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为什么一些人在吃素食后仍然无法减重或血脂降低的原因,并指出关键在于烹饪方法。文章提到了六种重油、高热量的素菜烹饪方法,包括干煸、干锅、油炸、红烧、油焖和沙拉。同时,也提供了健康素菜的烹饪秘诀,如搭配高蛋白食材、烹饪前加工、改变烹饪技法、使用酱汁调料、多利用自带鲜味的食材和合理使用香辛料。
文章建议通过搭配高蛋白食材、烹饪前加工、改变烹饪技法、使用酱汁调料、多利用自带鲜味的食材和合理使用香辛料等方法,来制作健康又美味的素菜。
这些年,随着大家对“节食减肥”的危害越来越了解,许多人将“吃素食”作为减重的基本操作,
不过,很多人吃了一个月素菜,不仅没掉秤,反而还重了几斤,还有人甚至在体检中发现血脂不降反升。
这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是选择的素菜种类不对?
素菜总量吃得太多了?还
是没有配合运动锻炼?
其实,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烹饪方法。
一旦选择的烹饪方法不对,即便选对了素菜,吃得也不多,甚至配合了适量运动,依然有可能达不到减重、降脂的目的。
警惕!
1. 干煸
干煸豆角、干煸茶树菇、干煸花菜、干煸土豆、干煸藕丝等,都是超级下饭菜,相信有很多人喜欢。然而
干煸菜肴属实是“吸油大户”,不适合有减重、降脂需求的朋友常吃。
干煸,是川菜常见的做法之一。通常要先将食材用油迅速翻炒,等食材表面水分脱去,显出干缩、稍带焦黄时,再加入各类配菜和调味料一起煸炒,使调味料充分被菜肴吸收后,即可出锅。
干煸菜肴讲究的就是亮油、咸香麻辣、外皮稍干而内里软嫩。这样的烹饪过程本就要求下重油,再加上拿来干煸的蔬菜多是比较能吸油的种类,因此干煸菜的含油量往往很高。
2. 干锅
干锅菜和干煸菜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干锅,是指先将腌制好的食材,
用大火、重油(常用猪油或用五花肉煸炒出油)煸炒至部分水分蒸发,
使食材表面呈现出干香、酥脆的口感。然后再放入各类调味料,继续煸炒,使食材充分吸收香味。最后将炒好的食材放入干锅中,底部用明火持续加热,让菜肴在食用过程中保持温度和风味。
干锅千页豆腐、干锅土豆、干锅花菜、干锅包菜等,都是常见的干锅素菜,而这些素菜,和干煸所用素菜一样,都是吸油利器。而且,由于菜肴在干锅中持续加热,不断吸收油脂和其他调味料,因此
干锅通常比干煸的含油量更大些。
干炸蘑菇、炸红薯丸子、炸藕片、炸萝卜丸子、炸茄子,这些可都是中式家宴上的常客。
这些菜肴的统一特点是酥香油润、入口焦香。但这些都是以超级“重油”为代价换来的——油炸菜肴要想好吃,讲究“宽油复炸”。意思是指
油量要大,且要反复多次炸制,以使表面酥脆
,同时保持食材内部水分不过多流失,避免成品干硬难嚼。
红薯、藕片、茄子等都很吸油,油炸后可谓“满点油王”。再加上高温反复油炸时,会产生丙烯酰胺等各类致癌物,这样的“素菜”还是少吃、不吃为好。
红烧菜肴以其色泽红亮,食材软烂、汤汁浓郁、味道层次丰富而广受欢迎。不仅肉类可以红烧,土豆、茄子、腐竹、豆腐、冬瓜、芋头等都可以红烧。
然而,红烧菜肴的制作过程,不仅炒糖色这一步需要加入不少油和糖,之后煸炒食材时也要用到油,而且部分食材,如豆腐、茄子等在红烧之前,还要先行煎炸
,以便食材更容易上色、入味,且能更快做熟。
由此可见,红烧菜肴对健康的威胁不小,
毕竟重油、高糖饮食会大大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5. 油焖
油焖春笋,应该是很多人的最爱吧?鲜美的春笋加上油润浓郁的酱汁,能让人连吃三碗米饭。除了春笋之外,油焖茄子、油焖蚕豆、油焖千张也风味十足。可油焖这种做法,也是重油烹饪。
油焖,首先要将腌制好的食材用大量油煎炸至表面金黄,然后另起锅放油,炒香葱姜蒜等调味料,放入炸好的食材翻炒均匀后,加入少许水或高汤,中小火炖至完全收汁入味,成品滋味相当浓郁。这种做法和红烧相近,往往重油重盐,只是少了炒糖色这一步,滋味中少了甜,多了咸香油润。
6.沙拉
有很多人喜欢吃沙拉来进行“轻断食”,但如果用沙拉酱拌菜,那可与减重、断食的目的大相径庭了。
市面上常见的沙拉酱,脂肪含量可达60%以上。
如果用一份50毫
升的沙拉酱拌菜,相当于摄入了20克脂肪
,这可是两大瓷勺的油量呢!
如果不下重油,素菜只用清蒸、水煮、凉拌的做法总让一些朋友觉得滋味缺缺。别着急,下面就介绍一些可以让素菜也诱人的简单做法,让您可以放心享受轻卡美味。
蔬菜,尤其是绿叶菜类,往往膳食纤维含量高,对一些朋友来说口感不佳。如果能用叶菜搭配肉蛋豆等食材,不仅丰富口感,还能提高蛋白质含量。
如白菜酿肉、蘑菇烧豆腐、鸡蛋炒各类叶菜
,都挺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