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标准实施概况
国家标准GB/T 19862-2005《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于2006年正式实施,是国内指导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研制、生产、检测的唯一国家级标准。标准用户包括各电网公司的检测机构、设备生产商等。在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生产、装备入网检测、到货抽检、招标采购、现场校验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标委会对国网中国电科院、国网山西电科院、国网江苏电科院、河南电科院、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云南电力科学研究院以及一些设备生产厂商进行了调研,该标准为各级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展电能质量分析仪以及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终端进行性能测试提供了详细的技术依据,也是设备制造商的重要技术指导文件。自标准发布实施以来,标委会所调查的各电科院检测中心(注:有些电力科学研究院没有检测中心,但单位经过了CNAS 认证,具有检测资格)检测的电能质量检测设备累计大约在200~500台套不等(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山西电科院和江苏电科院各检测设备数不到300台;河南电科院检测设备共有约500台;云南电科院检测设备大约有400多台)。有些检测单位在申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证时,将该标准纳入标准方法,申请电能质量分析仪精度检测项目,且已获得授权。一般电科院应用该标准主要开展两类检测,例如,山西电科院主要的两类检测是:第一类检测是型式试验,检测内容包括在线式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外观、基本功能、测试准确度和绝缘电阻等,主要应用该标准的5.1基本功能要求、5.2准确度要求、5.5.1外观、6试验方法等章节;第二类检测是精度检测,检测内容包括便携式和在线式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三相电流不平衡度、闪变、谐波和电压波动等测试指标,主要应用该标准的5.2准确度要求和6.3准确度测试方法章节。而云南电科院参照此标准制定了云南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入网检测标准,主要是针对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精度检测,对应标准中的5.1、5.2、5.6、6.3部分。精度检测内容包括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三相电流不平衡度、电压短时闪变、电压长时闪变、2-50次谐波电压、2-50次谐波电流、谐波功率等,比标准中表1所列的基本功能略多一些。电压波动和电压暂降未在检测范围内。
3.2 标准的局限性及使用中的情况反馈
标准在使用中接到有关使用者的电话,如2007年5月接到许继实验站电话,反映该标准规定的电流回路波峰系数不小于3在实验室无法合成。经过分析作者提供合成该波峰系数的一个信号函数如下,并在实验室完成了试验。
随着电网电能质量专业和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快速发展,该标准在应用方面也越来越显滞后。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该标准不适用于数字式电能质量监测设备
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化变电站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常是采用数字式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针对这一情况新国标中应该规定如何检测数字式电能质量检测设备。
(2)随着电力电子仪器的发展,测试精度和准确度不断提高。根据标准GB/T17626.30-201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将待测电能质量参数定义为三类(A类,S类和B类),每一类都包括测量方法和相应的性能要求,以对应不同的精度需要。GB/T 19862-2005标准中的相关性能要求与现行的GB/T 17626.30-2012相关要求不符。
(3)该标准缺少关于通信协议的要求
因为GB/T19862-2005中缺乏通信协议的要求, 不同厂家生产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在2011年之前一直是采用私有通信协议。在各省开始建设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之后,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导致不同厂家监测装置接入同一个系统出现很大的困难,是很多省级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2011年之后,国内研制出基于IEC61850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多个省级电网公司如浙江、辽宁等都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基于IEC61850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通信协议的企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也在2011年颁布实施的Q/GDW650(在2014年修订为Q/GDW1650系列)中规定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采用IEC61850通信协议。实际上,在通信协议的规定上,企业标准走在国家标准的前面。
对设备制造厂家来讲,如果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不能接入主站系统,将不利于监测装置的销售;如果要私有通信协议的监测装置接入主站系统,又将增加主站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由于国标中没有对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通信协议做出权威性的规定,设备制造厂家对于如何去选择通信协议缺少主见。
(4)对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试验方法的要求不够全面、细致
随着国内对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研究水平的提升,以IEC61000-4-30作为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测量方法逐步成为共识。从设备制造厂家来看,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采用IEC61000-4-30的测量方法是存在技术难度的,对于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如何进行测量方法的检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GB/T19862-2005中没有规定。
另外,IEC61000-4-30要求在准确度测试过程中要进行影响量测试,影响量测试也对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提出很高的技术要求,但是GB/T 19862-2005中没有规定。
(5)监测设备的电能质量指标不全面
该标准未统一监测设备在谐波、间谐波、电压波动、电压暂将和暂升等指标测量的详细计算方法,导致各厂家做设备研发时,测量各指标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随着国家标准GB/T 24337-2009《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间谐波》和GB/T 30137-2013《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评价方法》等的实施,这两个标准结合电能质量管理需要分别提出了间谐波、电压暂降、电压中断等电能质量指标要求,电网公司在实际工作中有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测和管理的需要,但因为GB/T19862-2005中不包含对这些指标的要求,导致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在做型式试验时无据可依、无法检测,因此这些指标一直只能作为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可选功能。另标准中没有对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电压暂降和电压暂升的记录精度和记录长度要求,实际应用中电压暂降和暂升事件的记录很重要,建议增加关于特征幅值和持续时间的精度要求,以及记录波形长度、记录格式的要求。
(6)正常使用条件并未对固定式监测设备和便携式监测设备分别制定运行条件,不符合实际情况
现在监测设备通常有固定式和便携式两种,两种设备运行环境差异较大,标准中未对两种装置分别进行规定,存在不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