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只有故事,没有答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胡吃海塞的春节后,不出意外需要喝点熟普了 ·  16 小时前  
新周刊  ·  在这里,年轻人找到了最浓的年味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尺度

经营一家解忧邮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尺度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10-29 23:20

正文

关于解忧邮局里的那些人


-

第一期的解忧邮局已经进入尾声了,一路走过来,解忧邮局的伙伴们几乎时刻在面对挑战。

在活动最初,我们从100位解忧人里招募了21位项目运营者,他们负责起了整个解忧邮局的策划、运转。

组队时,彼此都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在主业之外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做到迅速互相熟悉,了解彼此的长 和不足,并在压力的环境下不断地磨合共事。

回顾整个过程,伙伴们品尝过了其中各种滋味,实在有太多说不尽的感悟。

今晚尺度的推文,将把聚光灯转移给他(她)们,分享给大家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负责人 芮啾啾:


一直都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参加解忧邮局?”


其实答案很简单,和很多人一样,本身是个并不容易被治愈的人,自我消化也已成了习惯,生活中的烦恼也远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更是知晓别随便麻烦别人的道理,也就没什么欲望去洋洋洒洒写一封信去向遥远的陌生人倾诉些什么,但我喜欢这个地方,所以选择成为它的负责人,为它做一些什么,让这里能如我所期望的一般简单而美好。


里面的工作确实有点繁琐,而且磨人,并需要时刻脑力风暴


但是它带给我的远远比我能想到的的多得多......

我看到了许多让人心疼的来信,遇到了许多温柔的人,甚至,还找寻了自己。


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有的也经历过一些糟糕的事情,遇到过糟糕的人,有的也因为烦恼来过


可现在,那些让他们迷茫过痛苦过的事情,那些在解忧与被解忧中获得的感悟,全部都化成了对来信者的温柔倾听与理解。


真希望有一天你也可以认识他们,跟他们聊聊天。



信使 阿渔:


第一次认识解忧邮局是在两年前,那时它还叫“解忧杂货铺”,当时的我,毕业论文没写,是真的迷茫,暑假一个人偷跑去北京学我爱的影视后期。两年后,解忧邮局重启,我又来了,还是一位小信使,这期间换了三份工作,无一和我专业相关,无一和我热爱的影视相关,我也仍然迷茫着。


所以我会忍不住想,两年前那些烦恼的主人后来怎么样了?世界上可烦恼的事怎么能这么多?时间不会消除烦恼,烦恼和迷茫也从不缺席,我从来往的信件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过去,也有将来。然后终于了悟,生活就是学会和烦恼和解,那些早晚会逝去的,求不得的,不能两全的……没关系啊,大不了就坐下来哭一场,说声辛苦了,擦擦眼泪咬着牙继续朝前走就是了。

感谢尺度邮局,我好像与两年前的自己慢慢和解了。给邮局投递过烦恼或者成为解忧人的各位,有机会两年后也不妨回头再看看这些信,也许你会发现这是一段非常重要又奇妙的体验。


陪伴者 你好呀:


本期解忧邮局我的身份是解忧人和陪伴者。

信使匹配了一封来自曾经的自己写给未来的一封信,面对那些造成困扰的烦恼,唯一的想法是:我给不出任何所谓正确的建议。因为选择没有对错,每一种选择的背后都是一份精彩的人生答卷,而身为解忧人所需要做的是倾听并尊重来信者的选择。


作为陪伴者,认识了很多温柔的解忧人。他们都很体贴而理性地去回复每一封来信,收信的喜悦和得到来信者肯定的鼓励是最大的嘉奖。

感恩这个机遇让我有机会看到更“大”的 界。初始加入时是出于工作原因,想了解整个运营机制,希望站在运营者的角度来了解整个活动,而现在,我终于可以说我做到啦!也请大家一起加油呀!!



解忧人 童心:


作为前期参加过的解忧人,还是第一次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信件,这是种非常奇妙的感觉。虽然自己不能给予她拥抱,跟她说声辛苦了。但是她的信任和期待在我枯燥无趣的日子里成为了温暖的存在。她的故事关于同性,关于放弃。短暂的两次往来信件之后我突然觉得,如果能有勇气干脆地结束一段关系,也算是很大的进步了吧。毕竟人的精力都有限,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会无力向前。最后希望自己能够学会取舍,学会放弃不曾认真对待自己的人。




-

希望你们能通过我们的故事,了解到这个活动的背面。

如果你也对 解忧邮局 的故事感兴趣

保持关注

这里有故事也有等你的人

它还很年轻

请看着它一点点长大

——【解忧邮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