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墨社
研习和分享古典文学、历史趣闻、古代风俗礼仪等精彩内容,知古而鉴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墨社

天堂多个陈晓旭,世间再无林黛玉

古墨社  · 公众号  · 古典文学  · 2017-05-18 08:32

正文

古墨社


2007年5月13日,春残花落时,

陈晓旭在深圳病逝,享年42岁。


如果说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红楼梦”,

那么陈晓旭之后,世间再无林黛玉。



01


2003年的《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

当时到场嘉宾70余位,

迄今为止保持了单期节目到场嘉宾最多的纪录。

在候播厅和演播现场,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

当时现场的红楼梦嘉宾们相见之后必做的一个动作就是相互拥抱——说是久别重逢也太显单薄,

毕竟很多演员一别二十年。

当年青涩矜持的林妹妹,彼时已经40岁。


在拥抱的这些场景中,没有陈晓旭拥抱的镜头,

也没有陈晓旭和伙伴们亲密的场景。

或许是节目没有播放出来,或许是陈晓旭没有做这个动作。



陈晓旭和其他任何演员都不一样,

有些人注定就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当然,这并不代表她的人际关系不好。

相反,并非只有通过亲密的动作才能表达彼此的感情,

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足够了,

如同戏里的陈晓旭她是进了大观园而没有走出来、也不愿走出来的绛珠仙草。
接受采访时,在回答一个选择题的时候,

陈晓旭是这样说的:

我还是喜欢他们说我是林黛玉,我最美好的回忆就是林黛玉,还有《红楼梦》那段经历。



02


陈晓旭在清晨出生。

据说,她母亲在她出生一个月前,

曾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来托梦:

你会得一个女儿,你要给她名“棻”。

“棻”字是冷僻字,字典里没有,

母亲于是起了“晓旭”这个名字。


红楼一梦,缘起于“木石前盟”。

而辞海里,“棻”正是一种香木。

遥想当初,她因一封自荐信而被选入红楼剧组,

本身就已是传奇。

信中附着她14岁所作的小诗一首,

名字叫「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我是一朵柳絮,

生来无忧又无虑,

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

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


天赋的诗情画意,然并不矫揉造作,

是她与生俱来的最打动人心的魅力。

这首小诗正是被附在这张照片的背后。



当时林黛玉一角竞争激烈,

而她一如曹雪芹笔下的那个看似柔弱,

实则清醒而执拗的角色。

她十分清楚,她只为林黛玉而来,别的角色都不可以。

“也许我在长相、在表演,或其他单方面不如别人,

但是在综合素质上,我觉得我是最适合的,

演黛玉是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种使命似的宿愿,

不是仅仅一个角色追求,除黛玉外无二人选。”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陈晓旭之后,世间再无林黛玉。



03


她的骨子里,也有一股林黛玉的叛逆和好强。

演艺事业到达顶峰之际,

她不愿看着自己站在高处渐渐开始走下坡路。

急流勇退转战商界,完成艰难转型。

 而林黛玉的角色,在事业起步时带给她许多助力。

在当初客户尚未能辨别这个广告商是否值得信任的时候,他们深信不疑的是,“林黛玉不会骗我”。


她永远是聪慧灵秀的。

无论是作为企业创始人在大格局上的眼界和果敢,

还是作为广告人的才情和智慧。


“她系出名门,丽质天成,

秀其外而绝无奢华,慧其中而内蕴悠远;

壮士为主洒泪,英雄为主牵情。

个中滋味,尽在五粮春。名门之秀,五粮春。”


 ——陈晓旭为五粮春撰写的广告词,至今仍在流传。



身为林妹妹,她柔情似水,心细如发。

而身为一个企业的大家长,她有魄力,

大胆,又富有创新精神。

有幸与她见过的人,

很多年后都还能记忆犹新的感怀她的独特。

她要求严格然而悉心关怀,这是林妹妹的另外一面。

——不禁令人想起红楼梦中,

黛玉教香菱学诗,也正是如此。

在陈晓旭去世后的两年,

一位新进员工曾经这样描述她对于这个公司的感受。

“公司里高层领导们个个温文儒雅,风度翩翩,

不论对谁说话,语声低而清晰,声量从不提高,

除了有极少数急性子的员工外,

其他人身上都看不到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应有的那种紧迫感,而是不急不躁,从容不迫。

这是去到那里最深的印象——像是掉进了某个不知年月的平行时空。

这种氛围现在想来,其实早已埋下隐患,

但令当时的我十分心折——

处处都有一种斯人芳踪渺渺但香魂犹在之感,

公司里没有人提起她,但她的影响无声无形,无处不在。”



她曾在回忆录《梦里三年》里,

记下了拍摄“葬花”一场时的情景。

彼时,苏州香雪海,梅开七度,本来非常适宜。

可拍摄的前一晚,却忽然下起一场大雨,

落英缤纷。陈晓旭在书中回忆道:


天亮时,雨停了。

我化好了妆,急忙赶到现场,

下车一看,我不禁呆了。

泥泞之中,梅花红红白白地落了一地,

其中还有未放的花蕾,真的是红消香断了。

我从没想到,美丽的生命竟是如此脆弱。

我木然而立,心里有些酸酸的。

落花犹人呵,

谁又能知道自己的命运不会象这落花一样呢?”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谁知,一语成箴!



04


有诗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2007年2月,陈晓旭落发出家,法号妙真。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月后,她俗世的丈夫,也随她皈依佛门。

2007年5月,陈晓旭因癌细胞扩散,于深圳去世,年仅41岁。



陈晓旭的父亲在后来的访谈中含泪回忆道,

“她说,那个西医给我治完了又化疗,

这人就不成样子了。她选择死亡。

她太爱美了,不愿意最后弄的七零八碎的。”

大概是,太过美丽而骄傲的花朵,

宁愿在风中凋谢,被泥土掩埋,随流水漂逝,

也不愿饱经风霜、残缺地留在枝头吧。


她生于晚秋,逝于暮春。

终是应了红楼《葬花吟》里一句,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随着她的离开,她的广告公司分崩离析,

只守着过去打下的江山,

和老客户惦念着她往昔的情分——吃老本。

十年心血凝聚的公司,短时间内犹如大厦将倾。

就好像是《红楼梦》里也曾姹紫嫣红万千繁华,

最终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她在清晨初生,日中炽盛,

燃尽芳华,逃不过黑夜的宿命。

她终究把自己活成了林黛玉,

红楼一梦,亦终是清晰的照进了现实。

也许这不是偶然,也许世事皆逃不过如此,

亦真亦假,如梦一场,只是令人唏嘘。

这两场梦里,她,都是当之无愧的女主角。


投稿请直接加社长微信:Easy148


想加入古典诗词文学交流群

扫二维码加社长,邀您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