶结构性供应过剩问题正在凸显
中国茶产业自1949年至今,经历了从生产凋敝到全面振兴的转变。70余年间,茶园面积从不足230万亩增长到5149.76万亩,茶叶产量从4.1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354.11万吨,农业产值估计超过2600亿元。但要认识到,茶叶消费端承压加大,产品供需不精准,供给侧结构性出现失衡,进入阶段性存量竞争期。据国际茶叶委员会,2020年土耳其人均茶叶消费量排名全球第一(3.2千克),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人均茶叶消费量排在第六(1.6千克),仅为土耳其的一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出口方面,我国茶叶出口较弱,在我国生产量占全球49%情况下,出口量仅占全球18%,主要因为我国生产以绿茶为主,而国际消费以红茶为主,且我国茶叶品质相比国际还存提升空间。
基于此,在此次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茶叶品牌建设专题培训班上,铁丁老师将重点讲述:
茶品牌如何树起来、走出去!
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