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职场平头哥
没有阴谋,阳谋很多。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但是干要讲技巧和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职场平头哥

如何做出更好选择 | 096

职场平头哥  · 公众号  ·  · 2021-03-09 09: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不管是职场、情感、还是啥别的博主,其实最高兴收到的咨询类型就是:“A或B我该怎么选”。因为特别能显得自己英明智慧,又不需要真的有任何解决方案,反正最后都不是你来承担选择的后果。

就像一句很经典的话: 二选一选择困难的时候,扔硬币是最好的办法——当你想要再扔一次的时候,你其实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所以这种提问的人都是拿你当硬币用,你怎么回答都行,如果再负责地加上类似“还是得看具体情况”,足够免责。

但越具体就会越少普适性,真正最有参考价值的恰恰不是具体的信息,而是选择背后的思考方式。

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接下来是纯粹的思维方式,是方法论。

可能会是你以前完全没有用过的思路,但如果你真的读懂了这一篇,恭喜你未来可以在“选择”问题上减少很多痛苦和麻烦。

1.    选择最大的障碍是情绪

为什么选择这么艰难?因为人类不是全知全能的。

越是重要或者在意的选择,越是充满各种复杂情绪:既有期待兴奋,又有焦虑担忧,甚至有未来对后悔的恐惧,再加上选择都是有时限的。在一个短时间内承受这些不同类型的复杂情绪相互拉扯,是对人的理性的极大消耗。

为了摆脱这种暂时的痛苦和负担,甚至会有活生生拖过期限或者让别人替自己选择的操作。但是,选择的痛苦是摆脱了,可是最终依然得是自己来承受选择的后果。

识别哪些是情绪拉扯,哪些才是真的困难和障碍,是第一步。

2.    难选或选不好,永远都是因为想得太少,而不是想得太多

情绪之下,脑虽然消耗大,但其实效率是很低的。充满了诸如“我要是如何了有多好”或者“万一这个不成功别人会如何嘲笑我”之类的无效信息。很多人脑力消耗很大,就觉得“思考好痛苦啊”。

不不不,你只是在【苦恼】,你没有在【思考】。

思考是以获得答案或解决方案为前提进行的,除此之外的脑力活动,其实只是在苦恼这个问题,并不是真的在思考

如果陷入这种困境,冷静问问自己,预先知道别人会怎么嘲笑我,真的有助于我选择么?如果不是的话,那就省点力气,找出真正该思考的信息。

3.    如何比较不同的选项

之所以需要费劲去思考怎么选好,是因为每个选项一定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好处。如果真的毫无优点或好处,一开始就不会把它当作选项了。

问题在于,这些优点和好处大部分来说根本就是不同领域的,罗列出来是好的,但是强行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是个没有意义的事情。

一份工作收入高但是忙,另一份工作清闲但是有保障,还有一份工作是自己真的喜欢的事情,这些特点,统统没有办法比。一旦你陷入了“可是另一个选项有另一个优点”的陷阱,基本上就告别了理性思考。

那怎么办呢?

4.    可以接受选择失败,但是一定要累积自己的选择标准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每次都做出最好选择,任何理性选择都要基于这个前提认知。

还是用刚才的例子,是的,的确不能直接比较三个特点不同的工作,所以大家都能想到:要看你最在意什么?所有的鸡汤写到这一步基本上就齐活儿收工了。

但是啊,一个大学毕业才二十岁出头的人,如果并没有特别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ta怎么能提前预知到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呢?万一ta误会了自己,以后有很大变化呢?这可不是说一句“你看你最在意什么”就能完全解决的。

收集每次选择带来的反馈,客观诚实分析自己,才能累积自己的选择标准,从而让下一次的选择能够更高概率做得更好。

例如,你大学时期上自习的积极程度和对学分竞争的热心程度,其实就能作为是否接受忙碌工作的参考;你对学生会行政等机构组织的适应程度,其实就能作为是否接受某些体制内工作的参考;你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擅长的程度,这件事情在市场上商业化程度,就可以作为是否把爱好当职业的参考。

你需要的是对自己诚实,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

5.    慎选你的咨询对象

以下这种人千万远离:

不觉得自己可能会错的人 ,傲慢的人欠缺的就是生活的铁拳,你并不想陪ta挨揍

你不听从ta的意见就会生气或者影响你们关系的人 ,做出坏选择或者失去关系也许都不好

对你的评价本身就较低的人 ,这种人给的帮助,很可能成为未来情绪控制的高利贷

关注你有多赞美ta,远超过你有多困扰的人 ,自恋的人并不会为你的选择负责,选对了是人家英明神武,选错了那也是你不成器

《原则》这本书里面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应该向谁请教呢:

在这个领域内,有复数的可以讲出前因后果的成功经验的人。


无关年龄与其他。



关联阅读:

解决问题的思考关键:顺序 | 11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