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最近一次时间较长的投稿经历,这次投稿硕士研究生一作(毕业所需且他主笔 ),我作为作者前三位,做出了一定贡献,如第一轮外审回来,重新梳理了论文提纲、重写了标题与部分文字(如引言、摘要、结论讨论等)、补充图件等。
系统投稿:
2024.10.07——之前也提过,据说是一周的前三天投更好哈哈哈(玄学~~)
编辑收稿:
2024.10.08 ——可以看出收稿速度比一般的期刊快很多,初审通过即送外审。值得注意的是,
学报这两年改变了外审规则,
即先送审一位专家,反馈较好再继续送第二位,通常也就2位专家。反之,则可直接拒稿。所以这个过程至少得有1个半月时间等待。
外审退修:
2024.12.18——这个阶段,
责编会有一些技术
性
要求
,如论文格式完善,上传的修改说明文末只能标注“作者”二字。对专家意见
务必逐一答复
,笼统性的回答将无法对稿件进行复审,可直接作退稿处理。
外
审修回:
2025.01.07——由于这篇文章最突出的问题是编码、问题研判、理论框架衔接,而给的修改时间也有点紧凑,
只有21天
,所以是真的用足了21天。其中一位专家着实也是伤到了,为此,我时不时还吐槽1作,有时候恨不得自己拿来写,因为真的口水话太多,东拉西扯的也多~
复审中:
2025.01.07-至今,刚好返回后,就快过年了,那么,就等年后一个复审修改吧hahh。这次返回后,
等了一周左右就继续送的复审,但新的投稿系统是不会显示具体时间的
,只会显示编辑部要求的截止时间。
下面是系统上的一些时间线:
注册账号:
2021.1.12——直到此刻我才有时间好好整理一下过去的投稿经历,所以也把账号注册这个环节摆上来,感觉也是一种怀念与感慨呢!不敢想象,那会儿我咋个有勇气注册的哈哈哈,也不知道是怎么就找到了学报的。我甚至都不知道相关领域的期刊,只知道好像城市规划很牛的亚子?~不过后面了解更多后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了。
因为其实我读研那会儿对科研或论文写作没什么概念,也许是专业不同或学术氛围一般,我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和导做实际项目,现场拍照——吃吃喝喝玩玩hahah,然后早上七点多出发晚上七八点回学校开始整理图纸和甲方诉求,再加上我在研一还有兼职,研二下去高校实习半年。整个研究生也就3年,这样看来真是没太多时间扑在文献中,更准确地说,我们似乎不懂这些,也没人告知。
后来知道有毕业考核要求,必须得写了,所以第一次写成了项目汇报(真害羞hhh)。但导师还是细看的,因为那会儿他只带两个本专业的,时间精力跟得上,一个是我考研的,一个是211保研过来的(现已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他结婚我是伴郎~~),考研的那年只招4人(含1个少骨),我很有幸被导选中,也因此,我时常感恩(因为我本科独立院校能去到985在当时来说我觉得有点庆幸,后来我归结为命运安排哈哈哈)。所以,对他的研究生我来指导开组会,包括线下都是不遗余力,对得起良心,什么时候想起了某个思路就马上告诉他们,可以怎么改更好。
提一下这个是想鼓励更多和我一样的朋友能够充满信心与斗志,也许失去了高考的先天机会,那就后来居上好好干!不用太自卑(虽然我本科时也自卑,都不好意思和中学同学聚会因为他们高考大都去了不错的一二本)。只要自己坚定目标冲就是了~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在写这段话时,只是突然想起来自己的读研经历,我盲猜哈,云端很多研究生有可能和我当时一样,不知道什么是研究、论文。到开完题,老是悟不出来老师们说的是什么意思,也根本不懂一些学术表达,就跟你们现在一样,就知道的的的,进行进行,还有路径路径的哈哈哈,还有个比较经典的是:有一些学者说过,学者们说…,哪个学者认为……(然后这里内容就是直接抄他的摘要)。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该是查什么资料吧,忘了是知网还是在哪些公众号看到大佬们的文章(我记得深刻的是龙花楼老师、刘彦随老师的乡村振兴、乡村重构、土地利用转型的文章),那会儿读完简直!!!绝妙!!! 心想,咋个有这么顺畅的论文啊,而且关键是我还能读懂(由此可见,好论文真的不需要有太多花里胡哨的公式、拗口拽文的表达啥的,专业、朴实的文字最能打动人)。然后,就顺着搜啊搜,搜了很多文献出来,当然这些文献我现在也很多烂熟于心了,因为都看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噢~
顺着大佬们的思路和研究内容,我开始正儿八经好好写论文,之前也不是没有好好写,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从下笔。那会刚好是管控最严格的时候,我很多时候也都会去田间地头走走看看,消化知识点。
好,这里不说多了,哈哈哈不然故事很长!我们继续看时间线。
初审合格:
2021.3.15——此时,需要先缴纳300元审稿费,然后送外
审,我
第一时间缴费
,以便很快送审。
外审退修:
2021.5.14——收到修改通知。意见里专家特别提到讨论应该怎么写,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大概了解了讨论的意思。专家指出:
讨论部分过于简单,本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其理论与实践价值何在,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研究的方向与趋势如何。
快记下来!!同学们
外审修回:
2021.6.4——之前说过,这一次我花了快10天时间专门修改图件。因为8个图中7个图都要好好改hhah,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我自己悟出了一些分析图的要义,感谢专家的严格“挑剔”!!
