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后浪
~先读书,后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后浪

24小时永远线上stand by,打工人说:我太难了

后浪  · 公众号  ·  · 2024-12-09 11:43

正文


2024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据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8小时,24小时待命工作或已成为常态。与此同时,随着疫情期间线上办公成为主流,越来越多打工人表示:

“忽然感觉自己永远没有下班时间了!”
“随时都能被找到的感觉,真的让人好崩溃!”



还记得电视剧《平凡的荣耀》中,孙奕秋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经常会在深夜收到上级要求修改方案的消息,后来逐渐演变成手机一有动静就胆战心惊。有观众表示:手机一响这状态简直是在演我!

所以,如果你也被工作消息问题折磨得筋疲力竭,与此同时,这种无休止的无效沟通反而让你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在这种状态之中渴望寻求解决方法的人们!救命稻草来了!今天这本书不容错过。



管理学经典《深度工作》作者卡尔·纽波特全新力作

影响乔布斯的“KK” 凯文·凯利

哈佛商学院领导力教授 莱斯利·珀洛 力荐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畅销书










01. 过度活跃的群体思维

牛马有牛马自己的忧愁



或许,这是打工人一天的正常打开方式:早晨风尘仆仆的踩点打卡,坐在工位上,冲一杯续命咖啡然后打开电脑,塞满邮箱的邮件和闪动的聊天对话框开始启动一天的工作,从早到晚都持续沉浸在频繁的邮件往来和交谈之中。
下班了,这个状态还很难缓过来,你开始有点讨厌跟人说话……“班味儿”而已吧,吃顿好的试试??你给自己点了一顿有点丰盛的外卖,选了一部很适配的下饭剧。好的,生活似乎也还是不错的吧,你自我安慰了一下。这时,突然一条消息弹了出来——
领导:小x,在吗?




长此以往,你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焦虑,感到自己每一秒都需要与人保持联系,不然就会错过重要的信息。
在这本书中,作者总结科学研究和多年调查成果,提出了上述状况正是源于 “ 过度活跃的群体思维 ” 正在慢慢渗透当今职场,然而这种不停被打断的多线程工作真的就会让生产力更高吗?恰恰不是。反之,这种在本质上与人脑运行规则相悖的工作方式,会带来认知能力下降、焦虑不安、效率低下等糟糕的后果。
(* 具体症状:痛恨工作消息、讨厌电子邮件、手机提示音一响就毛骨悚然、对着邮箱回了三小时消息,实际发现一件真正有用的事都没做)

换言之,正是工作消息让上述过度活跃的群体思维成为可能,但我们不是非这样工作不可。这是本书的第一部分想要传递的核心观点:


首先 ,这种潜意识里并不为你所接受的工作流程,是如何与我们的大脑社交回路发生冲突的。


其次 ,既然没有人赞同这是一个好主意。那么,去拥有一个更好的、不以过度活跃的群体思维来工作的世界!

我们理应对生活怀抱这样的期望。






02.“二十一世纪登月计划”:

这迷人又危险的技术革命



1998年,社会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技术变革,我们需要知道的五件事》,演讲提到了关于技术变革这件事的一个基本平衡:“新科技带来的每一个优点,都伴随着相应的缺陷。”
老生常谈的观点是: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电子邮件、线上工作沟通全球通用,速度超快,几乎免费,它的出现让人类工作变得逐渐优雅体面。但另一方面,它提升工作效率,也成为了打工者压力的来源。



因此在书中的第二部分,我们将关注点从这种工作流程的负面影响上,转到取代这种流程带来的积极机会——提升知识型工作者(相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的工作效率。
Wait……科技都如此高速飞跃了,我们的效率还不够高吗?
远远不够。
据统计,1900年到2000年,一般人力劳动的生产力提升了 50倍 而在评估知识型工作者生产力之后,研究者发现和1900年的体力劳动者差不多。 用积极一点的说法来评价: 工作效率提升潜力不可谓不巨大。
硅谷公司的CEO、亿万富翁曾这样说:“知识型工作者的生产力是21世纪的登月计划(不可能实现的事)”。
因此,为了搭建这一重要的【登月计划】,作者在本书的第四部分引入了四项基本理论重建个人工作系统。并探索了应用这一理论的一系列具体原则: 如何重建组织、团队、个人的工作流程,减少无效的、碎片化的工作沟通,转向结构更清晰的路径 。这其中具体包括:


  • 主张工作场所应采用清晰的流程(而不是随意发消息)来识别、分配和审查任务;

  • 让每个人做更少的事情,但做得更好;

  • 积极利用跨领域的方法减少不断增加的管理任务负担。

  • 最重要的是,简化沟通,让收件箱和聊天窗口不再是工作的核心。



看到这里一些读者可能会产生疑惑:
在公司 既有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之下,打工人对此本就无能为力。或许这些内 容是老板更需要操心的事情吧?
NO NO NO!!

打工人要自己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针对这一点,卡尔纽波特在书中早已给出了答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哈哈搞笑视频  ·  李玉刚一首《为了谁》,比女人还美!
8 年前
热门视频集汇  ·  民间牛人,不服不行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