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逛博物馆时,遇到了这样一幕。
一名游客读错了馆藏品的名字,被一名11岁的小男孩听到。
没想到小男孩竟站在展品前,大大方方地介绍了藏品的名字、来历、出土过程和历史背景。
周围的游客纷纷惊讶于小男孩对于藏品了解得如此清楚,就连馆内的讲解员也对他竖起大拇指,夸赞他历史知识的储备十分丰富。
一旁的小男孩妈妈笑着解释道,孩子从小就喜欢读历史,特别是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出土文物、人物传记等部分都会进行详细阅读。随着了解的深入,他对历史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其实对于历史的学习,不少家长陷入到一种误区当中。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他们或带孩子去挤各个景点,或给孩子报名费用高昂的研学班,或给孩子报名许多网课整日学习等等。可结果却是收效甚微,搞得双方都非常疲惫。
通过博物馆的这件小事,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因为长时间的阅读积累,才有了小男孩在博物馆的惊人表现。
而一本优秀的历史读物,不仅能让孩子们爱上历史,更能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为其打开一扇窗,铺垫广阔的视野和格局。
我们都知道古有骆宾王,七岁写下《咏鹅》,年纪轻轻成为初唐四杰。
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自幼读史,将《汉书》抄了3遍,写下无数名篇。
现代有毛泽东主席自幼熟读史书,才有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气诗篇,才有了种种超人想象的谋略。
有国学大师吕思勉,8岁读史,15岁出书,青年时名扬天下。
他们能有如此成就,不只因为他们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也因为他们有有远见的父母,有一个懂教育的家庭。
有远见的父母,才懂得读史的重要性,才会让孩子从少年时开始读史。
为了能让孩子们更系统、更轻松地了解历史,今天特意向大家推荐才这套《少年爱读中国史》。
《少年爱读中国史》全4册,内容从蒙昧时期至三国魏晋,讲到南北朝至隋唐两宋,再沿着历史脉络讲到辛亥革命。
不但有各个时期的历史大事件,还有时代背景民俗及人物故事。
秦始皇为什么会被视为专制残暴君主的代表人物呢?
王莽登上帝位是顺应时代思潮的结果?
元朝统治中国八十九年,共十一帝,这是因为蒙古没有继承法?
将甲午战败的责任推诿给李鸿章一人,是因为人们不想承认大清会败于日本?
内附精美插图,通过许多出土文物图片,带孩子们感受当时的历史文化。
这里有北京人复原头像,这里还有明代《神话中的昆仑及其宫殿楼阁》的清晰缩略图。
这里有名将白起的画像,也有孔子学说的介绍。
足不出户,就能在这字里行间捋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脉络。
真正地读懂历史,才知道秦始皇的“焚书”和“坑儒”是两件事,才知道大禹治水究竟是怎么回事,才知道孔子为了教育究竟做出过哪些努力。
读过本书,才知道历史故事和历史是不一样的。
拿下这一套《少年爱读中国史》,便等于拥有了一座可移动的便携式小型博物馆+多部历史名人传记+历史纪年表+历史百科全书。
相较于其他的一些历史读物,这套书可是大有来头。
本书脱胎于著名历史学家李定一的《中华史纲》,专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承载着李定一先生一生的史学研究精髓。
李定一先生师从史学大师钱穆,还得到过陈寅恪、张荫麟、邵循正等一众名师的教导,学术根基深厚无比。他用独特的史家视角和笔触,全方位、深层次地搭建起历史的宏大框架。
翻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部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全景画卷。
从遥远的蒙昧时期,一路走过三国,再到元明清,直至近现代,历史进程毫无遗漏。
