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表龙门阵
负责吐槽一切!互联网大喷壶,大嘴善喷喷天下可喷之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招聘! ·  3 天前  
舰大官人  ·  …… P律变成了 ... ·  2 天前  
中产先生  ·  2025年十大悬念和期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表龙门阵

当小红书反对小红书

三表龙门阵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1-04-30 16:05

正文

我一度觉得,人们总在小红书上寻找一模一样的生活。男孩与女孩变成了生活上的「做题家」。

屡屡会有某种潮流被算法推荐到首页,譬如去年劲刮的「BM风」,一套标准「白瘦幼」的搭配模板出炉,大家依葫芦画瓢,做好时尚的完形填空这套题。

实质上,小红书里有各式各样的生活,我还参加过一次「爱心煎蛋」这种有烟火气的活动。可为什么呈现出来的,或者说在大众印象里浮现的总是晒豪车、晒发型、晒珠宝、晒下午茶等图景呢?

追求生活方式的平权,让更多「非范式」的美被更看到,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小红书必须站出来反对小红书美学,让网红的小红书回归到大众的小红书。

在草长莺飞的春季,我们说说野餐。在这种生活方式上,新的价值引导在悄然发生。

去年,被网友称为「野餐元年」,缘起于小红书上有大量有关的笔记诞生。

可人们发现,于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晒出的野餐和于北京「南海子公园」晒出的野餐并无二致。

蓝莓、法棍、高脚杯、藤编篮子、尤克里里、马卡龙色气球,还有提升逼格又能遮脸的英文报纸。


(网红野餐标配图)


自媒体「跳海大院」用生动的笔触进行了一番描述:「放眼望去,扎堆的靓丽少女和阳光男孩,跟他们配套养眼的,还有方方正正红色格子野餐垫,和直立的马卡龙色气球,像小红旗占地盘一样在把草坪给分了。」

如果野餐也有 KPI 的话,想来青年男女的至高目标不是吃的爽,而是拍出填满九宫格的完美照片。

他们致力于将野餐精致化,带块餐布出门,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让人不免疑惑,野餐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呢?

坦白讲,纯从用餐体验上来讲,野餐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是什么让人们忘记野外的灰尘、烈日的暴晒和远处不远的狗粪共处,把三明治塞进嘴里,并乐此不疲呢?

因为人都有回归大自然的天性,在城市中正经太久了,「野」的天性自然就有释放的需求。

重点是那种 freestyle 。没有餐桌就没有了等级区分,没有了繁文缛节,人是自由流动的,或躺着,或站着,或三三两两聚集着,拘束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消失了。

这种「不讲究」里恰恰有「最讲究」的情谊。

我记得我读大学时,一帮好朋友约到长春最著名、最庞大的南湖公园里进行野餐。我们会在前一天分配好各自要买的食物。

那是一个不兴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的时代。我们的快乐完完全全来源于:我带来的美食,最先被一吃而空,那可是莫大的赞誉呢。

我们做游戏、划酒拳、聊八卦,非常单纯的「穷人乐」。

当我老到只想点个外卖的年纪,野餐也变成了让人催吐的「网红风」了。

分享食物变成了分享多道滤镜加持的作品,分享生活故事变成了分享P图技巧。

人们越来越在「社交压力」中沉浮,被算法所绑架,趋向于活成首页推荐的模样,毫无灵魂的野餐,美得千篇一律。

实质上,这部分初心只在「网络社交利益」上的「野餐者」,在摄影棚,在小区的草地上就能完成窄窄照片的拍摄需求,而对真正想亲近大自然的人来说,「野餐权」是愈发被压抑的。

没错,我提到了「野餐权」这个概念。

曾经有一篇报道,是采访东京野餐俱乐部。俱乐部成员大多从事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之类的行业,他们在2002年成立了TPC,强调「野餐权」是东京市民的基本权利。

这种主张是建构在越来越多的城市「禁止市民踩踏草坪」。

城市公园中的草坪作为公共用地,却有了越来越多的限制,这大概令很多想走出户外的人意兴阑珊吧?

审美上被规制,需求上被压抑,「野餐自由」的呐喊就显得弥足珍贵。

总有一些城市走在时代的前沿。

今年五一,上海宣布:123个公园野餐地免费开放。

去年的「野餐元年」,全网吐槽小红书野餐风,今年小红书的回应来了。

他们联合上海文明办共同发布了《文明野餐倡议》。

节奏明快的片子,一看便心领神会。

如果让我解读的话,就是四个字:自由、节制。

小红书鼓励野餐自由,我想率先打破野餐的刻板印象,就应该从平视开始。网上有人吐槽「中老年野餐」,说像上供、像年夜饭。野餐无定式,可乐配大蒜,只要开心就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