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纸上建筑
有趣的时事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法指引  ·  【镜鉴】田蓉,任上被查! ·  20 小时前  
纪法指引  ·  【镜鉴】高光权,任上被查! ·  4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绝佳机会:一批老茶,限时半价。云南省茶叶协会 ... ·  5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八面来风】这届退休老人,真有钱!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纸上建筑

慈善机构岂能成为秃鹫?

纸上建筑  · 公众号  · 时评  · 2020-01-15 10:29

正文

贵州 43斤女大学生吴花燕最终去世,因身体虚弱始终未能达到手术条件,带着无比的遗憾离开了人间。自从她上新闻之后,得到了全国网友大量捐款,应该足够寻求最高水平的医疗条件,不知为何却至死未能离开贵阳?

这小小的疑惑很快变成了巨大的质疑,有爆料称,在名为 “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的机构平台下,依靠新闻的爆炸性传播,募得了一百万元善款,而在吴花燕生前仅仅到账2万……昨日, 公益人郑鹤红 实名举报 9958主管 王某,称此机构类似套路已重演多次,涉嫌把垂危患儿当做敛财工具。具体疑点有:不告知患者真实募捐情况,超额募款,重复募款,拖死患者以囤积捐款等 ……(凤凰网)

慈善平台是否会有牟利动力?根据 9958西南执行团队回应,将收取筹款额的6%作为项目执行成本费用,其中包含一线核实评估、医疗渠道对接、医院治疗动态探访和反馈等用途(北青报)。虽然这6%是合法的,但是每个项目的相关成本其实是个相对固定的数额,如果善款金额特别大,其提取额度就会超过实际成本而成为盈利的可能。

而如果募集来的善款未能用完,根据规定可由慈善平台继续协调支配,而暂未使用的积存善款,是允许进行理财的,理财所得可以不用于慈善资助,即可用来作为办公经费、发放奖金福利等其他目的。显然,这又是一个故意做大筹款额以提高存留理财收益的一个可能动力。

2012年,中华儿慈会就曾曝出使用基金会理财收益,供10余名领导和内部成员出国考察,当时还引发一番争议,网友质疑“善款经过理财就不是善款了吗?”(人民网)——而9558正是中华儿慈会旗下重点项目之一。

公益人郑鹤红 及其由审计、财务、医生等成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分别发现了 9958的很多违规行为,从一年半之前就开始举报了。他们从9958平台上万个案例中筛选出一二十个违法违规比较严重的,把材料递交到了民政部,但始终没有得到调查和处理。

举报称这是 9958的一贯套路,曾经在多名患儿身上重演。他们会专门挑选那些临近不治的重病患儿,最好是家里条件差、家属文化低、无法跟进捐款的……而父母双亡、弟弟还是精神病的吴花燕,完全符合上述条件。

虽然吴花燕病很重,但是只要有条件手术,治疗费用是可以预估的,并达不到百万之巨。而且她有新农合医保和大病保险,住院费用可报销 90%以上,且不用个人垫付。这些情况也是理当知情的,向公众募捐高额捐款就更无必要了。

因此为了达到把募款额做大,前期可能涉及到一些新闻炒作、隐瞒真相等不轨行为,正在被网友一一揭露。

公众踊跃捐款,是多么希望挽回这个可怜女孩的生命,如果平台方真是为救命所急所想,除了渲染悲情之外,还可以做得更多。譬如用募来的善款支持吴花燕转院到北京,寻求最好的医疗条件,而不是被拖死在贵阳某医院。花这么大精力两度募捐,仅仅拨付了 2万,究竟为协调医疗做了多少事情?就这样消极的工作,对得起6%的“执行成本”吗?

利益链已经剥开,虽然它尚停留在外界的举报和质疑,但是一再重复的疑点个案,不能不令公众忧心。大家慷慨解囊是想要尽一切努力救命,而不是把钱交给等候死亡的秃鹫,结果因爱成害。这太恶劣,有关部门应尽快响应举报,介入调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