关于分析图的一些心得在文末有链接可直接查看。
复审
退
修:
2021.6.21——此时,应该是修改得尚可,所以复审意见是:同意发表。但还是需要修改一些基本的格式,特别是文献格式,还有图件清晰度,补充资助项目信息等。
这个时候,我正在另一个室友(也是保研的)那里当伴郎。当时是下午两点多收到的邮件,看到同意发表我真的差点哭出声呢!这是我第第第一一一篇C啊,是我自己写的啊!我辛辛苦苦改的7个图啊,真的很激动,说实话,那会儿才知道被认可、C刊录用的含金量、含糖量!!!尽管现在来看,我觉得还有很多值得优化。
提供可编辑的图文件:
20
21.12.13——提供
矢量图(AI、Visco、Origin、opju,emf、Excel、CDR、word、ppt格式为佳,tif、JPG没有图层不要提供),并在2天之内返回图件。
校对并发表:
2022.6.4——校对完成后,就安排在下一个月刊出了。
最后再分享一个最新的投稿经历。这一次我作为通讯作者,主要贡献是撰写了前半部分,如引言、理论框架等,另一位作者写后半部分(都包括各自图文)。他是博士在读,考虑到如果中了,那么有可能助力其奖学金啥的,所以商量决定他来一作。而且他提供详实的资料,我负责筛查和甄选资料。一作负责投稿,但学报会给通讯作者发邮件。
系统投稿:
2024.12.30——仅仅是投过去,没别的意思。
编辑收稿:
2025.1.5——收稿的意思就代表说,编辑看到了你的稿件,并正式编号,这篇论文编号30+,大概率哈,意思是这个月的第三十几篇了。也正常,算下来,平均每天6篇,一年下来绝对是超出2000来稿量的,上次统计过,学报每年刊出12期,2024年其刊文量共计164篇。难度~~在这呢————
关于统计的推文链接:
地理、土地、资源类部分权威刊物的24年刊文量统计
初审通过:
2025.1.16——因为包括学报在内的几大刊物都更新了投稿系统,所以我专门留意了一下时间。这一天初审通过进入外审了。
外审中:
2025.1.16-至今,同样需等年后才知道外审结果。系统显示2.5号截止,也就是说在这之前完成外审。不过这是理想时间,现在是过年呢哈哈哈,所以多等等太正常了。估计过了正月十五再看有没得动态。而且,确实只有一个截止日期和外审标志,证明就是上面说的,需要一个一个地评审。
好啦,以上是我目前投稿自然资源学报的三段经历,希望对大家有用。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所谓的秘密了哈哈哈~
-
显然,只要经过严格外审、接受并校对完成后,很快就能见刊。这个过程中最要紧也最需要关注的是,
自己修改速度要比较快
,就不会耽误出刊。而不是一味地催促编辑部。
-
学报可以
尝试
重投
!!即一次没中必须得好好改一下,和编辑沟通再投过去,会酌情考虑的(这个前提是写得确实尚可,有明显新意哈)。估计一般期刊不允许。学报允许是情分,不同意是本分(刚学的词hhh)。
-
学报有很好的包容性,也
不歧视硕士一作,不看你什么背景
。有的农经类就不同了,给你扔两三个月,然后……dddd。大家可放心投学报!还是那句话,只要论文本身写得好,就行了。这应该是广受欢迎和好评的原因了。
-
学报在修过阶段会建议:
学术研究具有传承性,请注意斟酌引用《自然资源学报》2021年(含)以来的相关文献2~3篇或以上。
因此,我个人建议,
在写的过程中就要注意看你的研究内容在学报发表了多少,哪些别人已做过,哪些还可以找到突破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