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黑龙江省鸡东县新华村里一派热闹的忙年景象。
循着村里的“哈达河抗日烽火浮雕墙”“《
红灯记
》文化展示厅”等指示牌漫步,所到之处,体现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红灯记》元素的一系列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1月16日,记者在村里的米辰食杂店见到了于子桉。
于子桉是谁?
于子桉是新华村村民、米辰食杂店店主,曾是离家的游子,如今是归巢的大雁。
米辰食杂店并不难找。
“那不,前面就是,大老远就能听到他店里在播放《红灯记》。”同行的鸡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何颖向记者介绍说。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记者循着熟悉的《红灯记》唱腔来到店门前。
从外表看,这是一家有特色的店:店招以《红灯记》元素点缀,店门两侧是“红心向党商道正 灯明诚信客自来”的对联,党员示范店的标识分外显眼。
“这是鸡东烟草的工作人员给设计的,这家店就是他们手把手帮我打造起来的。”于子桉笑着迎出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于子桉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外打拼多年,2022年年底选择回乡创业。
“在外面漂着,家人照顾不上,现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我们村依托京剧《红灯记》故事发生地这一特色打造了《红灯记》主题文化旅游线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我就回家乡找找创业机会。”于子桉说。
店里专门在快消品旁设置土特产品货架,助力当地土特产“飞”出新华村。
村里发展红色旅游,游客流量不小,是否可以开一家零售店?怎么开?在哪儿开?2024年年中,于子桉在经历一年多的创业迷茫期后,找到当时在附近走访的鸡东县局(分公司)客户经理单椋,咨询开店的事儿。
“从资源优势到经营思路,单经理一一帮我耐心分析、支招,想到既能自食其力,又能服务乡村,最终我决定开店。”于子桉告诉记者,鸡东县局(分公司)从“一把手”到客户经理都非常重视,从店铺选址到装修设计,手把手帮他把店开起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黑龙江烟草商业系统以农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终端建设提质。鸡东县局(分公司)根据鸡西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部署要求,在响应农村群众需求、促进终端建设上持续发力,了解到回乡党员于子桉的实际情况后,帮他打造了这家党员示范店。
鸡东县局(分公司)帮米辰食杂店陈列的老物件。
不同于农村传统食杂店面貌,米辰食杂店紧紧围绕《
红灯记
》主题装点店铺,老旧的黑白电视机循环播放《红灯记》,老式暖瓶、桌椅,东北抗联相关书籍等巧妙陈列。
“没想到小店能打造得这么好,这都是烟草公司懂设计的工作人员免费帮我设计的。怎么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他们一点点论证。看,这张老式桌子就是他们帮我淘的,一分钱没花。”于子桉指着一张摆放黑白电视机的老式桌子告诉记者。他还按照烟草部门工作人员的建议,专门开辟一块区域设爱心服务台,为进店顾客提供热水、雨伞、急救药品,提供《红灯记》中人物同款服装供游客拍照。
米辰食杂店为游客提供拍照打卡服务。
从选址到设计到装修仅用时2个月,米辰杂货铺去年下半年就正式开业,正赶上当地旅游旺季,生意迎来开门红。
“明天再开一场直播吧,快过年了,咱们当地的土特产应该很受欢迎。”何颖向于子桉提议道。因岗位调整,如今何颖接替单椋继续为米辰食杂店服务。据了解,此前,鸡东县局(分公司)手把手指导于子桉店铺经营,帮他设了土特产品专柜,还帮着组织过多场特产直播活动。镜头前,身穿《红灯记》人物服装的何颖和于子桉侃侃而谈,将当地的土特产品推向全国各地。
“真是及时雨!我正琢磨这事儿呢,最近我用云pos系统分析了店里商品的销售情况,几种前期卖得好的土特产想重点推一下,既抓住春节商机,也帮我们当地土特产好好做做宣传,给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听了何颖的提议,于子桉开心地说。
店内的红色驿站服务台。
于子桉说,开店以后,他就申请成为现代卷烟零售终端,平时利用信息化手段盘点库存、分析经营数据非常方便,有了智慧经营助手,料理生意得心应手。
记者注意到,米辰食杂店里除了日用品和土特产品外,还陈列着春联、福字和各式年货。
“早点给乡亲们备好,热热闹闹过大年!”于子桉笑着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新华村依托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乡亲们日子越来越美,前不久,外出打工的“发小”也被他动员回乡了。“他打算在附近开个店,卖旅游纪念品,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