书里讲大禹治水、陈桥兵变、郑和下西洋这些经典故事时,语言简洁又生动,分析透彻又深刻,目的就是让青少年能轻轻松松、明明白白地领略中华文明那源远流长的历史。
作为适合给孩子阅读的历史书,书中的篇幅不宜过长,否则孩子们会不容易读下去且难以理解还可能会让孩子丧失探索历史的兴趣。
书中李定一先生另辟蹊径,用司马迁似的叙事手法叙述历史,精练犀利。常常用几百字,便勾勒出王朝的更迭兴衰。
如夏代、殷商、西周的更迭;如春秋时代政权的兴起、没落和各国的发展;如大汉的分裂与整合……
对少年们来说,历史最难的,是朝代和时间框架。只要有清晰且有条理的框架,再多人物、故事都能驾驭。
如秦始皇的时代奠基、文景之治的大一统格局、光武帝中兴的政策;如北方游牧民族向中原的过渡与局势……
再有历史事件的排列组合要有关联性,方便阅读后联想和融会贯通。
东西对比、相关人物介绍、对联故事的引用,增强了历史书籍的趣味性,让历史不再枯燥。孩子们也能从有趣的描述中,被带入那个充满趣味性的时代。
除了优质的内容,一套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历史读物,还应该兼具图文并茂的特点。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认知发展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色彩、形状和图案等直观形象的信息更为敏感。
因此,相较于单纯的文字,生动的图片能够直接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帮助他们快速理解书籍内容。
本套书中包含了200多幅写实插画,图文分列式排版、独特的引导性目录、插图附加小号文字的说明……种种人性化设计更方便孩子们阅读和记忆。
人物、故事、城池等后常常附有括号说明,像网站附加了超链接一样,将知识体系灌输到孩子们的脑海中。
此外,书中的文字大小适中,不会让孩子产生不会让阅读变成痛苦的事,不会让读者产生疲劳感。
读历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启发读者思考,培养读者的历史眼光和历史思维,理解史事的前因后果。
如苻坚本自称“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为何战场失利,进而被灭国?到底是他的平庸无能,还是另有原因?
如东晋安帝,据说是一个又聋又哑的白痴,又为何能在帝位安稳端坐二十余年?
如北魏游牧民族,为何如此向往中原文化?北魏文帝又为何执意迁都?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隋朝灭亡,到底是昏庸皇帝杨广的三征高句丽,还是因为他急功近利开凿大运河?
种种历史的真相,等着少年们自己去理解探索。
尤其对于少年们来说,正确的历史观比单纯的读历史故事要重要得多。
本书将史事的前因后果、好坏优缺、影响波及都剖析得透彻。
书中对部分知识点进行了列举整理,如对仰韶文化遗址研究做了列举:
一、以农耕生活为主;
二、聚居村落颇多,另有埋葬死人的坟地;
三、居住的房屋有时做圆形,有时做方形或长方形;
四、小儿以瓮罐埋葬,成人另有葬地,以单人仰身直肢者为多。
五、工业内容有制石、制骨、纺织、陶业等各种不同的专业;
六、埋葬中常有殉葬物,大概已有鬼神的信仰……
如此条理分明地列举出来,方便强化对该内容的记忆,形成知识体系便于记忆与应用。
最最最最值得选择的是,这套书中提供了“AI小书童”服务,能够扫码添加AI小书童,搭乘“历史无人机”领略天高地广。
融合创新的设计,不但更加方便孩子们了解历史,还能让孩子们主动拥抱新技术,体验技术发展的魅力。
“AI小书童”服务能帮助孩子们趣味学历史,放大历史细节,助力孩子成为历史达人。
历史书,一定要严谨、专业、方便阅读。
讲文物,一定要讲细节,讲清楚来龙去脉。
这套书刚好具备这样的特点,满足家长和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有了这套书,不但可以畅读历史,更能成为博物馆小达人,拥有更高级的历史思维与更辩证的观点,有更广阔的视野与格局。
熟读这套书的孩子,可以像博物馆里的小讲解员们,一定对展品足够了解,对其历史年代、背景文化、历史价值都足够熟悉。
也可以把寒暑假当成一场历史游学,在这套书里畅游五千年。
让孩子随时随地读史,这套重磅历史游学大书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