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DeepSeek就像一颗深水炸弹一样,让整个AI圈儿都不淡定了。只要是稍微接触一点AI的人,刷短视频、看公众号,基本都能看到DeepSeek在国内外出圈的消息。
作为AI行业观察者,过去一年我深度体验了大厂和AI六小虎等十多个国产AI助手。DeepSeek被说得这么强,我肯定不会错过,整个春节都在和DS聊天进行深度体验。
DS的性能表现数据就不说了,就说点简单有用的东西。
我有一个简单粗暴的论断,从Kimi 到豆包再到DS,这里面的差距相当大,基本是代际级别的。
过去一年,如果你深度体验过这些AI助手就能发现,最开始是Kimi凭借大范围的广告营销和长文生成火爆出圈。那时候,人们突然发现AI好像真的有点用了,能听懂我们在说什么,还能生成不错的回答。
而豆包大概在去年10月及以后霸榜。在我看来,豆包比kimi强的点是,豆包生成的内容会更加系统、更加完整、更体系化(字也更多哈哈)。从文章写作角度来说,能提供更多的思路。
直到Deepseek R1的横空出世,AI的能力又提升了一大截——
豆包以及kimi、通义千问等等,其生成的内容基本上是在你提供的资料基础上进行微调,调整幅度很小。但是DS可以将你提供的资料完全打乱,然后按照他认为合理的方式进行重组。
也就是说,DR更能提供一些创意角度,帮助文案人员发散思维。
有人说,AI生成的内容很好,我要不要用AI。因为他们担心使用AI时间长了以后,容易产生依赖。确实是这样。我记得之前ChatGPT崩了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慌了。那是不是直接拒绝AI更好?
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认为AI生成的内容很好,那就直接用。你自己的内容还不如AI,为啥要强行用自己的?如果你认为AI生成的内容不怎么样,那就别用,你自己的内容就已经足够好了。
但是,千万不能忽视AI的进步速度。
再说一个暴论,DS已经能够替代绝大部分初级文案内容人员了。说难听点,很多内容从业者在写作规范性甚至文采程度上,根本比不过AI。
所以,在我看来,对待AI的态度一定是拥抱AI但不能依赖AI,大量阅读的知识积累以及个人写作的原创力永远是个人最大的护城河。
既要会用AI,也要有写作功力,这才是AI时代内容人的方向。
最后,再给内容从业者一点信心。
在文案内容领域,DS的AI味依然十足,只不过与此前的一众AI助手的AI味有明显区别。
判定文案是不是DS生成的很简单,你就看整体内容是不是用了一些华丽的词藻以及较长的句子结构。DS令人惊艳的点,就在这里。
其实DS也知道,自己生成的内容只不过是现实世界既有信息的排列组合,根本不是人类思维层面的原创。
DS只是用华丽的语言,来掩盖思想的缺陷。
完美却没有灵魂。
永远不会被替代的,只有人类的灵魂。
-全文完-
写干货,说人话,欢迎关注
关于「数字进化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