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曾说,
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会被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
有一本好杂志能时时拿起阅读,百般品味,
积累的不止是思想,还有这个时代难得的幸福感。
央视主持人董卿就曾分享过阅读经验,她说:
“《三联生活周刊》我订了十年。”
这不仅是一本好杂志,更是
爱思考、有智慧、对生活有追求之人的贴身读物。
创刊近百年来,总印量超过5亿册,即便是纸媒衰微的今日,
《三联生活周刊》的订阅率仍旧每年以平均10%的惊人速率增长。
* 在“2018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榜单上,三联排到第一位;
* “2018Flipboard红板报品质之选”,三联入选读者最爱TOP10;
而它的忠实读者,遍布各个领域、年龄阶层,
有明星、文化名人,也有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
演员濮存晰评价说:
“三联这个名字就是一个品牌,是高雅、是主流。”
我喜欢它高于时代流俗的复杂性,喜欢它的匠人态度和隐藏在这种态度下的改变世界的野心。
|
正如易中天教授所言:
“它陪伴和温暖了很多的读者。”
几乎每个文化家庭的书架上,都有数十乃至上百本《三联生活周刊》。
好杂志的内容是永不过时的。
白岩松曾说过,即便隔了很长时间,三联依然可以摆在我们的书架里面。
随时拿起阅读,随时获得关于
“真相、知识、成长、生活”
的新感悟。
一本期刊杂志,能让无数文化名人喜爱尊敬
,靠的正是品质过硬,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早在1926年,邹韬奋先生创办《生活周刊》时,就给这本杂志定位:
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
当时《生活周刊》的发行量就达到了15.5万份,
创下了当时刊物发行量的至高纪录。
1995年,适逢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重新取名:
《三联生活周刊》。
它除了以至快速度追踪热点新闻,还更多
关注新时代中的新生活观,以独特的视角、深度的思考和一贯秉持的人文情怀,为我们记录世界、中国的变化。
它能
为你讲述有趣美好的故事
,也
敢于站在失败者这一边,为他们发声。
它让你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病症,也为你提供美好生活的途径。
人生有它相伴,就如多了一位指路人,温暖不迷茫。
全年52期,内容从
封面故事、热点新闻、社会、经济、文化,到考古、科技、人物、国际、娱乐,包罗万象。
对于没有足够时间看书、或者不想刷手机的人来说,
一本《三联》就能让你了解世界每一个变化的瞬间,拓宽人生视野,不做无趣之人。
一年时间更短,因此你我更应该和有趣的灵魂在一起。
《三联生活周刊》就是这个有趣的灵魂。
目前《三联生活周刊》年刊征订已开始,
期限为12个月,每周发行一本,每月月底寄出(4本或5本)。
征订说明:2021年4月下单,订阅期限至2022年3月。2021年5月下单,订阅期限则至2022年4月,以此类推。
在价位相同的情况下,其他杂志都是月刊每年12期,
而《三联》是周刊,每周一期,全年有52期,可以说非常划算。
现在下单,
更有比原价便宜近一半的超值优惠
,折合下来,
每本只有7块多,就能让这一年的时光有品质、更美好。
成年人可以
把它当作提升思想高度、保持灵魂有趣的精神食粮
;年少者视之为开拓视野、学习写作与洞察智慧的成长之书。家里订一套,非常实用。
好的内容离不开好作者。
三联对团队成员的挑选,
是出了名的的严要求、高标准。
记得,有记者问曾做了《三联》19年主编的朱伟:三联如何挑选记者时。
朱伟说:
三联的记者,第一要有独立思想,第二要有气度。前者决定了他有没有发展,后者决定了他能不能发展得更好。
强大撰稿团队保驾护航足够专业,
为我们带来了一期又一期精彩的内容,不断更新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思考。
走在追问和调查路上的吴琪、深入人物内心的李菁、行走各国的土摩托、关心哲学的贝小戎、打通科学与科幻边界的苗千……
他们去了世界40多个地方,采访了2000多个人物,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有焦点新闻,还有
事件背后的真相、及其引发的关于“人性与生活”的思考。
▲ 2012年杨璐在广东省乌坎村跟着村民看产生纠纷的土地(蔡小川 摄)
▲ 2010年,李伟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采访环境治理问题(黄宇 摄)
他们细腻凝练、尖锐而生动的文笔,
每读一遍都令人回味无穷。
当你手捧着它,于暖灯下细读,遥隔千万里的人物,
他们的日常、悲痛与憎恶使你情不自禁。
你会疑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会想象如果是我,又该怎么做…
这是追求快餐阅读的APP
难以抵及的“独立思考”时刻
,亦是董卿、白岩松等人坚持订阅三联的缘由。
这样一份
有态度、有温度、有思想、有品味的杂志
,是再多“流量算法”也无法比拟的。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
《三联》用实力证明——“好内容,才是最好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